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林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保定市林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洗染人生
王和声
三十年代的岳州,城池不大,却因地处水陆通衢之地,上长沙下汉口,商贾百业很是繁荣,惟有洗染这个行业由王氏家族独揽其艺。

王氏家族先是在城陵矶发展,二十年代后曾经有过一段家道中落。

到了王公康成手里,从当店员、挑货郎担做起,惨淡经营十余年,家业又渐渐兴旺起来。

至日本投降岳州光复,王氏“丽成洗染店”在最繁华的南正街开得很有了些规模。

开洗染店既要技术又要劳力。

什么料子用酸性染料,什么料子用碱性染料,很有讲究。

染好的物件要一担担挑到洞庭湖边去漂洗,马虎不得。

几口海大的煮锅,几只海大的染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再加上帮工学徒,都在煮锅边上薰,染缸里搅。

洗制服洗旗袍洗礼帽,染绸缎染呢绒染布疋,双双手伸出来都是颜料色,碱水一浸,粗皮粗肉。

旧衣旧帽进了染坊,不几天,新衣新帽就挂在了衣架上,也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行当。

那时节,能够有像样的衣帽拿到洗染店来洗来染的,也不是什么平常人家。

虽说王老板大字不识几箩,在岳州商界说起王康爹,也算得个人物。

却说有位李先生,游手好闲没个什么正当职业,人称“甩手爷”。

此人识得些文墨,又长有三寸不烂之舌,谁家有个笔墨诉讼,了难官司,找到他的头上,这甩手爷就神气起来了。

因此,在小小的岳州城里,这李先生也是不好惹的角色。

刚刚光复的那一年,甩手爷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黄狗皮校官服穿在身上,斜皮带一抹,从南门逛到北门,很是风光。

这天,甩手爷逛到了王老板的丽成洗染店,王老板当然是看座沏茶张烟,惟恐招待不周。

甩手爷往太师椅上一靠,正正经经地说:“王老板,我这里有几十疋白官机布,只要到你的染缸里渌一下,染成军黄色,就是对倍的利润,我与你二一添作五,如何?”
“有军差公文么?”
“有公文还找你王老板!”
“做不得,做不得。

莫害我。


这甩手爷“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六子连”,往柜台上使劲一扳:“明白点,这是有来头的,不染就请你吃‘花生米’。


王老板是个灯芯落下来怕砸破脑壳的人,利润虽厚,哪个敢犯军法,如果这些染成的军服万一被土匪穿了……想到这他便把眼睛一闭,心一横,一家大小九口的身家性命这下摊上了:不染!要人一个,要命一条!
这一犟,犟得王老板到厘金局吃了几天官司。

后来交一千块大洋所得税才把人赎出来。

转眼到了1949年8月,岳州城外炮声隆隆,当官的有钱的拖家带眷往乡下躲。

王老板心想,这国民党共产党当兵吃粮的都是一身黄皮,分得清谁好谁不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躲什么!
不躲,偏偏就有人半夜来敲门,是甩手爷李先生。

甩手爷进门就往地上跪:“王老板,你要救我一命。


忙扶他起来,“此话怎讲?”
“光复那年的事,是我害苦了你老人家,从中得的好处钱我加倍吐出来,千万要帮我多担待。

那身黄狗皮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把‘六子连’是把废枪,打不响的,我只在你的府上拿出来现过一眼,旁人都不晓得的。


“这事与我何干?”
“共产党来了,肯定秋后算账,要查我在国民党里的事。

我没当半点职务,只贪了点钱财。

问起那身黄狗皮,就说是在你店里买的逃兵的旧衣,那把枪早就丢到洞庭湖里去了。


要你包瞒点,就保了我一条命。

我一家六口的身家性命全托把你了。

我给你下跪,给你叩头,救我一命,救我一命!”
王老板摸着还残留在柜台上的扳枪凹印,“唉”地叹一口气,“罢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

解放了,王老板仍然开他的丽成洗染店,几只大海锅,几口大海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帮工学徒仍在煮锅边上薰,仍在染缸里搅,手染黑了,心是亮的。

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谁不染成五颜六色?王老板,一位洗洗染染的手艺人,从染缸里讨生活,在染缸里洗人生,青是青,白是白。

王老板,吾父也。

19.简要分析概括文中王老板的性格特点。

(4分)
20.从全文来看,文章刻画甩手爷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21.本文以“洗染人生”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2.本文是一篇小说,还是一篇散文?请结合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此作一番探究。

(6分)
参考答案:
19.①辛勤经营洗染店,安分守己;②面对威逼利诱,勇敢决绝不为所动,坚持原则,坚持正当的经商之道;③面对社会的纷纭变迁,信守清清白白做人的原则。

④为人宽容。

(一个方面1分)
20.甩手爷是个游手好闲、以坑蒙拐骗为生的地痞流氓。

他先是厚颜无耻地对王老板借机敲诈,在世事变化后又卑躬屈膝地向王老板求情。

(2分)在文中这一人物对王老板的坚持原则、勇敢决绝的形象起到了鲜明的反衬和烘托作用。

(2分)
21.以“洗染人生”为题,既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文中主人公的职业特征;更形象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在社会的染缸里保持着正直清白的品格。

