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文章可信性的基本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文章可信性的基本因素
第一,看作者是否体现出对常识的了解。

这里的常识包括社会及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他所交代的行业的大背景、行业的发展历史脉络、行业内龙头企业情况。

这些知识要么靠平时日常积累熟知,才能下笔如流,要么写文章前下苦功查找资料,绝不是一两个小时能编出来的。

专业知识往往成体系化存在。

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或者没有足够在真实世界摸爬滚打经验的话,只能掌握零星的知识碎片,不但对理解世界没有帮助,还会带来自以为很有智慧的错觉,导致错误地自我膨胀,也就是我们常常说“迷之自信”。

这类作者所书写的文章,就像碎掉的玻璃渣一般,堆砌着毫无关联的材料,无论文字多么花团锦簇,实际论证效果相当可疑。

第二,看文章的内容以“事实”为主,还是以“个人意见”为主。

“事实”包括权威数据、引用的新闻及新闻来源、暂未被推翻的正统学术论文等。

“个人意见”通常表现为“我有一个朋友说”、“我认为”、“我相信”,然后并不交代这个朋友是谁。

比如,有一个著名作者,就很喜欢用“我有一个朋友说”,这个朋友是谁,他就再也没有交代了。

(本文,也是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的,但你很快可以找到他是谁。


第三,看文章所体现的思维脉络是否有逻辑。

这一点对读者本身有一点要求:一篇好的论述文章会由多个相关“命题”组成,读者需要很快判断各个命题是否为真、复杂命题之间
的关系是否成立,更基础一些来说,判断组成命题的概念是否为真,定义是否严谨。

一座建筑物,如果一眼看过去很多砖块是劣质的,受力结构是歪斜的,那么就不能太靠近,因为它注定是要垮塌的。

第四,看文章整体的出发点是“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或问题”、“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还是单纯地“宣泄情绪”。

当我们面对一篇文章,如果用这位朋友设计的这四个问题去考量,去问,则比较容易判断,它是不是靠谱,这个作者是不是可信。

这位朋友的公众号叫做“理性很美的海上花园”,她更新很少,欢迎大家关注。

现在说我自己。

我在呦呦鹿鸣,几乎每天都会被骂。

我是很乐于被骂的,一般骂我的评论,只要不违反微信平台规则,比如不带脏字,不违反公序良俗,不违反基本常识,我即便不同意也会尽量放出来,还常常把它们置顶,因为批评虽然刺人,却总是可以使人进步。

但是,确实有一些评论,实在是令人难办。

比如,上上篇文章,我写《流量之贼》,写的也是那些各大平台在流量冲动下推荐的垃圾文章,然后就有人怒斥我,说你呦呦鹿鸣啊,要去好好学习一下**平老师写的东西,看看自己是什么贼。

这个留言现在还在置顶,大家可以去看。

对于这样的读者,我是很难办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的,还不是信息素养,而是逻辑基础,他们的问题更加根本,需要系统补课,从义务教育阶段重建知识结构。

所以,我最近在准备做一件事,就是准备给我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开一门私人逻辑课。

我记得自己是在大一学的逻辑课,当时就觉得,
这门课要是提早开在中学,该多好啊!不过呢,似乎也很难全面开课,因为目前国内很少有合格的逻辑课老师,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数量很少,而且以忽悠为多。

说到底,逻辑,从本质上来说,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远的传统,还是近的传统,都是异质文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吸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急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