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投资方式
国际投资学第二篇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翻译成兼并和收购。收购(acquisition)有两种:资产 收购 (Asset Acquisition)和股份收购 (Stock Acquisition)。
跨国并购类型
1)按购并双方所处的行业关系 横向购并:并构与被并构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 处于 同一市场。 纵向购并:被购并公司的产品处在购并公司的上游或下 游,是前后工序,或生产与销售关系。 混合购并: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 不同的市场,且这些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联 系。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853 1218 1623 1963 2371 2746
(单位:亿美圆)
1997 1998 1999 3416 5440 7201
2000 11000
2 单起跨国并购的交易规模巨大
1999年,超过10亿美圆的巨额并购在数量上只当年的1.5%,但价值却达到并购的 60%。2000年2月4日,沃达丰公司以1430亿美圆敌对收购德国老电信企业-曼纳斯 曼;美国的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并购涉及的金额达1650亿美圆。---融资方面与美国华 尔街股市保持长期“牛市”有密切关系。2006年创下多达172笔巨额交易(即金额 高达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记录,它们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约三分之二。
2、工作理念:美国人习惯尽快推出实用、廉价的新产品,哪怕质量并 不是那么过硬;而德国人对质量一丝不苟,哪怕因此耽误了产品问世 时间。 3、高层管理风格:第一任CEO施伦普被称作“铁相”,因与其集权专 断的风格不合,部分高管相继离职,包括有着“汽车新巨人”之赞誉 的COO伯恩哈德,这些都对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业绩和士气造成了极 大的负面影响;第二任CEO泽金接手工作后,也仅专注于裁员、降 低生产成本等控制运营成本的措施,却始终没有重视合并带来的文化 差异的问题。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流出额所占比 发达国家 85.3 84.2 85.6 91.6 发展中国 14.5 15.5 13.7 8.1
中国连续6年(1993—1998)利用外资世界第二位,1999年位于第 三位(英国第二),到2000年又位于第二位。目前全球500强已有300多 家在华投资。
3.FDI 的重点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表2-1-3
90年代以来的历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FDI)总额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亿美元
•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值得注意的是: l 1999 年 英 国 成 为 FDI 最 大 国 , 投 资 额 达 1990亿美元。 l 美国仍是FDI最大东道国,吸引投资几近全 球FDI 1/3。 l 1999年位于欧盟的跨国公司FDI总额51美元, 占全球的2/3。 l 2001年,在全球FDI 下降51%的情况下,中 国吸引外资468亿,比上年增长15%。
2.新古典经济理论对跨国行为的最初解释
H—O学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各国间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比例的差异引起要素价格的差异,进而发 生要素分布均衡化的过程,即要素的跨国移动。 俄林从资源配置理论的结论出发,得出的一个推论---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理。其含义有二: (1),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即两个原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国 家,通过自由贸易使要素价格比例趋于一致; (2),要素绝对价格均等化。即同一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在不同 国家不相等,通过自由贸易使不同国家同一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要素的价格均等途径有二: (1),间接均等。即通过商品的国际移动实现。 (2) ,直接均等。即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实现。 如资本丰缺程度的差异促使资本从底利率的国家流向高利率 的国家。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评价:
1、新古典理论引入了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
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
2、古典理论只从流通领域考察资本的国际
流动,而新古典理论则从资本的流通对生 产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资本的国际流动,这 是新古典理论的一个进步。
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就会发生变化。 利率高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低,而利 率低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 发生从利率高的国家向利率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理论公式:C=I/R
C是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 I是该项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即年均收益;
第一节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时间:产生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前
理论的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主要原因。
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定存在A,B二国,资本在两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
3、虽然假设条件,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
多,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入国和输 出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西方主流国际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内部化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也需要支付成本, 具体包括:
资源成本 通信联络成本 国家风险成本 管理成本
只有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市场交易 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 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
评价
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探讨的是中间产品市场,而非最终产品市场; 探讨的市场上扩大FDI的动机,而非如何利用外
阅读材料——约翰·邓宁简介
邓宁教授是瑞典的阿普萨拉大学、马德里自主大学和安特卫 普大学的荣誉博士,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荣誉教授。 曾任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主席和国际经营学会主席。由彼 德.巴克利和马克·卡森编辑的纪念邓宁教授的文集于1992 年出版。由彼德.格雷编辑的收录了邓宁教授在罗杰斯大学 成果的第二本纪念文集于2003年出版,同年还出版了由约 翰·坎特威尔和拉吉尼什·纳鲁拉编辑的《国际经营与折衷理 论》,以纪念他对国际经营研究的理论贡献。2002年,邓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产业因素(Industry-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产品性质、外部市场 结构以及规模经济; 2)国家因素(Country-Specific Factor)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法律、 经济等方面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3)地区因素(Region-Specific Factor)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差别以及社 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 4)企业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协调功能 、管理能力等因素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2)+ 3)= 投资的地理分布 1)+ 4)= 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内部化行为的关键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基本假设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 动存在各种障碍,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 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 ●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到降低生产 成本,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 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
