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麻园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麻园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B.甲烷与氯气光照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C.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得到1,2﹣二溴乙烷
D.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杂质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B.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
C.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故A 错误;
B.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所以得不到纯净物,故B错误;
C.乙烯中还有碳碳双键,性质较活泼,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C正确;D.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应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D错误;
故选C.
2. 92235U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铀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2235U原子核中含有92 个中子
B.92235U原子核外有143 个电子
C.92235U 与92238U 互为同位素
D.92235U与92238U 同一核素
参考答案:
C
【考点】核素.
【分析】根据92235U中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解答】解:A、92235U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为235﹣92=143,故A错误;
B、92235U中质子数为92,质子数=外电子数,其核外电子数为92,故B错误;
C、92235U与92238U的质子都为92,中子数分别为143、146,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92235U和92238U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故D错误;
故选C.
3. 两种气态烃以物质的量1:1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 C2H4 B.C2H2 C3H6 C.C2H4 C3H4 D.CH4 C3H6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瓶
参考答案:
D

5. 体积均为aL的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铁溶液,均能和bL1mol/L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则硫酸钾、硫酸锌、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A.3:2:2
B.1:2:3
C.1:3:3
D.3:3:1
参考答案:
D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和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参考答案:
B
7. 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了以下实验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角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

只使用上述仪器,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 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
参考答案:
CD
A.蒸发必须使用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这些仪器都有,A不符合题意;B.萃取必须使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这些仪器都有,B不符合题意;C.过滤必须使用的漏斗、玻璃棒、烧杯等及滤纸等,这些仪器中没有滤纸,C符合题意;D.蒸馏必须使用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等,这些仪器中没有冷凝管,D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选CD。

8.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
为( )
锌片:Zn+2OH――2e-=ZnO+H2O;
碳棒:O2+2H2O+4e-=4OH-,据此判断,锌片是
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
参考答案:
D
9. 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又加入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不含有Fe2+
B. 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
C.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D. 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
参考答案:
B
分析:发生的反应有:Cu+2Fe3+=Cu2++2Fe2+、Fe+Cu2+=Fe2++Cu,b<c,说明铜没有被完全置换出,以此计算分析。

详解:依据反应:Cu+2Fe3+=Cu2++2Fe2+、Fe+Cu2+=Fe2++Cu,agCu完全溶解,有2种可能:①刚好反应完全,溶液中有Fe2+和Cu2+;②Cu不足,溶液中有Fe2+、Cu2+和Fe3+,再依据:加入Fe后
2Fe3++Fe=3Fe2+优先反应,最后有固体残余,这一步的反应铁过量,否则就不会有残余,接下来反应:Fe+Cu2+=Fe2++Cu,不管铁的有多少,过量和不足都会有剩余,也就是刚好反应的话就是Cu剩余,Fe过量则就是Cu和Fe剩余。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A错误;
B、由于题目中b<c,说明所加的Fe的量不确定,若Fe的量不足,说明Cu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Cu2+没有完全反应掉,故残留固体全部为Cu;若Fe过量,且符合b<c,则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B正确;
C、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不一定含Cu2+,C错误;
D、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也可能是剩余的金属铜,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过量问题,涉及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

10.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B.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C.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
D.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数的多少无关,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错误,不选A;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做还原剂,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错误,不选B;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不能确定是被还原还是被氧化,不选C;D、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选D。

11. 下列微粒中,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O2- B.F-
C.NH3D.NH4+
参考答案: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VIIA族的为最大
B.同主族元素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26
C.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D.科学家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找到了优良的催化剂
参考答案:
B
13. 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
4
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全部
参考答案:
D
15. 不能用2H + + CO32- == CO2↑+H2O表示的反应是
A.醋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稀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
D.硫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如右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现象,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2)NaOH;
(3)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8分)现将25.6g Cu投入50mL 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标准状态)NO和NO2的混合气体。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判断25 6gCu和50mLl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其物质的量是多少?
(3)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会有气体逸出,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标准状态)。

参考答案:
(1) 0.2mol(2分)
(2)铜有剩余,剩余0.2mol(2分)
(3)会(2分)体积为3L。

(2分)
18.
可逆反应4A(g)+5B(g) 4C(g)+6D(g),取4molA和5molB置于容积为5L的容器中,20s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0.4mol/L。

则此时B、C的浓度是多少?若以物质D来表示这段时间的反应速率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
C(B)=0.5mol/L; C(C)=0.4mol/L;v(D)=0.03mol/(L·s)
19. (6分)在2L的容器内,反应刚开始时,的物质的量为1.5mol的物质的量2.5 mol,后测得浓度为,则此时间内,用氮气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时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6分) v (氢气)=0.3 mol·L-1·min-1
C (氨气)=0.35 mol·L-1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