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大体积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计划 (1)
四、施工部署 (3)
五、施工方案 (4)
六、强制条文 (6)
七、温控和温度及裂缝控制措施 (7)
八、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的预防 (13)
九、安全措施 (15)
十、环境因数控制计划表 (17)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范围
本工程为莒县丰源热电有限公司2*350MW热电联产工程烟囱工程。

2 工程特点
烟囱基础包括基础底板和环壁等项目,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烟囱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3 技术特性
基础底板外圆半径为15.5m,內圆半径4m,基底标高-6m;环壁上口外半径为9.65m,下口外半径为11.5m,内半径为8.8m;基础土强度等级C40。

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施工缝仅允许留在环壁与底板交界处。

基础保护层厚度为40mm。

二、编制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5、《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 5009.1-2014
7、《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 5190.1-2012
8、《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12
9、《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10、《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
三、施工计划
1 技术准备
1.1 施工图纸先进行图纸会审。

施工前,要充分熟悉图纸,了解混凝土的类型、强度、抗渗等级,了解环基的平面尺寸、各部位厚度,提供足够的资源。

1.2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由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部负责人编制审核。

1.3施工前对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形成书面记录,签字齐全。

2 作业人员准备
作业人员配置
3 机械器具准备
施工机械及工器具配置
四、施工部署
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确定
在施工前期,由项目部考察和选定信誉较好,具备较强供应能力的砼供应商,在签定商品砼供应协议时,应申明使用部位砼的性能与数量。

原则上框定砼强度等级、抗渗标号、坍落度、浇筑时间和工程部位等数据,工程质量在材料质量保证和足量按时供应上首先得以落实。

2.大体积商品砼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选择确定:
①、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的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②、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③、采用非碱性活性骨料。

④、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

⑤、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⑥、除上述以外,混凝土原材料还应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⑦、粉煤灰。

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质量检验要求。

⑧、外加剂。

所有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外加剂的掺入品种和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外加剂的准确掺量应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前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⑨、拌合用水质量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496-2009):
①、采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②、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宜大于160mm。

③、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④、水胶比不得大于0.5。

⑤、砂率宜为38%-42%。

⑥、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⑦、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

3. 商品砼供货
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运送到工地,项目部将会同砼供应商对运输线路进行考察。

确定搅拌站到工地的线路,同时对运输线路上的车流量高峰时间进行了分析,准备应急方案,来确保砼及时送到现场。

为预防砼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停、断砼的情况,由商混站和施工单位及时沟通,砼搅拌车的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

搅拌车具有防风、防晒、防雨、防寒设施。

砼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以1~3r/min运行,以防止砼离析。

砼罐车到工地现场卸料前,应使拌筒以8~12r/min速度转运1~2min,然后再反向转动卸料。

环基工程浇筑量较大,商混站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且优先供应环基的大体积混凝土的,确保环基施工的连续性。

现场浇筑使用两台汽车泵及至少8辆砼搅拌车。

4、保证混凝土质量措施
1)、要求严格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浇注前,到商品混凝土供应站进行原材料质量和数量的检查。

2)、施工现场严禁往砼内加水和减水剂。

现场人员应收好混凝土小票,并做好记录。

3)、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如砼出现较轻离析或分层现象,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

4)、运输过程中,如出现塌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快速搅拌都无法恢复时,不得浇筑入模。

五、施工方案
本工程所用钢筋由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验收合格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基础底板钢筋接头采用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

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罐车运输到现场,通过汽车泵浇筑到支设好的模板内。

1、施工工艺流程
浇筑垫层→定位放线→底板钢筋安装→底板模板安装→底板浇筑砼→环壁钢筋安装→环壁模板安装→环壁浇筑砼→土方回填。

烟囱基础混凝土考虑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施工-6.0m~-3.5m(即底板部分),第二次施工-3.5m~±0.0m(即环壁部分),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和环壁的交界面上。

2、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供料,砼的供料速度需要满足现场浇筑要求。

烟囱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布料均匀,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

依次前进,振捣密实,砼上表面要作收光处理。

2)、对已浇至设计标高的砼面拍打,振实后,用长尺抹平,赶走泌水的同时使砼面光洁、平整,并特别注意要多次抹面,至少三次,以避免出现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

然后在砼面覆盖塑料薄膜和棉毡,做到及时进行养护。

人在覆盖时,严禁对砼面进行踩踏。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要求留置混凝土抗压试块,以备检验其28天的强度,同时应做同条件养护试块,数量按规范规定制作。

