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的奇妙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的奇妙世界
作者:司亚云
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4年第12期
这些“小猴”可爱吗?
有同学要抱怨了,亚云姐姐,你骗人,这不是真正的猴子。

别急,它们是“猴子”,只不过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一种三四厘米高、供人玩赏的精巧民间艺术品——“毛猴”。

你们瞧,它们浑身布满棕色或白色的细绒毛,个个姿态各异,惟妙惟肖,乍一看,还以为是真的小猴儿呢。

告诉你们哟,这些“小猴”的造型可是由“猴王”精心设计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心思巧妙的“猴王”吧。

罗彪
“毛猴”制作艺术家
从事“毛猴”工艺50多年
来到罗爷爷家,就仿佛进入了“花果山”,可以看到:在“猴王”的巧妙安排下,“小猴”们有的在滚铁环、荡秋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一个个“动态”的场景跃然眼前。

“小猴”们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幽默诙谐地再现了中国风土人情、市井文化。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在这些作品中,除了主角“毛猴”,还有很多小巧精致的道具。

这些道具可都是罗爷爷自己做的呢。

罗爷爷说,配上相应的道具,大家一眼就能知道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它们在做什么动作。

同时“毛猴”本就只有两色,五颜六色的道具让整个作品看起来更有味道。

精致的道具,也是作品的亮点哟。

第一只“小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有没有同学跟我有同样的问题?咱们来听听罗爷爷是怎么说的。

罗爷爷说,“毛猴”起初是谁做的,他也不知道,只听过关于“毛猴”起源的小故事。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

药铺的账房先生尖酸霸道,经常打骂伙计,大家怕丢饭碗,只能忍气吞声。

有一天,一个配药的小伙计因为没伺候好账房先生,挨了顿臭骂,心中委屈极了。

他烦闷地摆弄着药材,突然发现蝉蜕(知了壳)和辛夷(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也叫木笔花)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决定用中药材做一个“账房先生”。

他用辛夷做躯干,取蝉蜕的脑袋做头,前腿做下肢,后腿做
上肢,再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像人、猴不像猴的形象便出现了。

拿给大家看,大家都说像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

小伙计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

后来经有心人完善,“毛猴”逐渐成了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仔细观察,我发现“小猴”们虽然没有表情,但它们的肢体动作,却能让我们想象到是哪种表情,真是太奇妙了。

罗爷爷说,做“毛猴”的精髓在于想象和观察。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如果脑子里没有故事和场景,怎么能做出好作品?怎么能准确地再现大千世界,感染游客呢?所以做“毛猴”前,脑子里一定要构思好:什么样的场景里,有什么样的角色,它们配什么样的动作,表现什么主题。

三四厘米高的“毛猴”,没有任何表情,却要表现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身份,就得用形象而准确的肢体语言。

譬如走路的,快了就是跑。

所以艺人对跑步的姿态就要把握准,身体要向前略倾或向一侧倾斜。

左腿在前,右臂就要朝前摆。

如果左腿左臂都朝前,就不符合常理。

又譬如“毛猴”的头,昂首、低头、左看等,得根据动作、场景去配。

只有把握好细节,“毛猴”才能传神。

艺人常说:“做不难,想要一个好题材,难!”只有不断吸取知识,细心观察生活,肚里有了“货”,才能顺手拈来,创造出好作品。

如今,罗爷爷将这些精髓都教给了孙女罗米,希望她能更好地继承毛猴工艺,将它发扬光大。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曾这样评价“毛猴”: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你们觉得,这个评价到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