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八上·凤山期中)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20cm
B .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1s内能传播34m
C . 人在平静时,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 . 一个普通鸡蛋的体积大约有200cm3
2. (2分)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 真空能传播声音
B . 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C . 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叫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 . 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只能传递信息而不能传递能量
3. (2分) (2019八上·会宁期中) 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 .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B .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4. (2分) (2018八上·钦州期中) 霜的形成属于下列现象中的哪一种()
A . 凝华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凝固现象
D . 熔化现象
5. (2分) (2020八上·凤县期末)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 .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 . 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 (2分)(2020·河东模拟) 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
A . 光的反射
B . 平面镜成像
C . 光的折射
D . 光通过凸透镜
7. (2分) (2020八上·铜陵期末) 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 . 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 .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 .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8. (2分)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A . 月球
B . 地球
C . 太阳
D . 金星
9. (2分)四个悬挂着的轻质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 . 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C . 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 . 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0. (2分)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静止不动
B . 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11. (2分) (2018八上·湖北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B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
B . 若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他们之间的距o离将保持不变
C . 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4m
D . 若甲乙两物体同时分别从相距10m的 A、B处相向运动,2s后可以相遇
12. (2分)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 . 远离透镜
B . 靠近透镜
C .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二、填空题 (共9题;共31分)
13. (4分) (2016八上·桂林期中) 一位男低音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两人当中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传入人耳.
14. (3分)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露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 (3分)春暖花开、香飘四野,在无风的日子里,我们也能闻到芳香,这是由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清晨常常看到草丛上覆盖一层白茫茫的霜,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而造成的(填物态变化).
16. (8分) (2017八上·相城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如图所示,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那么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2)①如图为“坐井观大”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大空的范围(画出光路示意图).
②请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7. (3分) (2019八上·万州期末) 如图所示为小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

他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当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零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45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像(选填:实,虚)由此他推测若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将光屏放到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则此推测根据________。

18. (2分) 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不足20毫升,说明了________.注射器口封闭后推动活塞一小段距离后就推不动了即说明了分子间________.
19. (1分)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 .
20. (1分)否定托勒玫关于“地心说”的结论的自然科学家是________,他通过长期观察、推论得出“日心说”,有力的推动人类的发展.
21. (6分)在寒冷的冬天,温度虽然在零下好几度,但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一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在舞台上经常用干冰________的方法形成白雾,以渲染气氛.这是因为干冰________需要________(填“吸热”、“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________,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三、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
22. (5分)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23. (5分)(2018·奉贤模拟) 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4. (5分)(2020·丹东) 如图,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且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凹透镜的虚焦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为,一条光线经凹透镜(该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F1)折射后射向凸透镜,后经凸透镜折射后最终射入水中,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分)
25. (2分) (2018八上·保定月考) 李强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次数12345
里程碑示数20km30km40km50km60km
记录时间8h20min05s8h35min00s8h50min50s9h05min20s9h20min05s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五、实验题 (共5题;共35分)
26. (7分) (2019八上·薛城期中) 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部分组成。

a.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b.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________向前或向后折(选填“E”或“F”),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c.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a.小华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b.小华把水温加热到90℃开始计时,每过1min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画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温馨提示: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c.小华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如图丙所示该图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情景。

27. (7分) (2019八上·丰县月考)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采取的操作是_____
A . 向纸板喷烟或雾
B .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 . 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某同学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测出反射角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明显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沿着B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

28. (10分) (2019八上·江苏期中) 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如图甲,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__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3)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________的边缘(镀膜面/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
________(反射/折射),
(4)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__)
A . 都不能成像
B .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 .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若图丙中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________(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________。

(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保持不变”)
29. (8分)(2017·门头沟模拟)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2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把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A . 同一高度上
B . 同一直线上
C . 不用调节直接实验
(2)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放大镜
B . 照相机
C . 幻灯机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A . 能够
B . 不能
C . 无法确定
(4)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
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B . 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 . 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 . 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30. (3分)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第一次从家里到学校的s﹣t图如图所示
(1) 3﹣5分钟这段时间小明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静止/运动),6﹣8分钟这段时间以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
(2)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9题;共31分)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三、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答案:22-1、
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分)答案:25-1、
答案:25-2、
考点:
解析:
五、实验题 (共5题;共35分)答案:2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