3、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入模后,用插入式振捣棒将砼摊平并振捣到位。

2)、在浇筑过程中,砼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砼振实后而下层砼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砼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砼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一控制在50cm,离开模板距离为20cm。

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砼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砼不再下沉为止。

3)、在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

4)、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砼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下插5cm,使上下层砼之间更好的结合。

4、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注至略高于设计标高时用铝合金刮杆将表面刮平,并用木、铁抹子进行抹压,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对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压,用地面打磨机全面仔细打抹两遍,既能增加混凝土的平整度,使砼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与底部结合一致,以消除混凝土由初凝到终凝过程中由于收水硬化而产生表面裂缝的最大可能性,又能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闭合,还可以解决由于表层钢筋下部水分的散失,造成的在表层钢筋上部的细小裂缝。

抹压收浆时要同步进行覆盖养护,整个抹压应控制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5、泌水处理
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底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

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环基在浇灌振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为一个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渗移,最终集中在基坑顶端,应派专人随时将积水清除,并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

不断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

6、砼的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加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养护覆盖采用一层薄膜加毛毡的方式。

要求薄膜的搭接不得小于150mm ,保温被的搭接不小于100mm。

在底板模板外侧增加一层毛毡,确保环基混凝土的保温工作
在覆盖塑料布期间,安排专人负责,应经常检查塑料布内的凝结水,同时应做好记录。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7、混凝土拆模
1)、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的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

2)、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规定的温控要求确定。

3)、模板在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加固措施。

4)、拆模时应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护,防止碰伤混凝土表面。

5)、拆模时,对结构边角不得碰撞,使结构达到强度、尺寸、表面工艺均为最佳,对于局部因模板接缝产生的溢浆、漏浆等缺陷,必须进行修补,修补用的水泥必须用拌制混凝土生产厂家的水泥,掺建筑胶增加砂浆的粘结力,表面抹平,用砂纸磨光。

6)、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胶带纸、浮浆等杂物及时清理干净,对拉螺栓孔、测温孔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抹平,达到一定强度后,用手提砂轮机磨平,砂纸磨光滑。

六、强制条文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5.3.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或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4.2.2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
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2.1.2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7.2.2亚硝酸盐、碳酸盐无机盐类的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6.2.3 下列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 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变化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及经常受雨淋、受水冲刷的结构;3大体积混凝土;4 直接接触酸、碱或其他侵蚀性介质的结构;
5 经常处于温度为60℃以上结构,需经蒸养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6 有装饰要求的混凝土,特别是要求色彩一致的或是表面有金属装饰的混凝土;
7 薄壁混凝土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梁、屋架、落锤及锻锤混凝土基础等结构;
8 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9 骨料具有碱活性的混凝土结构。

6.2.4在下列混凝土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类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1 与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以及有外露钢筋预埋铁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2 使用直流电源的结构以及距离直流电源100m以内的结构。

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1.0.3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3.1.10砂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2 对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

4、《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
3.1.7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6.2.5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6.1.2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

七、温控和温度及裂缝控制措施
1、控制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措施
1.1水泥选用水化热低和强度等级不低于4
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同时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在浇筑前对砂、石骨料的含泥量进行实测。

砂、石骨料含泥量过多将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工程中适量掺入粉煤灰、混凝土减水剂和膨胀
剂,可以增加混凝土强度,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1.2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采用冷水搅拌混凝土,降低其温度。

混凝土应入模及时,避免出现混凝土曝露时间过长,混凝土温度再度升温的现象。

混凝土坡层浇筑、分层振捣。

尽量薄层浇筑混凝土,减缓浇筑速度,加快热量散失,振捣捧排距小于500mm,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100mm,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

