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0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6年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 《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 制度。
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人认为主要是克服危机而采用的临 时性措施;有人认为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 建设。你认同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观点一: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 发生后在紧急状态下采用的临时性措施。
(2)世界方面: 最主要原因
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二、如何对付经济危机?
胡佛:杯水车薪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富兰克林•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社会文明: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正。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 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即以国家为经济上的“总 资本家” )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判 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 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 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
50% 近300
万
16.5% 85万
8.4% 50% 300万
1/3
2/3 3000
万
材料二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 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 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 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 济危机。
特点
(1)范围广(地域和领域) (2)持续时间长 (3)破坏力巨大
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 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 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 走向繁荣、赢得战争、 成为超级大国的“船 长”———他就是美国 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 统的富兰克林·德拉 诺·罗斯福。
1、新政的实施
(1)第一阶段[1933---1935] [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1939] [长远改革]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成就: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特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措施:(1)实施产业政策,使资源流向有发 展前途的产业,产业结构高级化。
(2)官民协商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 为。
(3)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财政信贷、 减免税等等。
如何看待材料1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进程的角度评
价罗斯福新政。
【探究活动】
政治上:使美国渡过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在二战中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战胜法西斯 主义做出重要的贡献。
经济上: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新 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观点二:政府先后颁布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都是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探究活动】
材料1: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一些人(如胡佛)把它 说成是“极权主义”,另一些人(如大企业家)把它说成“社会主 义”……一些人鼓吹“在我们中间,希特勒的政策,斯大林的教条,比罗 斯福的思想受到更多的尊重”。
1、“第三条道路”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道路
2、发展表现: “一高三低”
3、发展原因: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成就:欧洲第一、世界第三,西欧经济的 “火车头”。
2、特点:社会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并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兼 容并蓄”。
3、措施: (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为经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 演发为华尔街金融风暴。
奥巴马称美国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 他说:“我们必将重建,我们必将复苏,美国 将比从前更强大。”
救市四大绝招
国有化 金融监管
降息 注资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 星期四。一个小时 内,11个投机者自 杀身亡。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政府救济 以工代赈[民间资源保护队;
田纳西工程]
赤字财政手段 扩大就业刺激消费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4)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
参加工会的权利,同雇主谈判的权利
《公平劳动标准法》 [《工资工时法》]
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从1929年9月 到1933年1月间, 道琼斯30种工业股 票的价格从平均每 股364.9美元跌落 到62.7美元。从 1929年9月繁荣的 顶峰到1932年夏天 大萧条的谷底,道
琼斯工业指数从 381点跌至36点, 缩水90%.
爆发的原因:
1)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2)调整工农业生产
《农业调整法》
节制农业生产规模 政府补贴农户损失
通过限制生产规模和破坏 社会生产力手段来维护价格
采取计划手段节制生产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产量、价格、销售等公平竞争规则
[保障工人权利]:集体谈判;工资工时协调企业关系防止盲目竞争
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西欧和日本————————
二战后经济复兴 和持续增长
推行新的经济模式
认识
1、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选择不同的 发展道路,选择的多元化,不能简单否定。
2、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 要因时置宜,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科学、合 理的调查。
3、当今世界,我国的发展要注意克服与西方 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可能造成的偏 见,放眼世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西 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发展 成果。
请思考: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 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相同点:①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同点: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世界经济大危机
自由放任 胡佛政府 ——————加深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政府 ——————摆脱危机
影响
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二战后经济持续增长
历届政府改革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2)调整工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整顿银行 向储户保证存款安全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增加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恢复储户信心
扩大商品出口 恢复金融秩序
有限的通货膨胀手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融业(银行倒闭)
工业 (工厂关闭、工人失业) 农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对外贸易 (剧减)
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外贸 缩减
失业 人数
46.2%
70% 1700
万
40.6% 69.1% 600万
28.4%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3)导火线: 纽约股市的崩溃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生产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机器化大生产
分工更细,
效率更高
社会化大生产 矛盾
资本家私有制
目的为何?
分期付款
生产日益扩大 加剧 超前消费
狂热地
矛盾
股票投机
榨取最大利润
工人待遇?
