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裏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
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蕩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
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宣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
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
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
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
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
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正音,糾偏,以鍛煉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描寫燕子的形象特點
第二段:寫春天燕子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生機。
第三段:謝燕子飛行憩息的特點
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概括的理解。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質疑探究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思考回答: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形象美的?
然後彙報交流:
因為第一段寫燕子的外形部分是一個精彩的開頭,要讓學生對作者抓住小燕子的特點來寫有所認識,因此引導他們發現作者觀察的細緻之處:羽毛——烏黑發亮翅膀——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機靈
2、發現體會“湊”字的好處。
“湊”字生動形象,多方面的特點合起來,使得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3、齊讀第二段,欣賞“燕子春景圖”
小學生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中高年級抽象思維逐步發展。
學習本段時,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課文中的彩色插圖,使學生對文本中描繪的“光彩奪目的春天”有一個感性認識,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和為春天增添了樂趣。
看圖時依照課文描繪的順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動,這樣,抽象的文字材料與形象的視覺材料和諧統一起來,學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既潛移默化的培養了愛美欣賞美的情趣,讓學生給插圖配文字解說也就手到擒來了。
本段文句優美,是學生學習遣詞造句的好材料,在學生反復品讀後,我便啟發學生體會並學習運用。
如“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回憶農村趕集或節日商場的盛況: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市,摩肩擦踵,
熙熙攘攘,一派熱鬧景象,學生很自然感悟到這裏作者是運用比喻手法突出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的景象,充滿熱鬧歡快氣氛。
4、設疑解惑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對加深文章理解是很有幫助的,也有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本段中,學生提出了一個很有研討價值的問題: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寫春天的美景?
經過小組熱烈的討論,大家集思廣益,終於明白:作者描繪春的絢麗,是在交代燕子活動的時間與環境,春天本是生機勃勃的,而燕子更為春光增添了生機。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節課的實際內容,利用文本優美的語言形式,安排學生進行仿寫,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在筆下描繪出來。
此環節作為作業的形式佈置下去。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簡潔,概括,重點突出,形式美觀大方,據此原則,設計時,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個外形特點,看上去一目了然。
【篇二】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簡介
《燕子》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
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燕子》說課稿。
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⑴、找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⑵、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摘抄積累句子。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
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宣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
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談話引入課題。
這樣導入,讓學生對本文的主角“燕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
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然後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知情況。
第三環節:
學習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的作用。
【篇三】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燕子》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
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瞭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
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複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像。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採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
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
課文採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麵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於: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像。
我再說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採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麵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昇華,積累拓展。
下麵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並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在播放畫面的同
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
然後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在初讀感知環節採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分讀賞析環節。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並體會情感。
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採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後評出“誦讀小標兵”。
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著“小燕子是什麼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後投出一只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並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後,帶著“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麼”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像“趕集似的聚攏”。
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下,採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蕩漾。
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字語的體會和想像,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杆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像燕子和電線杆的構圖像什麼,引導學生沿著“五線譜”想像到音樂,然後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
最後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像,同時仿佛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後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