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由于钢筋是热的良导体,易产生大的温度梯度,这是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计算
2.1 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升温值计算
T
(t)
=CQ(1-e-mt)/cρ
T
(t)
——浇筑完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普通42.5水泥292kg/m3
Q——每公斤水泥水化热量,Q=334J/kg
c——混凝土的比热,c=0.96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ρ=2400kg/m3
e——常数,取2.718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0.3
t——龄期(d)
混凝土的最高水化热绝热温度:
T
(15)
=292×334×(1-2.718-0.3×15)÷(0.96×2400)=41.86℃
T
(10)
=292×334×(1-2.718-0.3×10)÷(0.96×2400)=40.22℃
T
(5)
=292×334×(1-2.718-0.3×5)÷(0.96×2400)=32.88℃
T
(3)
=292×334×(1-2.718-0.3×3)÷(0.96×2400)=25.12℃
2.2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计算
εy(t)=εy(1-e-0.01t)·M1·M2·M3…M10
ε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t——从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
ε
y
——标准状态下的最终收缩值,取 3.24×10-4
M
1、M
2
、M
3
…M
10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M
1
—水泥品种,取1.0
M
2
—水泥细度,取1.0
M
3
—骨料,取1.0
M
4
—水灰比,取1.0
M
5
—水泥浆量,取1.0
M
6
—养护天数,15天,取0.93
M
7
—环境相对湿度,取1.0
M
8
—取1.43
M
9
—操作方法,机械振捣,取1.0
M
10
—取1.0
M
1·M
2
·M
3
…M
10
=1.33
则:ε
y(15)
=3.24×10-4×(1-2.781-0.01×15)×1.33=0.6×10-4 εy(10)=3.24×10-4×(1-2.781-0.01×10)×1.33=0.41×10-4
εy(5)=3.24×10-4×(1-2.781-0.01×5)×1.33=0.21×10-4
εy(3)=3.24×10-4×(1-2.781-0.01×3)×1.33=0.13×10-4 2.3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
y(t)=-ε
y(t)

T
y(t)
——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εy(t)——各龄期(d)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则:T
y(15)
=0.6×10-4/1.0×10-5=6℃
T
y(10)
= 0.41×10-4/1.0×10-5=4.1℃
T
y(5)
=0.21×10-4/1.0×10-5=2.1℃
T
y(3)
=0.13×10-4/1.0×10-5=1.3 ℃2.4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E
(t)=E
c
(1-e-0.09t)
E
(t)
——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
E
c
——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N/mm2),C40混凝土,取3.25×104N/mm2 t——混凝土从浇筑后到计算时的天数
e=2.718
则:E(15)=3.35×104×(1-2.718-0.09×15)=2.48×104N/mm2 E(10)=3.35×104×(1-2.718-0.09×10)=1.99×104N/mm2 E(5)=3.35×104×(1-2.718-0.09×5)=1.21×104N/mm2
E(3)=3.35×104×(1-2.718-0.09×3)=0.79×104N/mm2
2.5 各龄期最大综合温度差
ΔT=T0-2T(t)/3+T(y)-T(h)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5℃
T
T
—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t)
T
—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y)
—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取当地当年平均气温6℃
T
(h)
=5-2*41.86/3+6-6=-22.91℃
则:ΔT
15
=5-2*40.22/3+4.1-6=-23.71℃
ΔT
10
=5-2*32.88/3+2.1-6=-20.82℃
ΔT
5
ΔT
=5-2*25.12/3+1.3-6=-16.45℃
3
2.6 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δ=E(t)·α·ΔT·H(t)·R/(1-v)
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N/mm2)
E
——混凝土的各龄期弹性模量(N/mm2)
(t)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ΔT——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
——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参考《简明施工计算手册》P461。

H
(t)
=0.411
则: H
15
=0.462
H
10
=0.57-(0.57-0.502)×2/4=0.54
H
5
H
=0.57
3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取0.5
v——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计算得:
δ15=2.48×104*1.0×10-5*-22.91*0.411*0.5/(1-0.15)=-1.37N/mm
δ10=1.99×104*1.0×10-5*-23.71*0.462*0.5(1-0.15)=-0.93N/mm
δ5=1.21×104*1.0×10-5*-20.82*0.54*0.5(1-0.15)=-0.58N/mm
δ3=0.79×104*1.0×10-5*-16.45*0.57*0.5(1-0.15)=-0.31N/mm
2.7养护材料选用理论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个突出问题,养护不足,容易产生裂缝或温差裂缝。

养护的目的
是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途径有两条:一是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热交换、即将已浇筑的混凝土封闭;以减少内外温差,在小温差条件下,使混凝土得以硬化。

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封闭保温养护。

封闭的目的是使已浇筑的混凝土不直接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以较小的温差自行固结硬化。

