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中国石拱桥
第二课时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①(A.美观 B.壮观C.奇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②(A.支持B.支撑C.支架)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准确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两个小拱
C.大拱和小拱D.一个弧形的桥洞
3.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为了说明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4.这一自然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张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总体外观艺术效果
B.艺术效果施工技术总体外观
C.总体外观施工技术艺术效果
6.选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①A ②B
2.A
3.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设计精巧,制造奇特。
张鷟的话说明赵州桥形势优美。
4.由整体到局部5.C
6.引用、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山东德州举行。
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她轻盈的舞步、优美的姿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小明成功偷取了办公室的模拟试卷,大家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C.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久久回荡在体育场的上空。
D.他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秀,承担了大量的教科研任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C.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D.父子俩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4.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苔痕神密侯车亭不能自已
B.落慕欺凌巨无霸不可恶制
C.陷阱怅惘预选赛连绵不断
D.焦燥疾驰蟹腿肉乱七八糟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
(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
(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
(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二、名句默写
6.名句填空。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蓬”和“雁”自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的春行钱塘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象深深陶醉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
辟.邪()密匝匝
..()牛肝菌.()气闷.()鲜腴.()
鸡枞.()炽.红()缅.桂花()绿釉.()
四、诗歌鉴赏
8.阅读《野望》,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9.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0.
阅读《三峡》与《答谢中书书》,。
(1 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芨.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乌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5分)
(1)虽乘奔.御风( ) (2)哀转久绝.(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5)至于夏水襄.陵(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
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
句子。
(2分)
4).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
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
”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
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
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
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
“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
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
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
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
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
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
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只填序号)
(1)(____)(2)(____)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12.阅读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回答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
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七、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要变人,至少要砍掉自己的尾巴,因为人没有尾巴,于是拿起刀,决定动手砍掉尾巴,但是动脚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住了:一是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疼?它怕疼死;二是尾巴砍了以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灵活性,能不能活的长久;三是尾巴一生下来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抛弃它;这些问题一直想不通,所以一直无法下手砍下自己的尾巴,直到今天猴子也没有变成人。
八、作文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
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B
二、名句默写
6.猎马带禽归芳草萋萋鹦鹉洲月下飞天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乱花渐欲迷人眼三、字词书写
7.bì zā jùn mēn yú zōng chì miǎn yòu
四、诗歌鉴赏
8.1)B
2)首尾两联所抒情感的相同点是都有一种惆怅、孤独、矛盾、彷徨之感;不同在于首联是面对自然感到
渺茫、无所依靠,尾联是在不相知的人面前,感到心事无处诉说,通过用典,抒情更深化了一层。
五、文言文阅读
9.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2)D
3)(1)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10.1).(5分)(1)飞奔的马(2)消失(3)都(4)参与,这里指欣赏(5)漫上(每词1分)
2).(4分)(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意思对即可)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意思对即可)
3).(2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4).(4分)《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2分,意思对即可)《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11.1)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
2)示例: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②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AB
4)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5)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12.1)欲扬先抑。
写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将“好女子”与“伟丈夫”形成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2)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3)极普通,不被人重视;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4)以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引出对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叙写,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
七、语言表达
13.改变是有一定痛苦的;改变会有一定风险;改变在情感上会有些许难受;要成就一些事就必须舍弃另一些事,舍不得你所拥有的,就得不到更好的;改变,也许会痛苦一阵子;不改变,就可能痛苦一辈子!不要想到不劳而获,要想改变命运就得先改变自己。
八、作文
14.范文:
艰难的选择
运由自己决定,生活由自己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难题时,是进还是退,是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
在十字路口上,一切都很迷茫……
项羽,一个力能扛鼎的力士,一个豪气冲天的霸王,是他手中的剑,结束了秦的暴政,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们佩服他的勇气,敢以八千江东子弟兵为本。
几番征战,浴血沙场。
当他站在秦朝皇宫前,宣告秦的灭亡时,我们会称赞他的睿智。
荣誉背后,是异常艰难的抉择:起义成功了,那还好说。
若是起义不成功呢?灭九族、五马分尸这些酷刑,就摆在自己眼前。
我想:项羽那时的手肯定万分沉重,因为它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与徘徊。
项羽也可以选择平淡,过着祖辈们,那种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生活。
平淡地生,平淡地死,平淡地,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但他没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历史证明项羽是对的,人,就要有冒险的勇气,摔倒了,再爬起来,努力向前冲。
不管代价有多大!
李白,一个至今还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一个刚正不阿的诗仙,是你手中的笔,诞生出最美丽的诗篇,结出了最丰满的硕果!
千里迢迢赶来,怀着雄心壮志走入朝廷,你期盼着自己的才华有所发挥,希望为国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将你的理想击得粉碎。
朝堂之上,人心险恶,率真的你却没有防备之心,于是,小人在皇上面前挖苦、贬低你。
你,却冷冷一笑,眼中,满是蔑视。
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你的仕途生涯结束了,面对那些窃笑的小人,你沉默了。
良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走了出去,眼中,分明饱含着泪水。
李白也可以选择低头,迎逢权势,这样,就可以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高官厚禄,不愁吃穿。
你没有“不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我倒也轻松自在!”
你大步走了,夕阳的余辉,给你的背影镀上了亮丽的色彩。
你游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尽的才思,作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仍留芬芳。
官,可不做,心,却不能失。
事实证明:李白是对的,人,就要有放弃的决心,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诱惑,该放手就放手,头也不回向前走!
青春的路上,一切都由自己掌握,当我们踏上一条路时,不应后悔,迷雾,会散去,前方,是光明。
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一脚踏扁一个紫罗兰”我们依然前行着,走着自己所选择的路,跟随着时间的脚步,逐渐长大。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
....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精通时事:了解社会大事)
C.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
..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
....了。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裁(zhòng) 溃.退(kuì) 要塞.(sè) 一丝不苟.(ɡǒu)
B.气氛.(fēn) 慷慨.(kǎ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píng)
C.由衷.(zhōng) 翘.首(qiáo) 悄.然(qiāo) 殚.精竭虑(dān)
D.桅.杆(wéi) 咆.哮(páo) 默契.(qì) 锐不可当.(dāng)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下面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桥墩雄跨推祟长虹卧波
B.竹竿映衬暄嚣交头接耳
C.斟酌宏敞踏青因地治宜
D.岔道暴晒鱼鳍春寒料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一句中,“横跨在洨河上”这个短语是补充短语。
B.“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一句中,“这座”是数量词。
C.“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一句中,主语为“到解放的时候”。
D.“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名句默写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8分,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