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阻不能忽略,已知R1=10 ,R2=8 ,当开关置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为0.20A,则当开关置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可能是 ( )
A. 0 28AB. 0.25A
C。 0。22AD。 0.19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键S接位置1时路端电压.当电键S接位置2时,外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减小,总电流增大,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0题为多项选择题,8~10题每题全对满分,部份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图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7.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A. W=8× J E>8 V/m
D、由于R2<R1,当电键S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大于0.20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同时分析总电流与外电路总电阻的关系,可确定出电流表示数的范围进行选择.
5.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 为定值电阻, 、 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 、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 、 ,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大
B.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小
C。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大
D.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小
【答案】B
【解析】
6。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指明方向,带电荷量为1。0×10-2C的正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当由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0.1 J.已知A点电势为—10 V,则 ( )
A。 该粒子由A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B。 B点的电势是—20 V,粒子运行的轨迹是1
C。 B点的电势是0,粒子运行的轨迹是2
D. B点的电势是0,粒子运行的轨迹是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带正电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可分析出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可知其轨迹为1,还可判断出电场线的方向.根据动能定理求出AB间的电势差,由 ,可求出B点的电势.
【详解】当电键S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则根据欧姆定律得知:路端电压U1=I1R1=10×0.2V=2V.
A、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8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8×8V=2。24V.但是由于R2<R1,路端电压减小,不可能增大,所以U2<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是0.28A.故A错误。
B. W=6× J E>6 V/m
C. W=8× J E≤8 V/m
D。 W=6× J E≤6 V/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匀强电场中,由于D为AB的中点,则D点的电势 ,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qUDC=q(φD—φC)=1×10—6×(10-2)J=8×10—6J.AB的长度为1m,由于电场强度的方向并不是沿着AB方向,所以AB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1m,匀强电场中两点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成正比,即U=Ed,所以 ,故选A.
B、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5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5×8V=2V.但U2<2V,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是0.25A.故B错误。
C、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2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2×8V=1.76,可见U2<2V,而且外电路减小,电路中电流大于0。2A,则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0.22A.故C正确。
D.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A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知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等势线,则 ;异种电荷间的电场线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 ;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3. 如右图所示,电灯A标有“10V,10W”,电灯B标有“8V,20W”,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6Ω,当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不考电灯电阻的变化)( )
A。 当电键S闭合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向下移动d.
B. 当电键S闭合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2d。
C. 当电键S断开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3d.
D. 当电键S断开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4d.
D、由图线c可知,当电流为1.5A时外电阻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PR=EI﹣I2r=3×1。5﹣1.52×1Ω=2。25W.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首先考查读图能力,物理上往往根据解析式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10.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与电源相连,电键S闭合后,MN间有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从M板边缘射人电场,恰好打在N板中央,若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A、B: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EI,故图线a的斜率等于电源的电动势,由得到E= =3V.
由图线b,当I=3A时,Pr=9W,由公式Pr=I2r得,r=1Ω.故A错误,B正确.
C、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 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PA、PB、PC,则这三点的纵坐标PA、PB、PC分别是电源的总功率、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和输出功率,根据能量关系可知,PA=PB+PC.即P=Pr+PR,故C错误.
【详解】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 ,又 , ,则 .故B错误;带正电 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则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电势能增加.故A错误.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故微粒的运动轨迹是如图虚线1所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轨迹弯曲的方向要能判断出合力的方向,结合电场的性质,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电势差,再求电势,都是常规的方法.
9.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曲线c分别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 电源的电动势为9 V,内阻为3 Ω
B. 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
C. 图象中任意电流值对应的P、Pr、PR间的关系为P〉Pr+PR
A。 电流表示数一直减小,电压表示数一直增大
B. 电流表示数一直增大,电压表示数一直减小
C。 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D。 电流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外电阻最大时路端电压最大,当灯泡A与滑动变阻器上端电阻之和等于灯泡B与下端电阻之和的时候外电阻最大,灯泡A的电阻为 ,灯泡B的电阻为 ,由此可知当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外电阻一直是减小的,B对;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0~500Ω,允许最大电流0.5 A);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以上器材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填“R1”或“R2”)
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甲所示,读数为mm。
【答案】AC
【解析】
【分析】
以一定速度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由于速度与电场力垂直,所以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这样类平抛运动可将看成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与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解题.
【详解】AB、带电粒子在板间的运动均为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一定,设第一次带电粒子的运动时间为t1,第二次恰从边缘飞出,所用时间为t2,则有t2=2t1…①
设板下移的距离为 ,则S闭合时,有: …②
…③
由①、②、③可得 ,即N板向下移动的距离为d,故A正确B错误;
CD、若S断开,则板上的电荷量不变,不难判断,移动N板时,板间的场强将不变,
设板下移距离 ,有 …③
…⑤
由①、④、⑤解得 ,
即N板向下移动距离为3d,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时做匀加速曲线运动.应用处理类平抛运动的方法处理粒子运动,关键在于分析临界条件.
