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A,但是 B”句式语义关系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 A,但是B”句式语义关系探析
尹蓝嵚
【摘要】“Suiran(Although)A,Danshi(but)B”is a kind of transitional sentence of concession.It con-tains not only the superficial content A and B,but also the hidden content A’and B’.A and B are the direct comparable predication structure in the sentence of coordinate-transitional relation,while A and B are the indirect comparable predication structure in the sentence of causal-transitional relation.The relation of A and A’is opposing.The relation of B and B’is consistent.%“虽然 A,但是B”句式中不仅包含可以从语表形式中找到的本项 A、B,还包含隐含在语表形式
内部的关项A’、B’。

并列类逆转转折句“虽然 A,但是B”句式中本项 A、B
之间互为直接可比述谓结构,具有非制约性;因果类逆转转折句“虽然 A,但是B”句式中本项 A、B 之间互为间接可比述谓结构,具有逆向制约性。

“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本项 A 和关项A’之间具有语义的对立性。

本项 B 和关项B’之间
具有语义的一致性。

【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4页(P90-93)
【关键词】“虽然 A,但是B”;语义关系;本项;关项
【作者】尹蓝嵚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07 10:59
“虽然A,但是B”句式作为典型的让步转折句,其前后分句的语义关系在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事件A和事件B之间具有对立性和背逆性”。

但这种“对立性和背逆性”的产生原由和具体分类仍值得学界继续去研究。

王维贤先生从逻辑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转折复句表示的就是这种‘实际’与‘较大可能性’之间的对
立”[1]172-177,并用预设A→M1-B来说明“虽然A,但是B”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邢福义先生对“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义关系在“对立性和背逆性”的基础上作了更加详细的分类,认为“虽然A,但是B”复句中事件A
和事件B之间具有逆向因果关系和逆向并列关系。

此外,还有学者从认知角度对“虽然A,但是B”句式中事件A和事件B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虽然A,但
是B”句式的主观推测层面所反映的内容是0<P{B/A}≤0.5,客观反映层面所反映的内容是P{A}=1、P{B}=1[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文对让步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义关系不仅存在于本项A和本
项B之间,还存在于隐含在“虽然A,但是B”句式语表形式内部的关项A’和关项B’之间,由此对该句式的语义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虽然A,但是B”是一种典型的让步转折类复句。

强调事件A本来会影响事件B,然而事件B的成立却不受事件A的影响[3]302。

邢福义先生在《复句问题论说》
中指出:“在我们看来,因果类各种关系和并列类各种关系反映了事物间最基本的最原始的联系。

转折类各种关系则是在基本的原始的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异变性
系。

”[4]291这种异变性联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将并列类复句或因果类复
句的后一分句加以否定,从而使它们转化成转折类复句[4]285-293。

该文以此为
依据,将“虽然A,但是B”句式划分为并列类逆转转折句和因果类逆转转折句。

如:
例1: a.这个人长得丑,成分也不好。

b.这个人虽然长得丑,但是成分好。

例2:a.中国家电业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也很低。

b.中国家电业虽然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交易成本却很高。

例3:a.我虽然学西方哲学,但是中国哲学是我的最爱。

b.因为我学西方哲学,所以中国哲学不是我的最爱。

例4:a.我的人生虽然一无所有,但是我的内心却非常富足。

b.因为我的人生一无所有,所以我的内心非常苦闷。

例1和例2就是通过对并列类复句的后一分句加以否定而产生的并列类逆转转折句。

这类让步转折句式前一分句中的事件A对后一分句中的事件B不具有制约性,也就是说事件A的成立不会对事件B的成立造成任何不利的或是有利的影响。


3和例4则是通过对因果类复句的后一分句加以否定而产生的因果类逆转转折句。

这类让步转折句式前一分句中的事件A会对后一分句中事件B的成立产生负面的
影响,具有逆向制约的作用。

让步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不仅包括事件A和事件B,还包括事件A’和事件B’。

由于事件A和事件B是可以从语表形式中找到的项,称之为本项;由于
隐含项A’和B’无法从“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表形式中找到,称之为关项。

如:
例5:古来的帝王虽然能平定境内,但是却不能安定少数民族。

例6:这方面的镜头虽然不很多,但是思想却是很鲜明突出的。

如例5中不仅存在本项A:能平定境内,本项B:不能安定少数民族,还存在隐含在“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关项A’:不能平定境内,关项B’:不能安定少数民族。

例6也是同样道理,不仅存在本项A:这方面的镜头不很多,本项B:思想是很鲜明突出的,还存在关项A’:这方面的镜头多,关项B’:思想是很鲜明突出的。

下文所讨论的“虽然A,但是B”句式的语义关系就是要揭示本项A、B
之间互为可比述谓结构、本项A与关项A’之间具有语义对立性以及本项B和关
项B’之间具有语义一致性。

