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上旬刊
简析高校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刘传尧
(厦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课程中心平台是高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工具,基于课程中心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是目前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设施。
【关键词】课程中心平台教学改革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33-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它对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突显出它的弊端,其主要的问题是无法真正实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也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校的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创建一个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中心平台条件已具备,本文简单分析了建设课程中心平台在高校实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课程中心平台发展
课程中心平台旨在解决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共享,让教师通过课程中心平台提供开展辅助教学,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理论、融合现代教学理念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现教学的过程。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国高校纷纷建立起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中心平台。
目前使用平台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来自国外通用的平台,如Blackboard;二是来自国内通用平台,如上海卓越课程中心、清华THEOL;三是高校按需自行开发个性化平台;四是免费开源平台,如Moodle。
这些平台在高校已推广多年,但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一是学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无心建设课程;二是网上教学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三是师生信息化教与学意识不够,难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四是学校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相关的政策扶持。
这些问题限制了推动高校应用课程中心平台的进程。
二、课程中心平台功能分析
构建课程中心平台应从学校自身出发,并符合当前教学理念,适应高校学科特色。
其功能应满足老师完成各项教学环节。
具体来讲课程中心平台通常包括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功能。
三、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功能完善的课程中心平台对高校开展混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也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一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外利用手机、计算机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线上学习,通过线上自测,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教师的角色将由过去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场所,成为探究知识、研究知识的交流平台。
(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教师的“讲授”模式只能让学生忙于接受知识,在施教的过程中缺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
基于课程中心平台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工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
同时通过优质教学的资源开放与共享,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选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提供个性化学习
在课程中心平台上开展辅助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课程作有选择的学习,重点加强自身薄弱的知识点,从而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
同时配合无线互联网技术、学校无线宽带覆盖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得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任何的内容。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课堂实现了翻转,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无形中督促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完成一定的知识准备。
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课程中心平台的开放,有效解决了目前已经完成建设的精品课程分散管理、各自为阵、共享率低、效益低的问题。
教师在平台上通过对课程资源设置权限,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经验交流平台,也为培养多学科综合型人才提供了支持,同时也能有效解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这将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如在某高校的教改中大学英语周学时改为“2+2”,即2节课堂上课,2节课外自主学习,其中2节课外自主学习课时就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来真正落到实处。
而且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教师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机制。
(七)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由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课堂主要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
这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炒冷饭”、“一本讲义几十年”等现象将不再有生存的空间。
促使教师及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手段,将其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带进课堂,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八)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通过建设功能完善的课程中心平台可以实现课程的信息化管理,为课程的督导、检查、评审以及学生考勤等工作提供高效的科学管理;同时对课程的各种教学情况提供方便的分析统计,包括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互动频率等,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2]王惠惠,段红义.试析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议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生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六、加强学校与汽车维修企业的联合,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关乎全体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中,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加实践环节课程或实习活动安排,并能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生产实习,实现实践教学的科学操作。
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实践实习,实实在在地学习所需的基本专业操作技能。
与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联合成立联合实习培养基地,并充分的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引导学生到汽车企业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功效,弥补学校相关教育资源的短缺,通过必要的一线实践教学,缩短学生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从而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刘文革,推进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
[2]李雪早,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6
[3]朱游兵,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汽车维修类人才的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考索·探微
233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