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PPT(36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 经济。
❖ 农业政策: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目的:克服粮食危机,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 Jack:斯大林先生,您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呢?
❖
❖
❖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
❖ Jack:为什么要由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您可 以通过引进外资解决资金问题。
业开始,您如何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
❖ 斯大林: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苏联应该走自 己的道路。
❖
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确立 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其内容有哪些?
❖ 斯大林模式
❖ 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工业为重工 业提供资金。
❖
❖ 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 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 业化 强国。 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 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怎样的国家发展道路呢?
❖
❖ 历史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境,将你带到 当时历史情境中来,通过自身角色转化,帮助你 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来看情境之一:列宁和他的 金牌顾问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传出之后, 在国内外引起不同的反应。
❖
❖ 消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 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 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促使苏维 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你作为顾问团 团长,能帮列宁先生提出什么建议?
新经济政策 ❖ 内容: ❖ 农业:粮食税
❖ 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弊端:
❖
1、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
2、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3、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
解体。
❖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必
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在特定
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
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更何况,当时的苏
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
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 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 的风险。苏联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有什么启迪?
❖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 ❖ 经济成分。 ❖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 ❖ 替市场调节。
❖
❖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 院举行,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则简讯: “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 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 超 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但一周以后,他又刷新了自己的 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
❖
❖ 斯大林上台时,他接受的是一个庞然大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斯大林如何引领 这个国家向前发展。下面我们来看情境二:走近 斯大林
❖
❖
❖ 各位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 名环球记者,我的名字叫Jack 。我是个斯大林 迷,有幸通过穿越时空隧道采访斯大林先生。
❖ ❖
❖
Jack :领袖同志,欧美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
❖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 1、粮食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缓
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工农联盟。
❖ 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的积极 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3、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 ❖ 4、按劳分配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
❖ 但是,在1924年1月21日,人们排着长队, 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列宁,已经为苏维埃耗尽 最后一丝精力。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 途?
❖ 背景:
❖ (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准备通过武 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一方面派军队侵 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 (3)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 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要保障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你向列宁先生提出怎样的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主要内容
余粮收集制 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起到巩固政 权的作用吗?
❖ 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 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 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在各行各业,在无数个斯达汉诺夫的推动下,苏联 在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了欧美 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 业化路程。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哪些成就?
❖ 你的建议被提交,列宁先生非常重视,仔细 阅读之后写出了他的疑惑:
❖ 怎样理解国家资本主义?难道要在苏俄恢复 资本主义经济吗?
❖ ❖ ❖
❖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的前提下,允许资本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 程度上的恢复和发展,最终建设社会主义体制。
❖
❖
❖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 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 它的实施,给苏俄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以下为他们的QQ聊天记录:
俄国沙皇:朕要卷土重来,谁来助朕? 海军上将高尔察克:陛下,海军效忠于您。 邓尼金步兵中将 :攻占莫斯科,颠覆苏维埃! 英法:支持沙皇,支持叛乱,阻止俄国退出战争 日本:出兵!掠夺财富,阻止共产主义传播! 美国:提醒你们,苏俄是共产主义祸水,坚决扼 杀! 你现在是列宁先生特聘的外国高级顾问团团长,你 帮助他分析当时的形势?
❖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的某一天,有一个叫哈尔 斯的的顾问和列宁先生闲谈,他提出疑问:在当 时条件下为什么必须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 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 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 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 毫的选择余地……”
❖ 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评 价一个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 特征: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评价:1、从特点来看,它是特殊条件、特
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2、从经济作用看,它对巩固新生政权确保
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没有弊端呢?
❖ ❖
❖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 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苏维埃政权继续 推行余粮征集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喀琅施 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 成就:
❖ 1、 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2、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3、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 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为了克服经济危机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 联。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 某种消极的东西。”消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 ❖
❖
斯大林:20世纪20年代,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
业空前的繁荣,封锁苏联经济。1927年,英国宣布断
绝英苏关系,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
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 Jack:为什么您要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呢?
❖
❖
❖ 斯大林: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 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以 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你知道斯大林模式的特 点吗?
❖ ❖
❖ 苏联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 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虽然有空想社会主 义者、马克思丰富的理论,但毕竟没有实践。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苏联是 在摸索中前进的。它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人类发 展的宝贵财富。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的 历史内容,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 巨性和曲折性,更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
❖ 苏联它的重工业、军 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 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 农业。人民的生活没有没 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 到改善.
当时他们看了以后呢, 确实也发现了,苏联存在着 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 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还有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 还有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 的贫困生活.斯大林模式有什 么样的弊端?