并列类逆转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和本项B之间互为可比述谓结构。

因果类逆转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和本项B之间互为间接类
可比述谓结构。

(一)并列类逆转转折句本项A、B之间的语义关系
并列类逆转转折句的前后分句之间互为对方的可比述谓结构,满足可比述谓结构的条件有两个。

首先,满足可比述谓结构的两个分句必须同为一位述谓结构或同为二位述谓结构;另一条件则是,对应变元及对应谓词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共同的语义场[5]78。

如:
例7:我虽然数学好,但是语文差。

例8:虽然他姐姐是天津人,但是他的姐夫是上海人。

一个句子是一位述谓结构还是二位述谓结构,取决于这个句子中存在几个变元。

如例7前分句中形容词“好”是一个谓词,名词“数学”做主语则是一个变元,这
个句子为一位述谓结构。

例7的后分句中形容词“差”为一个谓词,名词“语文”做主语是一个变元,也是一位述谓结构。

由于前后两个分句都是一位述谓结构,例7满足前后分句互为对方可比述谓结构的第一个条件。

同样以例7为例,前分句中谓词“好”和后一分句中的谓词“差”对应,且具有共同的语义场“评判”,相互对应的变元“数学”和“语文”同样有共同的语义场“学科”,满足互为可比述谓
结构的第二个条件。

那么例7就是一个合法的句子。

例8的前后分句都是以判断动词“是”作为谓词,与例7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其前
后分句都有两个变元,前分句的变元是主语“他姐姐”和宾语“天津人”,而后一分句的变元是主语“他姐夫”和宾语“上海人”。

因此,前后分句同属于二位述谓结构。

前后分句都以“是”为谓词,自然具有共同的语义场,而前后分句中对应的变元“他姐姐”和“他姐夫”具有共同的语义场“亲属”,“天津人”和“上海人”也具有共同的语义场“祖籍”。

因此,例8也同样满足前后分句互为可比述谓结
构的两个条件。

(二)因果类逆转转折句本项A、B之间的语义关系
因果类逆转转折句的前后分句之间与并列类逆转转折句相同,互为对方的可比述谓结构,但不同在于是间接类可比述谓结构。

从因果类逆转转折句的语表形式中并不能看出前后分句中的成分同为一位述谓结构或二位述谓结构,也无法看出对应项之间是否含有共同的语义场。

但前一分句中往往蕴含着另一个命题,这个蕴含命题所具有的语义结构可以和后一分句的语义结构构成可比述谓结构。

如:
例9:他深沉地说:“这个职业虽然很苦,但是有乐趣。


例10:虽然他们有分歧,但是她不恨自己的丈夫。

从语表形式上并看不出例9的前后分句可以构成可比述谓结构,后一分句中的变
元由宾语“乐趣”充当,而在前一分句中没有出现宾语。

因此,例9不满足“虽
然A,但是B”句式前后分句同为一位述谓结构或二位述谓结构的条件。

此外,前后分句的谓词“很苦”和“有”也不具备共同的语义场。

但这并不影响复句的成立,因为前一分句“这个职业很苦”中蕴含着“没有乐趣”,“没有乐趣”这一隐含命题可以和后一分句“有乐趣”构成可比述谓结构。

谓词同为“有”,变元同是由宾语充当的“乐趣”,至于前一分句中的副词“没”是述谓结构中的逻辑作用词,并不影响句子是一位述谓结构还是二位述谓结构。

因此,前分句中的隐含命题和后分
句构成直接可比述谓结构,前分句与后分句构成间接可比述谓结构。

例10也是相同的道理,前后分句从语表形式上看并不构成可比述谓结构,但是前分句“他们有分歧”中蕴含着命题“她恨自己的丈夫”,隐含命题“她恨自己的丈夫”与“她不恨自己的丈夫”只少了一个具有逻辑作用的词“不”,构成了可比述谓结构。

因此,共同构成“虽然A,但是B”让步转折句。

由于让步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的基础是并列类和因果类复句,其由来是对并列类和因果类复句的后一分句加以否定。

并列类逆转转折句的关项A成立与否
对关项B的成立并不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在事件A成立的情况下,事件B成立了,那么在事件A不成立的情况下,事件B依然会成立。

因果类逆转转折句的关
项A成立会对关项B的成立造成消极的影响,在事件A成立的情况下,事件B成立的可能性则小。

也就是说,如果在事件A成立的情况下事件B成立了,那么在
事件A不成立的情况话,事件B自然更会成立。

(一)谓词间的对立
本项A和关项A’的这种对立形式的具体表现是关项A’对本项A中的谓词加以
否定。

如:
例11:虽然我写了很多本书,但是一直没有受到台湾学界的认定。

如果我没写很多本书,那么更加不会受到台湾学界的认定。

例12:她虽然长得丑,但是身材好。

如果他长得不丑,那么身材一样好。

例11和例12分别是因果类逆转转折句和并列类逆转转折句。

例11本项A是“我写了很多本书”,本项B是“一直没有受到台湾学界的认定”,关项A’是“我没写很多本书”。

照常理推论,本项A成立,那么本项B成立的可能性应该
是小的,但是本项B依然成立了,关项A’是本项A的否定形式。

所以,关项A’成立了,则会促进本项B的成立。

又如例12本项A“长得丑”和本项B“身材好”
之间并没有客观事理上的联系。

因此,在本项A的否定形式即关项A’成立的条
件下,本项B依然成立。

(二)变元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本项A和关项A’之间的对立还可以表现在两个可比述谓结构之中的变元互为反
义词的形式上。

