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的焊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钢件焊接
在船体结构中制造和修理中,经常会碰到铸钢件的焊接,比如舵叶、艉轴架等。

由于一般铸钢件对强度要求较高,整体刚性很强,因此其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其中的重点就是防止焊接裂纹。

一、焊接方法及焊材
手工焊:碱性焊条CHE58-1 ф3.2或ф4.0
CO2焊:TWE-711 ф1.2
二、焊前准备
1、焊接之前应认真检查(外观检查、无损探伤)铸钢件是否存在砂眼、裂
纹、缩孔、气孔或夹渣等缺陷。

若存在缺陷,应作适当的处理后再行焊
接。

2、坡口型式铸钢件坡口及其与板材的焊接节点具体要求须参考施工工艺。

典型的坡口有以下几种:
3、预热
点焊和正式焊接前都应对铸钢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50°C。

加热范围:焊缝坡口及其附近一侧至少100mm区域内用火焰加热,开始加热时注意摆动,以使铸钢件受热均匀。

三、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施焊焊工必须要有相应部位的焊接资格证书。

2、点焊时的材料与正式焊接时的材料一致,只是点焊电流应较焊正式焊缝
时大10%~15%,点焊长度为50mm,间距为300mm。

点焊后药皮药渣清除干
净,并且点焊焊缝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缺陷,如出现缺陷,则必须清除干
净。

3、针对舵叶铸钢件的结构和位置特点,现场施工中严格管好节点全乎规范,
焊接中应尽量采用小电流、分散焊接。

4、层间温度焊接层间温度控制在100~250°C。

5、施焊过程中,各焊道或焊层的接头(起熄弧位置)应至少错开30~50mm。

6、焊后应立即用石棉布将焊接部位包起来,以保温缓冷。

四、焊后处理
1、当铸钢件的焊接工作量较大时,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整体或
局部退火热处理,以消除应力,防止裂纹的产生,具体的退火工艺随铸
钢件的材料、厚度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2、在退火处理完成后(如果有的话),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一般应做100%
的UT和100%的MT,确保焊缝质量达到要求。

最新阀门铸钢件的补焊处理方法!
最新阀门铸钢件的补焊处理方法!
补焊后处理
1、重要补焊
水压试验有渗漏的铸件、补焊面积>65cm2的铸件,深度>铸件壁厚20%或25mm的铸
件,ASTMA217/A217M-2007中均认为是重要补焊。

对此种重要补焊A217标准中提出,都应进行去应力处理或完全再加热处理,而这种去应力处理或完全再加热处理,必须用经审定合格的方法进
行,即重要补焊需制订补焊工艺。

ASTMA352/A352M2006中规定,重要补焊后的去应力或焊后热处理是强制要求。

与A217/A217M相对应的我国行业标准JB/T5263-2005中将重要补焊定义为“重缺陷”。

但事实上,除铸件毛坯可以完全再加热处理外,许多缺陷往往是在精加工过程中才发现的,已无法再完全热处理。

因此,生产实践中,通常是由有经验的持有压力容器焊接证书的焊工在现场用有效的方法解决。

2、消除应力
精加工后发现的缺陷补焊后,已无法做整体消除应力回火处理,一般可采用缺陷部位氧-乙炔火
焰局部加热回火方法。

采用大号割炬中性火焰来回缓慢摆动,将铸件加热到表面出现目视可见暗红色(约740℃),保温(2min/mm,但不少于30min)。

消除应力处理后应立即在缺陷处盖上石棉板。

珠光体钢阀门通径上的缺陷,补焊时还应在通径内腔填塞石棉板,使之缓冷。

此种操作,既简便又经济,但要求焊工有一定实践经验。

不锈钢铸件在补焊后一般不作处理,但应在通风处施焊,使补焊区快冷。

除非补焊后表明已引起奥氏体组织的改变,或属于重缺陷。

在合同和条件许可下,应重做固溶化处理。

缺陷面积过大过深的碳钢铸件和各种珠光体铸件,处于铸件清整阶段和虽进入粗加工、但留有精加工余量的,应在补焊后实施消除应力处理。

碳钢消除应力回火温度可设为600~650℃,ZG15Cr1Mo1V和
ZGCr5Mo回火温度均可设为700~740℃,ZG35CrMo回火温度设为500~550℃。

所有钢种的铸件,其消除应力回火的保温时间均不少于120min,并随炉冷却到100℃以下出炉。

用J507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