购买能力有限
产品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
过程(经济领域)
缓和劳资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养老金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
有利社会稳定
奠定美国现代 福利制度基础
社会福利制度 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
3.影响
(1)减轻了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渡过 危机
(2)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 美国的民主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 式[经济运作模式调整]
1929 1933 1935 1939
失业率下降图 生产恢复柱状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 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和资 本再生产过程。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 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作过有益探索。
(07山东高考)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到
(4)奠定美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5)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利和联邦政府权利[政治运作
模式调整]
渡过难关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农民现金总收入(亿美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1929 1933年 1935年 1939年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2:罗斯福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与发财的机会相比,广大人 民所追求更重要的是生活安全。“新政”的系列立法,诸如失业救济、 最低工资、养老金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都是这一观念的内容。后来历 届政府有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社会福利制度。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路”……推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克林顿 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四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 增长率达到2.6%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 四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996年的1160亿美元,总 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 还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 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 还不到2%,失业率一直在4.6%~4.9%,创24年来最低纪录。同时, 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再此期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 重要的作用。1995-1997年,美国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的国内生产总价值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7%,远远超过了建筑业 的14%和汽车制造业的4%。
1950年
1965年
1991年
1981年
2001年 1983年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50—90年代)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时间
代表政府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实践结果 依据
主要问题
50年代 杜、艾政府
肯、约 60年代 政府
凯恩斯 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经济 繁荣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尼、福、 凯恩斯 紧缩财政 卡政府 主义 赤字财政
一时 见效
“滞胀”
里根 货币学派 削减… 政府 供给学派 紧缩…
(反凯恩斯)减税…
经济回升 “四高” 持续增长 并存
克林顿 政府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平衡… 低通货膨胀、 消灭… 低失业率 “两极分化” 偿还……
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 化1992年,克林顿当选。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影响:
(1)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矛盾 (2)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化了与殖 民地之间的矛盾 (3)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 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方面: 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人认为主要是克服危机而采用的临 时性措施;有人认为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 建设。你认同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观点一: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 发生后在紧急状态下采用的临时性措施。
(2)世界方面: 最主要原因
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二、如何对付经济危机?
胡佛:杯水车薪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富兰克林•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社会文明: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正。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 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即以国家为经济上的“总 资本家” )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判 断是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依据 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程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在 全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
50% 近300
万
16.5% 85万
8.4% 50% 300万
1/3
2/3 3000
万
材料二 1933年,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复苏,而 是进入“持续萧条”阶段。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 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 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 济危机。
特点
(1)范围广(地域和领域) (2)持续时间长 (3)破坏力巨大
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 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 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 走向繁荣、赢得战争、 成为超级大国的“船 长”———他就是美国 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 统的富兰克林·德拉 诺·罗斯福。
1、新政的实施
(1)第一阶段[1933---1935] [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1939] [长远改革]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成就: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特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措施:(1)实施产业政策,使资源流向有发 展前途的产业,产业结构高级化。
(2)官民协商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 为。
(3)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财政信贷、 减免税等等。
如何看待材料1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进程的角度评
价罗斯福新政。
【探究活动】
政治上:使美国渡过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在二战中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战胜法西斯 主义做出重要的贡献。
经济上: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新 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观点二:政府先后颁布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都是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探究活动】
材料1: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一些人(如胡佛)把它 说成是“极权主义”,另一些人(如大企业家)把它说成“社会主 义”……一些人鼓吹“在我们中间,希特勒的政策,斯大林的教条,比罗 斯福的思想受到更多的尊重”。
1、“第三条道路”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道路
2、发展表现: “一高三低”
3、发展原因: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成就:欧洲第一、世界第三,西欧经济的 “火车头”。
2、特点:社会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并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兼 容并蓄”。
3、措施: (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为经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 演发为华尔街金融风暴。
奥巴马称美国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 他说:“我们必将重建,我们必将复苏,美国 将比从前更强大。”
救市四大绝招
国有化 金融监管
降息 注资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 星期四。一个小时 内,11个投机者自 杀身亡。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政府救济 以工代赈[民间资源保护队;
田纳西工程]
赤字财政手段 扩大就业刺激消费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4)保护劳工权利
《全国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
参加工会的权利,同雇主谈判的权利
《公平劳动标准法》 [《工资工时法》]
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从1929年9月 到1933年1月间, 道琼斯30种工业股 票的价格从平均每 股364.9美元跌落 到62.7美元。从 1929年9月繁荣的 顶峰到1932年夏天 大萧条的谷底,道
琼斯工业指数从 381点跌至36点, 缩水90%.
