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材概貌
1、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全册共有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
2、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分有合)
3、“大综合”1次(第六组)“小综合”1次(第三组)
4、生字:认200个,写150个。

5、“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
6、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三、根据学情分析及学段目标,本学期教学训练目标重点应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
附:高段的教学目标
(一):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①朗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②默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本册教材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当然,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而是要根据读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①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教材中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教材中也有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 等等。

②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如从《白杨》一课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因为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有文言文、剧本和相声、近代白话文、散文、故事、小说等体裁,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习作
本册教材中共有三次记实作文:分别是第二单元的“写童年趣事”;第四单元的“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单元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有三次应用文: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写信”;第三单元的“写发言稿”;第六单元的“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册教材中还有两次材料作文:一次是第五单元的“缩写训练”;一次是第二单元中的“看图作文”。

1、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明确了这一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

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

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这就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当然,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

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本册教材安排了3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

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

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根据生活需要练笔。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

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总之,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附:8个专题的读写训练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先后开展两项活动,或选择一项:①进行“信息改变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