【答案】(1) 5.015(5。020) (2) 4。700 (3) 22.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可知游标卡尺的分度为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读数为L=50mm+3×0.05mm=50.15mm=5。015c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4。5mm+20。0×0.01mm=4.700mm
D。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2 Ω时,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且为2.25 W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三种功率与电流的关系是: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EI,内部的发热功率Pr=I2r,输出功率PR=EI﹣I2r,根据数学知识选择图线.根据图线a斜率求解电源的电动势.由图读出电流I=3A时,发热功率Pr=I2r,求出电源的内阻.当电流为1.5A时,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根据能量关系求外电阻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考点:考查了电表的改装
2.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种异电荷,A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线上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在A、B、C三点中( )
A.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B.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C点
C.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A.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 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是并联电阻起分流作用,为电流表,R增加,分流电流减小,量程变小.故A错误B正确;乙是串联电阻起分压作用,为电压表,R增大,分压电压变大,量程变大.故CD错误
考点:电势;电场强度
8。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 )
A。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B. 电阻R=0 5 Ω
C。 因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tanα=1。0 Ω
D. 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答案】D
③如图乙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填“最左端"或“最右端”)
【解析】
【详解】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U/I 可知,I-U图象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R,但不能根据直线倾角的正切的倒数求解,则得R=10/5 Ω=2Ω,故BC错误。由图知,当U=6V时,I=3A,则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q=It=3×1C=3.0C,故D正确.故选AD。
二、实验题。(11题6分,12题9分,共15分)
11. 某同学要测量一个由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步骤如下:
(1)用20分Leabharlann 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可知其长度为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可知其直径为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丙,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Ω.
(3)电阻的阻值为R=22。0×1Ω=22。0Ω.
考点:游标卡尺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欧姆表的读数.
12. 现要测定一段粗细均匀、电阻约为60Ω的合金丝的电阻率,若已测得其长度,要尽量精确的测量其电阻值R,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量程0~100mA,内阻约0。5Ω);
A. 0 28AB. 0.25A
C。 0。22AD。 0.19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键S接位置1时路端电压.当电键S接位置2时,外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减小,总电流增大,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四川省资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0题为多项选择题,8~10题每题全对满分,部份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图中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7.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为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和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1× 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则
A. W=8× J E>8 V/m
D、由于R2<R1,当电键S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大于0.20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同时分析总电流与外电路总电阻的关系,可确定出电流表示数的范围进行选择.
5.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 为定值电阻, 、 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 、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 、 ,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大
B.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小
C。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大
D. 保持 不变,缓慢增大 时,F将变小
【答案】B
【解析】
6。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指明方向,带电荷量为1。0×10-2C的正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当由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0.1 J.已知A点电势为—10 V,则 ( )
A。 该粒子由A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B。 B点的电势是—20 V,粒子运行的轨迹是1
C。 B点的电势是0,粒子运行的轨迹是2
D. B点的电势是0,粒子运行的轨迹是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带正电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可分析出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可知其轨迹为1,还可判断出电场线的方向.根据动能定理求出AB间的电势差,由 ,可求出B点的电势.
【详解】当电键S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0A,则根据欧姆定律得知:路端电压U1=I1R1=10×0.2V=2V.
A、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8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8×8V=2。24V.但是由于R2<R1,路端电压减小,不可能增大,所以U2<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是0.28A.故A错误。
B. W=6× J E>6 V/m
C. W=8× J E≤8 V/m
D。 W=6× J E≤6 V/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匀强电场中,由于D为AB的中点,则D点的电势 ,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qUDC=q(φD—φC)=1×10—6×(10-2)J=8×10—6J.AB的长度为1m,由于电场强度的方向并不是沿着AB方向,所以AB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1m,匀强电场中两点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成正比,即U=Ed,所以 ,故选A.
B、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5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5×8V=2V.但U2<2V,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是0.25A.故B错误。
C、当电键S接位置2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22A,根据欧姆定律得到,路端电压U2=I2R1=0.22×8V=1.76,可见U2<2V,而且外电路减小,电路中电流大于0。2A,则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0.22A.故C正确。
D.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A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知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等势线,则 ;异种电荷间的电场线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 ;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3. 如右图所示,电灯A标有“10V,10W”,电灯B标有“8V,20W”,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6Ω,当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不考电灯电阻的变化)( )
A。 当电键S闭合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向下移动d.