爆发的原因:
1)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2)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2)调整工农业生产
《农业调整法》
节制农业生产规模 政府补贴农户损失
通过限制生产规模和破坏 社会生产力手段来维护价格
采取计划手段节制生产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产量、价格、销售等公平竞争规则
[保障工人权利]:集体谈判;工资工时协调企业关系防止盲目竞争
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西欧和日本————————
二战后经济复兴 和持续增长
推行新的经济模式
认识
1、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选择不同的 发展道路,选择的多元化,不能简单否定。
2、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 要因时置宜,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科学、合 理的调查。
3、当今世界,我国的发展要注意克服与西方 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可能造成的偏 见,放眼世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西 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发展 成果。
请思考:战后西方当代资本主 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相同点:①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同点: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世界经济大危机
自由放任 胡佛政府 ——————加深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政府 ——————摆脱危机
影响
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二战后经济持续增长
历届政府改革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2)调整工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紧急银行法》
整顿银行 向储户保证存款安全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增加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恢复储户信心
扩大商品出口 恢复金融秩序
有限的通货膨胀手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融业(银行倒闭)
工业 (工厂关闭、工人失业) 农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对外贸易 (剧减)
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外贸 缩减
失业 人数
46.2%
70% 1700
万
40.6% 69.1% 600万
28.4%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3)导火线: 纽约股市的崩溃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生产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机器化大生产
分工更细,
效率更高
社会化大生产 矛盾
资本家私有制
目的为何?
分期付款
生产日益扩大 加剧 超前消费
狂热地
矛盾
股票投机
榨取最大利润
工人待遇?
购买能力有限
产品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
过程(经济领域)
缓和劳资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养老金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
有利社会稳定
奠定美国现代 福利制度基础
社会福利制度 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
3.影响
(1)减轻了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渡过 危机
(2)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 美国的民主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 式[经济运作模式调整]
1929 1933 1935 1939
失业率下降图 生产恢复柱状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 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和资 本再生产过程。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 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作过有益探索。
(07山东高考)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到
(4)奠定美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5)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利和联邦政府权利[政治运作
模式调整]
渡过难关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农民现金总收入(亿美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1929 1933年 1935年 1939年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2:罗斯福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就是与发财的机会相比,广大人 民所追求更重要的是生活安全。“新政”的系列立法,诸如失业救济、 最低工资、养老金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都是这一观念的内容。后来历 届政府有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社会福利制度。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路”……推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克林顿 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四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 增长率达到2.6%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 四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996年的1160亿美元,总 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 还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 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 还不到2%,失业率一直在4.6%~4.9%,创24年来最低纪录。同时, 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再此期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 重要的作用。1995-1997年,美国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的国内生产总价值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7%,远远超过了建筑业 的14%和汽车制造业的4%。
1950年
1965年
1991年
1981年
2001年 1983年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50—90年代)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时间
代表政府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实践结果 依据
主要问题
50年代 杜、艾政府
肯、约 60年代 政府
凯恩斯 主义
充分就业 赤字财政
经济 繁荣
财政赤字 高额国债 通货膨胀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尼、福、 凯恩斯 紧缩财政 卡政府 主义 赤字财政
一时 见效
“滞胀”
里根 货币学派 削减… 政府 供给学派 紧缩…
(反凯恩斯)减税…
经济回升 “四高” 持续增长 并存
克林顿 政府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平衡… 低通货膨胀、 消灭… 低失业率 “两极分化” 偿还……
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 化1992年,克林顿当选。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影响:
(1)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矛盾 (2)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化了与殖 民地之间的矛盾 (3)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 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美国方面: 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