(4分。

两个方面)
22.(示例)①这是一篇小说。

文章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具体典型的社会环境,具备了一篇小说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另外,文章在故事情节叙述方式的选择上,在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塑造上,在细节描写的具体表现上,也都明显呈现出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②这是一篇散文。

从文章开头部分和最后的“王老板,吾父也”等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作者追述自己家族历史、记叙父亲当年经历的一篇纪实性散文。

小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虚构,本文虽然有较强的故事性,但它的真实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只能算作一篇叙事散文。

(6分。

意思对即可)
2.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存在主义
萨特
①存在主义乃是使人生成为可能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宣称任何真理和行为都包含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

②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

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

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③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

④他们的共同点则是他们都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或者,也可以说是: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

我们所意指的确切意义是什么呢?
⑤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

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

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

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

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

⑥当我们把上帝视为造物者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超级的工匠。

所以,上帝造物
的时候,他是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创造什么。

因此,上帝心中人的概念亦如工匠心中切纸刀的概念。

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恰好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

所以,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上帝睿智中某一个概念的实现。

在十八世纪的无神论哲学中,曾抛弃过上帝这个观念,但是并没有抛弃本质先于存在的想法。

⑦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我就是一个代表),极为一致地宣称,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有一种东西,它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的,它是在可能被任何概念所界定以前就已存在了的,这样的东西,就是人!也就是如海德格所说的人的实在性。

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

若依存在主义者看来,一个人如果无法予以限定,那是因为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

只是到了后来,他才成了某种东西,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

因此,就无所谓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上帝来给予它一个概念。

人赤裸裸地存在着,他之赤裸裸并不是他自己所想象的,而是他是他自己所意欲的——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

⑧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

(节选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6.文章中提到“工匠造切纸刀”,主要有什么作用?(6分)
17.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这句话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6分)
18.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参考答案:
16.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引出下文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2分)两者类比,证明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2分)。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2分)
17.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到了后来,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

(3分)上帝不存在,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

人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

(3分)
18.首先,提出“存在主义”的概念。

(1分)
然后,指出人们对“存在主义”的意义含混不清的现象及原因。

(2分)
接着,阐述了“基督教”及“无神论者”对存在主义的认识。

(2分)
最后,强调了存在主义的作用。

(1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同志刘白羽
天是晴了。

漳河暴涨的洪水,却并未因此落下去。

半夜,我的隔壁,有着关于这水吼的对话。

起先,是一个浓鼻音的老人在说:“你听!蛟在叫呢。

你听听这声音,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

”“哪里有什么蛟,这是迷信。

”这响亮的喉咙也没说出涨水的来由。

我却信任了那浓鼻音的人。

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

因为我确定他一定是这河岸上的老住户,他的经验一定可靠。

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到隔壁去,进去叫醒炕上的人,却只一个。

他是那样愕然,他的眼光是那样警惕……忽然,他用明朗而干燥的声音无意地扫了我一下:
“你来干什么?”
“我想找那个老大爷,问一问今天水可落得下去,可过得河。


他一口回绝我:“白想!”然后挥挥手,露出他心意的烦躁。

他很轻蔑地唾了口沫水,伸手去搔脚,我才发觉那只脚由厚厚白布包扎起来。

我看他已经感觉到我的注意。

他有点惶惑。

我急速地问他:“怎么,踩在犁刃上了?”
看,他多么暖昧地点了点头,又赶紧机警地扯开去:
“枪……这半天不响了。


突然门外一阵气喘声,谁破门而入。

是那浓鼻音的瘦小的老人,急急挥着手说:“躲一躲吧!从夏店来了鬼子兵,还有二十里!”
后有追兵,前有万恶洪水,这怎么办?经过一阵急促摆布,老人示意只有我能帮助他搀扶他那病脚的儿子。

对老人家这种信任,我真是衷心感谢,便伸手去搀扶那青年人。

他却怀疑似的退缩一下说:“你不要跟着我们白跑路吧。

”我真想捶他一拳,但我正需要这农民来掩护我自己,只好耐心扶他走。

我觉得这年轻农民真是讨厌,他总要摆脱我似的,仿佛他知道现在我需要他们掩护,他便故意和我作难了,这是一个农民和一个抗日军人的关系吗!我心里渐渐地也怀疑起来,我想他也许是对于我不利的坏分子吧。

这警觉的触角的确触痛了我,这样,我几次去触摸我那光滑滑的手枪柄,准备他万一危害我,我就使用枪膛里的第一颗子弹,——不过当远处沉闷的雷一样的炮声响一下,我从那青年的眼珠上便看出一种异常的表情,——他仇恨、震怒,而不是普通农民的慌惧。

