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Exc el实现文理分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2
方法交流
Excel 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确切地说,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软件,
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的功能。
我们经常用它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运用Excel 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完成文理分科的选择,
进而完成文理分班。
进入高一年级后半学期,高中学校都会着手安排文理分班工作。
文理分科可以说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大选择,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选择学文还是学理,就意味着自己在人生初期发展阶段的一种取舍态度。
学校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初步选科情况,将前面四次考试的成绩按照高考“3+X+(文、理)综合”方案计算学生的总分来分析留底。
我们知道,高一没有综合科的考试,那么综合科的成绩只能按相应科目取平均分得到,即选考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生理科综合成绩就取这三科成绩的平均分,选考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生文科综合成绩就取这三科成绩的平均分。
通过Excel 的功能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操作如下:1.新建一个工作簿,工作簿内设四个工作表,用来放四次考试的成绩,分别命名为:I 、II 、III 、IV 。
工作表I 、II 、III 、IV 的结构相同,
其结构如下: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1******************2
学号
姓名
语
数
英
物
化
生
政
历
地
342.在本工作簿内新建一个工作表,命名为tongji ,用来做成绩分析统计。
其结构如下: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A
1***************************
2学号
姓名
选科
语文数学英语
X 文(理)综总分3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45
(1)“选科”列根据学生所选的科目填写,用“w 、h 、s 、z 、l 、d ”分别代表物理、化学、生物、
政治、历史、地理。
(2)语文、数学、英语下的一、二、三、四分别放四次考试相对应的科目成绩,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整列复制过来得到,也可以用跨表引用。
如第一次考试的语文成绩:在单元格D4中输入“=I!C3”,其余如此类推。
(3)X 下的一、二、三、四分别放四次考试中学生选考科目的成绩,利用Excel 的条件判断和跨表引用实现。
如第一次考试中选考科目的成绩:在单元格P4中输入“=IF(C4=“w ”,I!F3,IF(C4=“h ”,I!G3,IF(C4=“s ”,I!H3,IF(C4=“z ”,I!I3,IF(C4=“l ”,I!J3,IF(C4=“d ”,I!K3”,这句话的意思为:如果选考物理(C4=“w ”)则显示工作表I 的F3单元格的内容,否则如果选考化学,则显示表I 的G3单元格的内容,其余类推。
(4)文(理)综合按上文提及的综合科成绩取法(三科平均分)放相应的分数,如第一次考试中综合科成绩的计算:在单元格T4中输入“=IF (C4=“w ”,I!F3+I!G3+I!H3,IF (C4=“h ”,I!F3+I!G3+I!H3,IF(C4=“s ”,I!F3+I!G3+I!H3,IF(C4=“z ”,I!I3+I!J3+I!K3,IF(C4=“l ”,I!I3+I!J3+I !K3,IF (C4=“d ”,I!I3+I!J3+I!K3)/3”,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选考物理(C4=“w ”)则显示工作表I 的F3(物理)、G3(化学)、H3(生物)的平均数,
其余类推。
(5)总分下的一、二、三、四分别用来计算相应的总分。
如在X4中输入“=D4+H4+L4+P4+T4”,其余类推。
(6)总均分则用来计算总分下的I 、II 、III 、IV 平均分。
如在AB4中输入“=X4/4”,其余类推。
成绩表建立完成,通过该表可以采集到四次考试中按学生选考科目得出的总分成绩,从而进一步分析波动情况。
3.除了科目分数本身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在选科时,学生大多数还会从兴趣出发来辅助选择,
但也有学生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而是希望选择一门自己特长的科目,期望有利于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
基于这个原因,在上一个成绩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建立一个选科指引表。
该表将学生四次考试中所有选考科目的总分都计算出来,学生能够将兴趣和相关科目的成绩结合起来,更加理性地选科。
具体操作如下:
新建一个工作表,表的名字为zhiyin ,其结构如下:运用Excel 实现文理分班
文/杨惠英
摘
要:众所周知,进入高中,学生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重要抉择就是选择文理科。
Excel 的统计、运算和分析功能,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目选择,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从而实现高中学生文理分班。
关键词:Excel ;科目成绩;兴趣指引;文理分班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02
方法交流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A
1
班级
姓名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2总分1
总分2
总分3
总分4
总均分
排名
总分1
总分2
总分3
总分4
总均分
排名
总分1
总分2
总分3
总分4
总均分
排名
总分1
总分2
总分3
总分4
总均分
排名
345
(1)物理、化学、生物……下的总分1、总分2、总分3、总分4分别放学生选考本科目时考试的总分,
总分的计算方法是:语文+数学+英语+选考科目+文(理)综合,文(理)综合的计算与上同。
如选考物理科目,第一次考试的总分:在单元格C3中填入“=I!C3+I!D3+I!E3+I!F3+(I!F3+I!G3+I!H3)/3”,其余类推。
(2)总均分放四次总分的平均数,在G3中输入“=AVERAGE (C3:F3)”,其余类推。
(3)排名则取总均分的名次,在H3中输入“=RANK(G3,G:G,0)”,其余类推。
利用这个表我们可以得出学生选考不同科目时的排名,学生以此为参考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比如学生1,他选择“物理、
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总分平均的排名为:21、21、37、25、32、23,从这个排名来看,该生选择理科更有优势。
Excel 作为一个平台,功能很多,以上只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应该是个人兴趣与特长优势综合
考虑的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分析和指引,帮助更多的学生准确地进行文(理)科的选择,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增敏,秦笑舒.Excel2007实用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朱明.Excel 数据透视表应用大全[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山西省介休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把数学课上得更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尽各种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喜欢学习。
因此,教师务必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苦功夫,研究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程。
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给出了上好小学数学课的五部曲。
一、钻研教材,
充分备课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估计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
要备好课不仅仅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
点,还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
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课堂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
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探索,使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宽松和谐的环境并非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式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
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以及良好的课堂互动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优有差。
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数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要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也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给他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往往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学生的
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
作为教师,应当多去研究和学习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旧方法的
基础上尝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在保证学生学好规定性内容的情
况下,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
地。
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是否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去思考。
通常在教学实践中,教学
新内容前我会给学生指出学习的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深
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真
正做到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1]张亚兰.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陕西教育,1996(04).[2]王茂奎.备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认识.科学教育,2010(01).[3]陈绍义.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群文天地,2011(06).
(作者单位陕西省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
上好小学数学课五部曲
文/董润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教育理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
新课改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强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主动性;教学改革17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