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的风向标教案 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的风向标教案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3.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二、教学重、难点: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三、教学准备:
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谁知道今天刮的是哪风?通常我们说的风也可以叫它风向,那谁再来说一下今天的风向是怎样?
2.气象员利用什么来仪器来测定风向的?(风向仪)
4.到底风向仪是怎样来测定风向的呢?为什么它能测定风向?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风向仪。
(二)认识风向仪
(师出示风向仪模型)仔细观察它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箭头、箭尾、风向杆、支架、旋转按钮这五部分组成。
了解它们各部分的作用。
小结:我们知道了风向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后,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个风向仪?(想)
(三)做个风向仪
1.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构思风向仪的样子。
可以用卡纸剪出箭头、箭尾;软木杆做支架和风向杆;钉子做旋转按钮。
2.根据小组确定的构思动手操作。
注意千万别伤着手呀!
3.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
从中评出最好的风向仪。
(根据设计的样式、测风向的灵活性)
(四)作业:
一架小小的风向仪做成了,想用它测一下风向吗?用自己组的风向仪测出明天和后天早上、中午、晚上的风向并作好记录。
第二课时
一、回顾风向仪各部分的组成。
二、交流测得的结果。
三、拓展
我们来观测这个季节常刮什么风。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 4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的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
(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
(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
(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
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
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
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5.汇报交流计划。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的评价。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
10.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目的“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1.作业。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