(New Product Stage) 产品成熟阶段 (Mature Product Stage) 产品标准化阶段 (Standardized Product St 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
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 择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增添了时 间因素 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结合起来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 区位的选择 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 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 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的背景
(六)内部化理论的局限性
• 与其它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 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同时,内部化理论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其他 理论。
• 未考虑非生产要素的影响,只考虑自 身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 • 忽略了外部不完全市场对投资的积极 作用
第三节 考虑区位因素的国际直接投 资理论
• 一、国际产品周期理 论 •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额(1960-1979) 单位:亿美圆
7
7
(2)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提 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 投资舞台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 国公司达到1100个。印度、韩国、中国 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 始了对外投资。
37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成为大趋势, 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合作取得新进展 (下表) 投资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 (1)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 (2)改善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3)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4)相对降低了国际直接投资风险。
38
39
1991-2002 年各国政策的变化趋势
40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实际利用外资额 417.26 452.57 454.63 403.19 407.15 468.78 527.43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实际利用外资额 535.05 606.30 603.25 630.21 747.68 923.95 900.33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14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 器 A、财政激励 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 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 件 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下页图)
第二章国际投资PPT课件

表:我国实际利用外来直接投资 (亿美元)1995~2002
年份 FDI总额 1995 378.06 1996 421.35 1997 523.87 1998 455.82 1999 403.98 2000 407.72 2001 468.78 2002 527.43
2020/3/23
中外合资 190.78 207.55 194.95 188.35 158.44 145.88 157.39 149.92
收购,而且都发生在发达国家,90年代发生的恶意并购占 并购价值总额的不到5%;占并购总数的不到0. 2%;
➢ ③ 按收购兼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分为: 股票互换、 债券互换、 现金收购、
及 股票互换(这三种方式的综合使用)。
A:股票互换(换股合并):
• 并购公司重新发行本公司股票,以新的股
票替换目标公司的原有股票,以此完成股
➢ 1.总公司要对分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 2. 分公司完全是作为外国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没有所 在国的股东,开展业务比较困难 ;
➢ 3. 分公司登记注册时,必须提交总公司在全世界各地 的经营状况资料,这给总公司带来不便 ;
➢ √ 4. 分公司终止或撤离所在国时,只能出售资产,不能
出售其股票(股份),也不能采取与其它公司合并的方式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Content
1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
2
国际合资经营企业
3
国际独资经营企业
4
国际合作经营企业
2.1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
一、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 经营管理权为手段,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目 的的国际投资方式。
另见教材:P35。
第二章_国际投资理论1

完全。
垄断优势:指大企业特有的优势,如专有 技术、管理经验、融资渠道和销售能力等。 (1)跨国公司可凭借其特有优势排斥东道 国企业的竞争 。 (2)垄断优势还可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市场不完全:指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 存在着垄断因素或市场存在着某些障碍和 干扰,从而引起不完全竞争。
2、海默把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区别开来是第二大 突破。
基本理论在研究国际直接投资问题时, 偏重于强调竞争优势的绝对化、静态化。
应用理论更重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相 对性和动态性 。
(一)考查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国际直接 投资有四个主要特点:
• • •
•
第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互相投资。 第二,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周边发展水 平相近的国家投资。 第四,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 。
• • • • •
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
指跨国公司能够且愿意建立公司内部市场,以 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以实现最大的利润。 3、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区位特定优势制约着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的选址及其生产布局。
• • • •