该温度差一般为25℃。

在此条件下,混凝土一般不会产生温差裂缝,创造此条件须考虑两个因素;即保温材料多厚?如何覆盖?
(1)保温材料料厚度计算
1)混凝土的最高温升Tmax(℃)
T mzx =To+W/10+F/50
式中 T—混凝土浇灌温度, ℃
W—单位水泥用量,(kg/m3)
F—单位磨细粉煤灰掺量,kg/ m3
Tmax =5+292/10+65/50=35.5
2)保温材料厚度
δ=0.3Hλ1(Ta-Tb)/[ λ2(Tmax-Ta)k]
式中 H—底板厚度;
λ1——毛毡热系数(取值0.06)
λ2—混凝土导热系数2.3;
Ta=T-∆T(∆T为温差);
Tb —施工时日平均气温;
k—传热系数修正值1.5。

T=21.94℃
δ=0.3×2.25×0.06×(21.94-6.5)/[2.3×(35.5-21.94)×1.5]
=0.013m
(2)保温材料的铺设
以上面计算结果与依据,将保温被盖在混凝土的外露面,保温被下盖以塑料薄膜,薄膜间与保温被间应互相搭接,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以保湿保温,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测量实际内外温差,以指导养护工作,若中心温度处于平稳期,且内外温差又能保持在规定的2 5℃范围内,可适当拿掉保温被以透气,但此操作必须在测温监控下进行。

3、混凝土的测温:
在结构内设置3层测温点,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混凝土内外温度测量,以掌握混凝土
上、中、下部温度值。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基础底板设置12处,在环基内外侧1米处。

上部设置于混凝土浇筑体外表以内50mm处;下部设置于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m处;中间设置于两者之间。

测温线简图
测温点布置图
安排专人定时进行测温,并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

测温从混凝土初凝
开始,至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

测温时间安排:1-3d,每2h测一次;4-7d,每4h测一次;7天以后,每8h测一次。

如发现内外温差超过25℃,及时增加棉被厚度。

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撤掉保温材料及拆除模板。

测温记录见下图。

混凝土测温记录表
4
3.1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型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杜绝现场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的现象。

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结构表面混凝土振捣要掌握好尺度,严禁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

3.2混凝土搓平之前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浮浆。

混凝土表面初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光至少三遍,闭合混凝土表面裂缝。

3.3养护设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表面覆盖严密及湿润,防止出现混凝土表面发白现象。

八、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的预防
1 质量保证措施
1.1、钢筋堆放场地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并形成排水坡度,保证钢筋场地无积水,并在钢筋下砌筑砖,高度不得小于300mm,且上部覆盖彩条布,以保证钢筋不被锈蚀。

1.2、混凝土所用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法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和相应的复试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1.3、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1.4、坍落度、和易性等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检验以到达现场入模前为准,在性能达不到要求时,予以退场处理,严禁现场加水。

1.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木工看模,认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发现有变形时,及时修正处理。

1.6、当浇灌到标高时,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

1.7、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准碰撞钢筋,以免振动已浇筑的混凝土和钢筋,产生裂
缝现象。

1.8、已施工完的基础加强成品保护,严禁机械碰撞,避免损坏混凝土表面。

1.9、预埋钢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10、尺寸以及标高要严格控制,具体措施:由专业测量人员给出标高基准点或半径,并进行复检;操作人员施工前再自检一次,最后由质检人员再次检测,务必保证标高及半径精度。

1.11、混凝土试块的留置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和《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规定,具体如下:
1)每伴制100盘且部超过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伴制的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块。

2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九、安全措施
1、一般要求
1)、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消防设施,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2)、现场设专职安全员,随时对现场设施实施安全检查,随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的监督和指导。

3)、现场做好临时围挡,并设立显著标示牌,有车辆通过时,应使其离基坑尽量远。

4)、闲杂人等禁止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以及佩带其它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穿平底硬鞋进入作业现场,防止意外伤害。

5)、施工现场电源要统一管理,电源箱必须接有漏电保安器,电源线合理布置;所有电源箱门锁齐全,同时要有防雨,防潮措施。

所有机电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器。

6)、所有的机电设备均需要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7)、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架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8)、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着绝缘鞋和手套。

2 应急预案
本项目部为了有效预防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控制发生事故的危害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生产秩序,成立本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护小组。

组长:张卫
副组长:周贤
组员:陆金炜、王立峰、施凤健、闻忠标、郁惠忠、施健华、顾海健、黄椿林
施工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启动如下应急预案:
1)如果发生触电,现场人员要迅速拉闸断电,尽可能地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也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

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员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立即拨打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受伤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通知有关现场负责人。

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