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

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

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

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

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

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

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

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

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

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

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他认为学生学
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

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 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
R2:动机匹配-- 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 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 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 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 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 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 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

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

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

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

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

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

后者是言语信息。

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

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

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

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

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

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

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

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

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

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

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

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

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

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