❖ 农业政策: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目的:克服粮食危机,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 Jack:斯大林先生,您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呢?
❖
❖
❖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
❖ Jack:为什么要由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您可 以通过引进外资解决资金问题。
业开始,您如何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
❖ 斯大林: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苏联应该走自 己的道路。
❖
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确立 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其内容有哪些?
❖ 斯大林模式
❖ 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工业为重工 业提供资金。
❖
❖ 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 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 业化 强国。 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 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怎样的国家发展道路呢?
❖
❖ 历史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境,将你带到 当时历史情境中来,通过自身角色转化,帮助你 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来看情境之一:列宁和他的 金牌顾问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传出之后, 在国内外引起不同的反应。
❖
❖ 消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 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 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促使苏维 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你作为顾问团 团长,能帮列宁先生提出什么建议?
新经济政策 ❖ 内容: ❖ 农业:粮食税
❖ 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弊端:
❖
1、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
2、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3、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
解体。
❖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必
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在特定
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
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更何况,当时的苏
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
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 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 的风险。苏联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有什么启迪?
❖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 ❖ 经济成分。 ❖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 ❖ 替市场调节。
❖
❖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 院举行,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则简讯: “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 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 超 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但一周以后,他又刷新了自己的 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
❖
❖ 斯大林上台时,他接受的是一个庞然大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斯大林如何引领 这个国家向前发展。下面我们来看情境二:走近 斯大林
❖
❖
❖ 各位电视机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 名环球记者,我的名字叫Jack 。我是个斯大林 迷,有幸通过穿越时空隧道采访斯大林先生。
❖ ❖
❖
Jack :领袖同志,欧美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
❖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 1、粮食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缓
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工农联盟。
❖ 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的积极 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3、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 ❖ 4、按劳分配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
❖ 但是,在1924年1月21日,人们排着长队, 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列宁,已经为苏维埃耗尽 最后一丝精力。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 途?
❖ 背景:
❖ (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准备通过武 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一方面派军队侵 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 (3)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 面对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要保障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你向列宁先生提出怎样的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主要内容
余粮收集制 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起到巩固政 权的作用吗?
❖ 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 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 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在各行各业,在无数个斯达汉诺夫的推动下,苏联 在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了欧美 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 业化路程。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哪些成就?
❖ 你的建议被提交,列宁先生非常重视,仔细 阅读之后写出了他的疑惑:
❖ 怎样理解国家资本主义?难道要在苏俄恢复 资本主义经济吗?
❖ ❖ ❖
❖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的前提下,允许资本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 程度上的恢复和发展,最终建设社会主义体制。
❖
❖
❖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 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 它的实施,给苏俄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以下为他们的QQ聊天记录:
俄国沙皇:朕要卷土重来,谁来助朕? 海军上将高尔察克:陛下,海军效忠于您。 邓尼金步兵中将 :攻占莫斯科,颠覆苏维埃! 英法:支持沙皇,支持叛乱,阻止俄国退出战争 日本:出兵!掠夺财富,阻止共产主义传播! 美国:提醒你们,苏俄是共产主义祸水,坚决扼 杀! 你现在是列宁先生特聘的外国高级顾问团团长,你 帮助他分析当时的形势?
❖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的某一天,有一个叫哈尔 斯的的顾问和列宁先生闲谈,他提出疑问:在当 时条件下为什么必须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 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 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 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 毫的选择余地……”
❖ 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评 价一个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 特征: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评价:1、从特点来看,它是特殊条件、特
殊时期的特殊政策 2、从经济作用看,它对巩固新生政权确保
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没有弊端呢?
❖ ❖
❖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 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苏维埃政权继续 推行余粮征集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喀琅施 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 成就:
❖ 1、 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2、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3、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 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为了克服经济危机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 联。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 某种消极的东西。”消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 ❖
❖
斯大林:20世纪20年代,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
业空前的繁荣,封锁苏联经济。1927年,英国宣布断
绝英苏关系,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
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 Jack:为什么您要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呢?
❖
❖
❖ 斯大林: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 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以 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你知道斯大林模式的特 点吗?
❖ ❖
❖ 苏联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 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虽然有空想社会主 义者、马克思丰富的理论,但毕竟没有实践。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苏联是 在摸索中前进的。它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人类发 展的宝贵财富。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的 历史内容,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 巨性和曲折性,更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
❖ 苏联它的重工业、军 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 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 农业。人民的生活没有没 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 到改善.
当时他们看了以后呢, 确实也发现了,苏联存在着 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 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还有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 还有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 的贫困生活.斯大林模式有什 么样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