我又觉得这是很熟悉的一种眼色。

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漂浮满白泡沫的河面。

我们三个歇息在一块石头上。

那老人担心地望着横搁在他膝头的伤脚,叹息地摸着什么,一面闪着泪水婆娑的小眼说:“这样三天两头躲来躲去,你的脚几时好呢?”一面把一个小白纸包递给年轻人。

谁知道这护士一样的殷勤反而引起这伤者的暴怒,冷冷地把药合在两手心上,警惕地看了我一眼。

我摘下帽子,揩了把汗,预备离开他们。

我问:“你们知道x支队往哪个方向去了?”
那老人答复我:“五天前渡河的。


一阵风搜索似的掀着我的头发,突然,我藏在帽檐里的一只布片哗的一旋,落在年轻人那只好脚的跟前。

我急忙伸出一只手去检,一只手去抓抢,一仰头,仿佛望见山崖上垂着的一朵野花,他从早晨时时刻刻对我很凶狠的样子,倏地,给那甜蜜蜜的微笑遮着了。

这样,他和蔼地把那只大手抓着
我:“你是同志……”我们两人互相看着,笑了出来。

老人说:“好!你们都是一家人……”
原来我赶大队伍不上,换了便衣躲避到这荒村里来,最怕有坏分子去报告,因为背后敌军正在追踪我们,便将臂章摘下来藏起了。

“我也是x支队的。

”那响亮的声音如同吹响的银笛。

“你?……”我一下蹦起来。

“是啊!你不信!我是七连的通信兵。

夏店火线上挂了花,那天,大队伍过河,把我托给这个老大爷!”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儿子?”
老人伸手抓了几下胡须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指着搁在膝上的脚说:“上药吧!”
“哈——我来!”那个同志自己一面弯过身来解着白布带。

忽然,我想为他做点什么才好。

他却一面咬着牙忍耐疼痛,好笑似的说:“我先前对你这陌生人总有点怀疑,我怕你跟来……万一你发现我,你会怀疑的,是吧,那我和这老大爷……”
“我也是这样推测你。

”我在伸手替他往布上敷药。

一阵芳香的气息从泥土里吹过来,一簇簇星似的黄花在那儿绽嘴微笑。

他舒适地倒在老人的怀里。

一九四一年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在追赶大部队的过程中被阻隔在一个山村里,前有洪水,后有追兵,为了摆脱困境,
“我”和老大爷以及他受伤的“儿子”一起转移。

B.青年人猜到了“我”夜里偷听了他和老人的对话,所以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去叫醒他的时
候,他对“我”警惕起来,态度冷淡,很不友好。

C.老人家对“我”充满信任,但是青年人处处为难“我”,“我”对青年人也颇为怀疑,“我”
和青年人处于矛盾冲突中,造成了紧张的气氛。

D.“我”和青年人一下子由彼此怀疑变成彼此信任,是因为一阵风吹落了“我”藏在帽檐里的臂
章,他看明了“我”的身份,用“同志”称呼“我”。

E.结尾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温馨和悦的气氛,这一方面暗示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的深情,一方面
预示“我”一定能找到部队,抗日必胜。

(2)作品中的老人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突出,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是怎样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标题是“同志”,但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三人行”更贴切,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4-25题。

(5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2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选自《孝经·圣治章第九》)
20.文中周公名▲。

周文王被拘,因而写出了《▲》。

(2分)
21.文中认为做到守孝道,最重要的做法是▲。

(2分)
参考答案:6. 文言文阅读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

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

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

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

”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

”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

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

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

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

显忠与敌战,败之。

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乃焚庐江而走。

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

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

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

”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

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

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 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

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 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

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 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

显忠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参考答案:
10.B
11.B
12.D
13.(1)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忠之心。


(2)李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

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排除AD;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不能断开,排除C。

11.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12.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3.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关键词:(1)密、无以、贰;(2)固志、平、沮挠。

【参考译文】
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

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

金兵侵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

永奇説:“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

”显忠说:“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张琦,应当与他同往。

”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

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

永奇父子相对而泣,说:“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为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不忠之心。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

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

显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

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

显忠带着老少众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

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二百人都遇害。

显忠逃往夏国。

夏国人问其缘由。

显忠哭着详细诉说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

四川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说:“忠义归朝,君为第一。

”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

显忠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

兀术对韩常说:“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

”于是火烧庐江而退。

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

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逃跑。

不久,敌人增派军队来攻城。

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与部下奋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打退了他们。

显忠说:“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则敌兵可以杀尽,金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复了。

”显忠知道宏渊无固守之志,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乾道更改年号,显忠才返回会稽。

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谥号忠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做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清晰,理由充分,100字以内。

进入秋天,层层落叶让城市秋意浓,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一景。

近年来,成都、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纷纷出台“落叶缓扫”的政策,给市民提供观赏秋冬落叶景观的时间和空间,获得点赞。

但与此同时,落叶缓扫带来的安全隐患(火灾隐患、下水道堵塞等)也引发关注。

你如何看待城市“落叶缓扫”政策?
参考答案:
【示例1】考验治理精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