(1)劳动力成本 (2)市场需求 (3)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第三,由于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即 便技术不先进,生产经营不大的企业,由 于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仍然会有很强 的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代表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观点: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的原创性研究可以使 企业具有优势,而且根据企业本身具有的生产环 境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也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 优势。
(一)资本化率理论 1970年,阿利伯提出用不同国家资本化率差异来 解释国际投资活动的理论。
国际投资课后题总结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指国际投资主体通过对国际投资客体的跨国界营运以达到增值目的的经济行为。
具体讲就是指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也就是指国际证券投资, 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4.国际投资的性质(1)国际投资是生产领域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2)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4)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间配置的优化(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5.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缓慢,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3)恢复增长阶段(1945年~1979年):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1980~199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5)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日趋明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投资新热点6.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两者的研究领域都包括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
○2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相互联系,因此在学科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对方因素。
(2)区别:○1国际金融学仅仅研究货币领域,国际投资学不仅涉及货币要素还要涉及生产要素。
○2即使在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概述l

(3)特殊目的实体对FDI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特殊目的实体指出于特殊目的如投融资便利、外汇风险管理 等或以具体结构(如控股公司)而设立的境外子公司。一般设在 税率低或能为其提供特定税收优惠的国家。 在许多重要的投资经济体(如卢、荷、香港、匈、葡和丹等 ),特殊目的实体对FDI的流量和存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1年通过特殊目的实体投资的资金流量几乎是前者的7倍, 且为特殊目的实体提供税收优惠的国家也逐年增多。 这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透明度和减少避税提出了挑战。
二、当前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1.发展战略重现回归专业化的趋势,即归核化 传统认为,多元化经营是跨国公司重要扩张战略 ,生产多种产品,拥有多种技术和占有多种市场 近年,许多跨国公司从多元化经营回归专业化经 营,集中发展自己的核心产业。 所谓归核化,是跨国公司把自己业务集中在最具 竞争优势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 链自己优势最大环节上;强调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维护和发展;对非核心业务实施战略性外包。 实施归核化战略的措施:出售和撤销、收购及剥 离、分拆和战略性外包。
4.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 跨国化程度由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资产值与其总资 产值之比、国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之比以及国外 雇员数与总雇员数之比这三个比例的算术平均值 来衡量。 20世纪90年代后,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 (2011)》的数据,2010年全球最大的100 家跨国公司,其平均“跨国化指数”已经达到 60. 67%。
2.FDI规模在资本输出中所占比重较小
3.战前欧洲资本自由地流向澳、俄、加、美等新 经济体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案例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国际合资企业 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 织或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共同商定 各自的投资股份,举办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 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独立企业。 特点: 任何一个合资企业都至少涉及两个投资者,在所 有权分享的基础上共同承担企业的管理责任。 主要采用公司形式,大致分为:(1)有限责任 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3)股权分额有限公司 (4)股份两合公司
(二)国际合作企业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籍的投资者,根据 东道国(一般东道国至少有一投资方)的政策 法令组建起来的、以合同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盈亏分配比例:可由合作各方商定并在合同中 规定,无须按股权比例分配,具有偿付投资项 目价值的性质;而债务与亏损的分担实行有限 责任制。
国际股权合资企业与国际契约合作企业的区别 国际股权合资是以货币计算各方投资的股权与比 例,并按股权比例分担盈亏,而国际契约合作则 是根据共同签订的契约来决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与 义务;前者一定要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合营实体, 而后者不一定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合营实体,可 以以各自法人身份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优惠待遇与监督: 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投资后获得的利润和其 他合法权益,受东道国法律保护,并且独资企业 的合法利润、其他合法收入可汇往国外。 独资企业依照东道国有关税收的规定纳税,并可 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东道国对独资企业 的经营管理一般不予干涉,依法保障独资企业在 经营管理上的充分自主权。 但东道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要对独资企业 实行法律、行政、税收等方面的监督。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
国际投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国际投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第一章:引言国际投资是一种将资金和资源投向其他国家的复杂行为,它对于发展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市场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创造渠道,它的发展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财富分配。
因此,如何理解国际投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及其运作机制,成为多方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包括跨国并购、境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其中,跨国并购是指企业在境外购买本国或其他国家的企业或资产,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生产力。
境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自行筹措资金进行实际投资,通常涉及到生产设备和生产经营活动。
证券投资则是指涉及金融商品和证券市场的投资,其涉及的主要行为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
第三章:金融市场介绍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工具的场所,是金融交易的主要场所。
