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经典练习卷(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 )
A .3∶1
B .3∶2
C .4∶3
D .3∶4C
解析:C
【详解】
由题意可知,速度之比为 23
v v =甲乙 时间之比为
2=1
t t 甲乙 根据s vt =可知,路程之比为
224==313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故AB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C 。

2.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 .2:5
B .5:2
C .9:10
D .5:8C 解析:C
【详解】
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由s t v
=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9:10,故选C 。

3.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 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 。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刘速度最大
B .小韩速度最大
C .小王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A
解析:A
【详解】
小刘的速度为
v 1=18km/h=5m/s
小韩的速度为
v 2=4m/s
小王的速度为
3 4.5m/s 60s 270m v =
= 因为 5m/s>4.5 m/s>4m/s
故小刘速度最大,故选A 。

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
A .v v >甲乙
B .v v <甲乙
C .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B
解析:B
【详解】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相同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
s v t
=可知 v v <甲乙
故选B 。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B .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
C .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C
解析:C
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
的,故A错误;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C正确;
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6.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刻度尺B.天平C.量筒D.弹簧测力计A
解析:A
【详解】
A.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天平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大小。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A
解析:A
【详解】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符合题意;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不符合题意;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
D.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C
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和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故C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则当以复兴号为参照物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会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妈妈B.车玻璃C.汽车座椅D.路旁的树木D
解析:D
【详解】
小明和妈妈是坐在行驶的车中,行驶的车、小明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

以妈妈、车玻璃、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小明与路旁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即小明是运动的。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D
解析:D
【详解】
速度转化为m/s,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36000m 36km/h 10m/s 3600s
v ==
=张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0.6km 600m 10m/s 1min 60s
v ===李 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选D 。

11.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B
解析: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丙的速度,然后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详解】
甲的速度 36km/h 10m/s v ==甲
乙的速度20m/s v =乙,丙的速度
900m 15m/s 60s
s v t =
==丙 比较可知 v v v <<甲乙丙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故选B 。

1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共运动了14s ,它在前2s 的平均速度是6m/s ,后1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该物体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3.4m/s
B .3.75m/s
C .4m/s
D .4.5m/s A
解析:A
【详解】
物体前2s 运动的路程 1116m /s 2s 12m s v t ==⨯=
物体后12s 运动的时间
1113m /s 12s 36m s v t ==⨯=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1212m 36m 48m s s s =+=+=
物体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48m 3.4m /s 14s
s v t === 1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
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 .8cm/s
D .7cm/s B
解析:B
【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这里滑块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要么以尾部为标准,要么以头部为标准,都要计算上自身的长度,即
40cm+5cm=45cm s =
运动时间为
211435051435005s t t t =-=-=∶∶∶∶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45cm =9cm/s 5s
s v t =
= 故选B 。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 .3-5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4s 时,乙在甲前方5m 处
D .5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解析:A
【详解】
AB .由图可知,0~3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 ,3~5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s ,乙的平均速度
v 乙=
15m =3m/s 5s
s t =乙 故A 正确,B 错误;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v甲=
15m
=
5s
s
t


=3m/s
4s时,甲运动的距离
s甲1=v甲t1=3m/s×4s=12m
4s时,乙运动的距离
s乙=15m
4s时,乙在甲前方
Δs=s乙-s甲1=15m-12m=3m
故C错误;
D.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信息,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在20~30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

小于0【详解】1由图可知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物
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2m/s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2m/s×3s=6m2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
解析:小于0
【详解】
[1]由图可知,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1=1
140m 20s
s
t
==2m/s
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2m/s×3s=6m
[2]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80m-40m=40m
其速度为
v3=3
340m 10s
s
t
==4m/s
v1<v3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3]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选填
“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甲丙静止
解析:甲 丙 静止
本题考查对路程时间,速度函数图像的理解,根据函数图像关系求解判断。

【详解】
[1][2]由图可知甲5s 运动的距离为20m ,则甲的速度为
20m =4m s 5s
s v t ==甲甲乙 乙的速度为6m s ,丙的速度为4m ,则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

[3]甲、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速度相同,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丙车相对于甲车静止。