B. 当电键S闭合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2d。
C. 当电键S断开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3d.
D. 当电键S断开时,M板不动,为了使粒子刚好飞出电场,N板应下向移动4d.
D、由图线c可知,当电流为1.5A时外电阻消耗的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PR=EI﹣I2r=3×1。5﹣1.52×1Ω=2。25W.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首先考查读图能力,物理上往往根据解析式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10.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与电源相连,电键S闭合后,MN间有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方向从M板边缘射人电场,恰好打在N板中央,若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A、B: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EI,故图线a的斜率等于电源的电动势,由得到E= =3V.
由图线b,当I=3A时,Pr=9W,由公式Pr=I2r得,r=1Ω.故A错误,B正确.
C、在a、b、c三条图线上分别取横坐标相同的A、B、C 三点,这三点的纵坐标PA、PB、PC,则这三点的纵坐标PA、PB、PC分别是电源的总功率、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和输出功率,根据能量关系可知,PA=PB+PC.即P=Pr+PR,故C错误.
【详解】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 ,又 , ,则 .故B错误;带正电 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则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电势能增加.故A错误.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故微粒的运动轨迹是如图虚线1所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轨迹弯曲的方向要能判断出合力的方向,结合电场的性质,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电势差,再求电势,都是常规的方法.
9.如图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曲线c分别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输出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 电源的电动势为9 V,内阻为3 Ω
B. 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
C. 图象中任意电流值对应的P、Pr、PR间的关系为P〉Pr+PR
A。 电流表示数一直减小,电压表示数一直增大
B. 电流表示数一直增大,电压表示数一直减小
C。 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电压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D。 电流表示数先减小后增大,电压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外电阻最大时路端电压最大,当灯泡A与滑动变阻器上端电阻之和等于灯泡B与下端电阻之和的时候外电阻最大,灯泡A的电阻为 ,灯泡B的电阻为 ,由此可知当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外电阻一直是减小的,B对;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0~500Ω,允许最大电流0.5 A);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以上器材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填“R1”或“R2”)
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甲所示,读数为mm。
【答案】AC
【解析】
【分析】
以一定速度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由于速度与电场力垂直,所以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这样类平抛运动可将看成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与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解题.
【详解】AB、带电粒子在板间的运动均为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一定,设第一次带电粒子的运动时间为t1,第二次恰从边缘飞出,所用时间为t2,则有t2=2t1…①
设板下移的距离为 ,则S闭合时,有: …②
…③
由①、②、③可得 ,即N板向下移动的距离为d,故A正确B错误;
CD、若S断开,则板上的电荷量不变,不难判断,移动N板时,板间的场强将不变,
设板下移距离 ,有 …③
…⑤
由①、④、⑤解得 ,
即N板向下移动距离为3d,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时做匀加速曲线运动.应用处理类平抛运动的方法处理粒子运动,关键在于分析临界条件.
【答案】(1) 5.015(5。020) (2) 4。700 (3) 22.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可知游标卡尺的分度为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读数为L=50mm+3×0.05mm=50.15mm=5。015c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4。5mm+20。0×0.01mm=4.700mm
D。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2 Ω时,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且为2.25 W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三种功率与电流的关系是: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EI,内部的发热功率Pr=I2r,输出功率PR=EI﹣I2r,根据数学知识选择图线.根据图线a斜率求解电源的电动势.由图读出电流I=3A时,发热功率Pr=I2r,求出电源的内阻.当电流为1.5A时,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根据能量关系求外电阻上消耗的最大功率.
考点:考查了电表的改装
2.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种异电荷,A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线上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在A、B、C三点中( )
A.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B. 场强最小的点是A点,电势最高的点是C点
C. 场强最小的点是C点,电势最高的点是B点
A.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 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 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是并联电阻起分流作用,为电流表,R增加,分流电流减小,量程变小.故A错误B正确;乙是串联电阻起分压作用,为电压表,R增大,分压电压变大,量程变大.故CD错误
考点:电势;电场强度
8。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 )
A。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B. 电阻R=0 5 Ω
C。 因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tanα=1。0 Ω
D. 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答案】D
③如图乙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填“最左端"或“最右端”)
【解析】
【详解】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根据电阻的定义式R=U/I 可知,I-U图象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R,但不能根据直线倾角的正切的倒数求解,则得R=10/5 Ω=2Ω,故BC错误。由图知,当U=6V时,I=3A,则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q=It=3×1C=3.0C,故D正确.故选AD。
二、实验题。(11题6分,12题9分,共15分)
11. 某同学要测量一个由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步骤如下:
(1)用20分Leabharlann 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可知其长度为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可知其直径为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丙,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Ω.
(3)电阻的阻值为R=22。0×1Ω=22。0Ω.
考点:游标卡尺的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欧姆表的读数.
12. 现要测定一段粗细均匀、电阻约为60Ω的合金丝的电阻率,若已测得其长度,要尽量精确的测量其电阻值R,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量程0~100mA,内阻约0。5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