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编必修第一册+选择性必修1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点(二) 洪涝灾害的形成与防治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段略图。考虑分洪需要,该河段没有修筑防洪堤 坝。为改善航运条件,实施了裁弯工程,裁弯后弯曲河道与河流断开,成 为废弃河道。据此完成4~5题。
4.实施裁弯工程前,下列各地受洪涝威胁较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实施裁弯工程后,①④两地受洪涝的威胁( )
城市 开封 武汉
4—5月 47% 27%
7—8月 35% 56%
全年 20% 19%
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 混合 升温 混合 升温 混合 升温 混合 升温 混合
型型型型 型 型 型 型 型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2.地震的发生过程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会使地层发生倾斜或弯曲。当超过岩层所能承受 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断__裂___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 地释放出来,并以_地__震__波___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3.危害
房屋倒塌,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直接损失
遭到破坏 对财产的影响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对人身 的影响
间接损失 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具有__滞__后__性___
损害人们的__心__理__健康
和隐蔽性
造成人员伤亡
诱发崩塌、滑坡、_泥__石__流____、火灾、海啸、有毒气 诱发的灾害
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根据滑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正误。
①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
松散向下滑动。
(×)
②滑坡灾害一定发生在山区。
(×)
③当滑坡体方向与岩层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 √ )
④有断层是发生滑坡的必要条件。
(× )
⑤人类活动对滑坡的发生没有什么影响。 (2)说出滑坡可能带来的危害。
(× )
提示: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
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层。
Hale Waihona Puke (三)台风灾害 1.概念:台风是在__热__带___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 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_1_2__级以上。 2.说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示:西北太平洋海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多台风。
(四)寒潮灾害 1.说出我国寒潮发生的时空规律。 提示: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 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提示: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 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微点拨]
气象灾害往往具有两面性,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的同时,也会带来 一些有利的影响。因此分析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要采用辩证 观点和综合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不同,其 影响也不一样。如台风除了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外,还可以缓解夏 季旱情和降温消暑;沙尘暴既会污染大气环境、加剧荒漠化,也会有效中 和酸雨,为成云致雨提供凝结核。
2.此次寒潮可能给南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变耕作制度
B.利于果树安全越冬
C.缩短农作物生长期
D.减少农药使用量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寒潮来临时,南北方气温都急剧下降,但南方空气湿度
大,水汽含量高于北方,所以南方降雪量多于北方,B正确。第2题,不利 影响:寒潮可以带来10 ℃甚至20 ℃以上的降温,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
二、地质灾害 (一)地震 1.据地震构造示意图,填出有关内容。
(1)图中C为__震__源__、B为__震__中___、BC为震__源__深__度__、AB为__震__中__距__。 (2)弧线DE为__等__震__线__,它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表示地震释放_能__量__大__小___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C 2.A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 年降水量较少。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 最大,说明该地春季旱灾最严重。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 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7—8月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
命题视角(二) 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演绎法学习 1.我国旱灾的特点与成因
2.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
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 特征、地形特征方面分析);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可用下表内 容来加深理解与记忆:
成因
影响因素
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 来水大
命题点全训 2020年入冬后第一个寒潮从北到南席卷我国的中东部地区,这股寒潮 一出场就要“速冻”我国大江南北,17个省份迎来“断崖式”降温。此次 寒潮影响下南方降雪量远多于北方。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寒潮影响下南方降雪量多于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温低于北方 B.南方空气湿度大,水汽含量高于北方 C.寒潮南移速度快 D.北方城镇化水平低,热岛效应弱
A.①加重,④减轻
B.①减轻,④加重
C.①④均减轻
D.①④均加重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实施裁弯工程前,图中①④两地处于河流凸岸,以沉积 为主,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导致流水不畅,水位较高,受洪涝威胁较大。 而图中②③两地处于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地势相对较高,受洪涝威胁 相对较小。故选D项。第5题,实施裁弯工程后,图中①地河道变直,洪水 下泄通畅,从而降低洪水水位,减轻洪涝威胁。而图中④地弯曲河道仍在, 且上游实施裁弯后,洪水下泄量增加,④地洪水流量增加,洪水水位上升, 因此④地受洪涝灾害威胁的程度加重。故选B项。
影响地区
表现
西北及黄土高原 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
内蒙古高原 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
华北、江淮地区 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
东北地区 大风、大雪天气
长江以南地区 大风、冻雨天气
2.寒潮的益处 (1)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 带移动,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 (2)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例如,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 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 作物受益。 (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 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2.列举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提示: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 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二)干旱灾害 1.简述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提示:降水量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 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
2.简述旱灾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规律。 提示:世界上旱灾频繁出现的地区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 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最频繁。 3.干旱容易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 态环境。
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具体体现 为春季融雪洪水灾害明显多于秋季。根据材料“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 快速融化引起”可知,经过气温较低的冬季后,春季地表有大量的积雪且气 温迅速回升,气温变化趋势不同于秋季(温度逐渐降低),①②正确,故选A。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混合型洪水是指雨雪混合型洪水,升温型洪水是指 升温融雪型洪水,题干表明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两种洪水 类型破坏力的大小与其发生的频次无关,A错误。两种洪水的流动性相差不大, 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D错误。雨雪混合 型洪水比升温融雪型洪水多一个影响因素—雨水,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 融,增加洪水水量,增强洪水的破坏力,C正确。
力,造成霜冻或冻害,使农作物减产;大风、降温会损坏果树,影响来年
水果产量;使畜牧业减产。有利影响:寒潮低温能够抑制一些病虫害,使
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减轻,牲畜传染病减少;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春旱,并
对越冬作物有一定保护作用。病虫害减轻会减少农药使用量,D正确。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 成3~4题。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常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一)洪涝灾害 1.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亚洲多发生洪涝及我国洪涝主要发 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洪涝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降水强度大与降水变率大;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亚洲多地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地区地形 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D (2)A (3)C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旱灾的成因分析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 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 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 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 (单位:次),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 相对变率表。据此完成1~3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解析] 第(1)题,由表格信息可知,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 次总计最高的地区在40°—50°N,说明该纬度范围内融雪洪水灾害多发。选项 中只有亚洲中部位于该纬度范围内,故选D。
3.影响长治盆地寒潮发生总次数多于东、西两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4.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影 响,其目的是( )
A.提高地表温度
B.增强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C.减少地表蒸发量
D.降低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长治盆地寒潮发生总次数多于东、西两 侧地区寒潮发生总次数,原因是该盆地东、西两侧和南部地势较高,冬季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容易在此集聚,使得气温迅速下降,A正确。第4题,水 的比热容比土壤大,所以降温幅度慢,故可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对蔬 菜的影响,其目的是降低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D正确。
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地形——地势低洼,水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 排水不畅
道淤积;占用河道
调洪蓄洪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能力差
3.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典例] (2023·湖南高考)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 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 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 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2.根据泥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提示:地形陡峻的沟谷、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2)说出泥石流可能带来的危害。 提示:损毁住房,破坏基础设施,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等。
命题视角(一) 辩证看待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演绎法学习 1.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的地区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天气,但寒潮影 响地区及表现有一定差异,以我国为例,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