17.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的宽度5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18.71cm 、18.73cm 、18.78cm 、18.68cm 、18.70cm ,其中测量值明显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_____,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68cm1873cm1mm 【详解】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1873cm1878cm1870cm 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 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 中准确值为186cm 与其它测量值 解析:68cm 18.73cm 1mm
【详解】
[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 、18.73cm 、18.78cm 、18.70cm ,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 ,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 中,准确值为18.6cm ,与其它测量值偏差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23418.71cm+18.73cm+18.78cm+18.70cm =18.73cm 44
L L L L L +++== 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18.73cm 。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73cm ,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 ,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18.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 、Q 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m/s ,则甲的s-t 图线是图(2)中的_____图线(选填“A ”或 “B ”),10s 甲通过的路程为_____m ;若甲和乙同向运动,通过8s 甲乙相遇,则乙的s-t 图线在图(2)中的_____(选填 “Ⅰ”、 “Ⅱ”或 “Ⅲ”)区域。

A10Ⅰ【详解】1由图
2知道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所以甲的s-t 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2由知道10s甲通过的路程3由于甲和乙同向运动若甲追乙则s甲-s乙=sPQv甲t-v
解析:A10Ⅰ
【详解】
[1]由图2知道,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
A A
A
8m
==1m/s 8s
s
v
t
= 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
B B
B
6m
==0.5m/s 12s
s
v
t
=所以,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
[2]由
s
v
t
=知道,10s甲通过的路程
=1m/s10s=10m
s v t
=⨯
甲甲甲
[3]由于甲和乙同向运动,若甲追乙,则
s甲 -s乙 =s PQ
v甲 t-v乙t=10m
代入数据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乙追甲,则
s乙 -s甲 =s PQ
v乙t-v甲t=10m
代入数据解得v乙=2.25m/s,所以,乙的s-t图线在图中“Ⅰ”。

19.李伟军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如下方法:剪下一段导线,紧密的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3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

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cm,该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mm。

50017【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导线圈的长度:;3导线的直
径:
解析:5.00 1.7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长度分成10等份,每份为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2]导线圈的长度:
15.00cm 10.00cm 5.00cm L =﹣=;
[3]导线的直径: 5.00cm 0.17cm 1.7mm 30
L d n ==≈=。

20.一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A 、B 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______,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cm 。

A220【详解】1刻度尺测量时带有刻度的一
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A2观察A 其分度值为由图可知A 的读数为精确值为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 解析:A 2.20
【详解】
[1]刻度尺测量时,带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A
[2]观察A 其分度值为1mm ,由图可知A 的读数为精确值为2.2cm ,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2.20cm
三、解答题
2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4m ;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

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1)0.7s ;(2)3.96m/s ;(3)10m/s
【详解】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72km/h=20m/s,行驶路程为s反应=14m,由
v=s
t
可得t=
s
v
,所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反应=
s
v
反应=
14m
20m/s
=0.7s
(2)制动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s制动=30m-14m=16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
16m
2.3s
s
t
=
'
制动=3.96m/s
(3)紧急停车全过程通过的总距离s=30m,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所以
t=t反应+t制动=0.7s+2.3s=3s
因此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30m
3s
s
t
==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96m/s;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8min,通过了4.8km的路程;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8km/h的速度行驶2min。

试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整个测试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1)10m/s;(2)5400m;(3)9m/s
【详解】
解:(1)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路程
s1=4.8km=4800m
运动的时间
t1=8min=480s
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v1=1
14800m 480s
s
t
==10m/s (2)在模拟山路上的时间
t2=2min=120s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的速度
v2=18km/h=5m/s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的路程
s2=v2t2=5m/s×120s=600m 整个测试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
s=s1+s2=4800m+600m=5400m
(3)整个测试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
t =t 1+t 2=480s+120s=600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 =5400m 600s s t ==9m/s 答:(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m/s ;
(2)整个测试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是5400m ;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9m/s 。

23.一列火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 内前进18km ,然后以该速度完全通过一山洞,耗时30s ,已知这列火车长100m 。

(1)求火车前进速度是多少m/s ?
(2)求这个山洞的长度。

解析:(1)30;(2)800m
【详解】
(1)火车前进速度是
31810m =30m/s 1060s
s v t ⨯==⨯ (2)耗时30s 火车通过的路为
30m/s 30s=900m s vt ''==⨯
山洞的长度是
900m-100m=800m s s s '=-=洞车
答:(1)火车前进速度是30m/s ;(2)这个山洞的长度是800m 。

2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

则: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解析:(1)30min ;(2)100km/h ;(3) 42min
【详解】
(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
45min-15min 30min 0.5h t ===
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是30min 。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是
120km-70km 50km s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
50km 100km/h 0.5h
s v t =
==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是100km/h 。

(3)据图可知从B 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70km s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 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
70km 0.7h 42min 100km/h s t v ==== 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

答:(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为30min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