如:
例13:你笑得真好看,虽然我是女人,但是也忍不住想多瞧几眼。

你笑得真好看,如果我是男人,那么更忍不住想多瞧几眼。

例14:虽然是白天,但是李寻欢见了这四个人还是不觉倒抽了口冷气。

如果是晚上,那么李寻欢见了这四个人更要不觉倒抽口冷气了。

以上两个例句中本项A和关项A’的对立表现在了变元“女人”和“男人”的对
立与变元“白天”和“晚上”的对立上。

在本项A“我是女人”成立的条件下,本项B“忍不住想多瞧几眼”成立。

”那么在关项A’“我是男人”成立的条件下,“忍不住想多瞧几眼”则更会成立了。

例14也是如此,在本项A“白天”成立的条件下,本项B“李寻欢见了这个四个人还是不觉得倒抽了口冷气”成立,那么关项A’“黑天”成立的条件下,李寻欢则更要倒抽口冷气了。

(三)变元之间具有级差关系
这种本项A和关项A’之间对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本项A中的变元相对于关项A’中的变元具有等级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本项A与本项B之间具有转折关系。

如:
例15:虽然校长在场,但是我一点也不紧张。

如果班主任在场,那么我更不紧张了。

出现在这种句式中的本项A的变元往往相对于关项A’的变元有更进一层的含义。

按照常理推断,在校长在场的情况下,“我”一点也不紧张的可能性相对于班主任在场要更小一些,因为本项A中的变元“校长”从职位到威慑力上都要高出关项
A’的变元“班主任”。

“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本项B和关项B’之间的语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双方有共同的蕴含上。

其中断定b是a的蕴含主要要遵循两点,第一点是b是a断言
部分所表达的内容;第二点是一个句子和它的蕴含之间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部分关系[5]。

如:
例16: a.我哥哥买了一台冰箱。

b.我哥哥买了一台电器。

例17:a.我的姐夫是唐山人。

b.我的姐夫是河北人。

例16“我哥哥买了一台冰箱”中蕴含着我哥哥买了一台电器,因为冰箱是电器的
下位词。

例17也是相同的道理,“我的姐夫是唐山人”蕴含着我的姐夫是河北人,因为唐山市归属于河北省。

在“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本项B和关项B’之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蕴含,可以用C来表示这个共同的蕴含。

也就是说,如果本项B成立,那么蕴含C一定成立,如果关项B’成立,那么蕴含C也一定成立。

如:
例18:a.西沙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重大。

b.如果西沙之战规模宏大,那么意义更加重大。

例19:a.虽然天气已经回暖,但是他还是穿着那件大棉袄。

b.如果天气冰凉,那么他将穿得更厚。

例18中本项B是“意义重大”、关项B’是“意义更加重大”,关项B’相对于本项B具有递进的关系,都具有共同的蕴含C,那就是“意义重大”。

例19也是相同的道理,本项B是“他还是穿着那件棉袄”,关项B’“他穿得更厚”都蕴
含着C“他穿得厚”。

这里要强调的是,关项B和关项B’之间可能还包含着其它的蕴含,但是这并不是构成“虽然A,但是B”句式的关键。

该文谈到的共同蕴含
C是有要求的:首先,本项A和共同蕴含C具有逆向因果关系或者并列性转折关系;其次,关项A和共同蕴含C之间要具有顺向因果或并列关系[6]81。

如例19
本项B’和关项B之间还有共同的蕴含“他穿衣服”,但这个蕴含就不能充当C,因为“他穿衣服”并不能与本项A构成逆向因果关系。

让步转折“虽然A,但是B”句式中的语义关系相对比较复杂,不仅包含着本项A、B,还包含着关项A’、B’。

并列类逆转转折句“虽然A,但是B”中本项A和
本项B之间互为可比述谓结构,事件A和事件B具有非制约关系。

因果类逆转转
折句“虽然A,但是B”句式中本项A和本项B之间互为间接可比述谓结构,事
件A和事件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

本项A和关项A’之间具有语义对立性,具体
的表现是:“谓词间的对立”、“变元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变元之间的级差关系”。

此外,本项B和关项B’之间具有语义的一致性。

【相关文献】
[1] 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尹蓝嵚.“虽然A,但是B”句式认知层面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2):119.
[3]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邢福义.语法问题探讨集[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5] 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陕西:三秦出版社,2011.
[6] 刘哲.谈蕴含和预设的区别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