它的发展能够促进跨境货币流通、促使市场的合理化、规范化和有效化。
金融市场一般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是指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债券进行交易的市场;证券市场是指由公众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进行交易的市场;外汇市场则是指各国货币兑换的市场。
第四章:国际投资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国际投资和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1. 国际投资能够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投资涉及到的资金规模巨大,能够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一个外国公司在境内进行大规模投资,将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渠道,这将会带来资金运转的需求,促使金融机构和市场更加有效地运转。
2.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会影响国际投资的价值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对于国际投资的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能够得到维持和保障,将会更有利于投资者保障资产和得到收益,同时也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资金流入。
3. 国际投资对于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会产生影响国际投资对于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外国投资者在某国买入股票将会直接影响该股票的价格,进而影响整个股市情绪和接下来的交易动向。
国际投资方式..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 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 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举办的,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 共负盈亏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一条
股权式合营企业 equity joint venture
合资企业的特征: • 中外合资企业是 中国合营者 和 外国合营者 共同 举办的。 • 法律依据:中外合资企业是依中国法律,经中国 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是中国的法人,受 我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 法律性质: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合营企业。 • 组织形态:中外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有 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 出资方式:合营企业各方可以现金 实物 工业产权 等进行投资,以及场地使用权
合营企业设立的条件
凡申请设立合营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审批 机关将不予批准: 一. 二. 三. 四. 五. 有损中国主权的 违反中国法律的 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 造成环境污染的 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显属不公平, 损害合营一方权益的
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 指一国企业为了特定的商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 收购外国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股份或者资产,或 者与之合并,以实现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投资方式 和交易行为。
BOT合作方式
BOT 合作方式 BOT投资方式以一般外商投资方式的区别在于 • A 其所需资金主要是通过贷款而不是股本 提供 • B 投资项目在经营期满后无偿转给东道国 政府或其指定机构 • C政府须提供一定程度的盈利保证 • D 其投资项目通常是基础设施或自然资源 项目的建设
国际投资方式
国际投资法第二章

(一)征收险
(二)战乱险
(三)禁兑险
(四)其他险种
2019/11/16
13
(一)征收险
征收是指剥夺投资者在某一项目中的 基本权利或财政利益的政府行为,实践中 表现为国有化、没收、征用或蚕食式征收。 征收风险是指因东道国政府当局的征收行 为给投资者直接造成的损失的风险。由于 东道国的合法管理或征税行为导致的投保 人的损失和由于投保人的违法不当行为造 成的自己损失,不属征收险的风险范围。 征收险的构成要件包括:
1.营业中断险(美) 由于发生禁兑事故、征 收事故或战乱事故,致使投资人投保的某项营业暂 时中断,从而遭到损失时,应由保险人予以赔偿。
2.迟延支付险(法、德) 投资者因投资所产 生的到期债权因停止支付或延迟支付的原因无法实 现,均属此险。
2019/11/16
25
3.政府违约险(日) 涵盖因东道国政府违反投资 契约导致的下述风险:
2019/11/16
27
(一)适格投资者
各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都要求投保的投资 者和本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1.自然人
(1)国籍
(2)住所
2.公司、合伙或其他组织
(1)国籍
(2)控股:
(3)住所
2019/11/16
28
(二)适格投资
对适格的投资的要求包括投资时间、 投资形式、投资领域、投资效益四个方面。 1.投资时间 2.投资形式 3.投资领域 4.投资效益
31
3.投资领域
对投资领域的要求各国的规定不尽 相同。但一般均将投资领域与本国对海 外投资的鼓励与限制性政策相结合。
2019/11/16
32
4.投资效益
投资效益是指一项海外投资所产生的政治、 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效益,既包括本国的效 益也包括东道国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3)国际避税地公司
国际避税地公司(Tax Haven Company)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公司,一般是指跨国公司为了税收上的利益 在避税地设立的外国公司。国际避税地公司的基本作 用在于它能为资本再投入和资本转移提供便利,从而 使整个公司得到财务或价格上的利益。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⒈ 股权式合资企业 • 股权式合资企业(Equity Joint Venture)是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民或企业依照东道国的法律 联和起来,由各方提供资金、设备及技术知识,共 同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股份制经济实体。我国的 中外合资企业(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就 属于这种类型。 • 合资经营企业通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 司两种形式。
二、本章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课件为主要学习材料,同时认真阅读教师
指定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第二章 国际投资方式
三、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将分别介绍创建和并购这两种投资方式,然后 再讨论如何对这两种方式做出选择。另外也对非股权 参与方式,例如国际租赁、国际补偿贸易销售协议等, 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从创建的定义来看,创建新企业会直接导致生产 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而简单意义上的收购则意 味着仅仅是企业所有者的更改。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 绿地投资的优点:在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中,跨国经营 企业独立的进行项目的策划、建设,并实施经营管理, 投资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握项目的风险,并能在较 大程度上掌握项目策划各个方面的主动性。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1.国外设立独资企业的利弊分析
(1)投资者设立国外独资企业的益处 ① 独资经营企业受政府控制少。 ② 投资者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 ③ 投资者对专利、专有技术、特许权和企业的管理 实施严格的保密和垄断。 ④ 投资者独享经营成果,免除共同投资者由于企业 经营管理和利润分成而引起的摩擦和冲突。
• 绿地投资的缺点是:创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 而且建设周期长、速度慢、缺乏灵活性,因而整体投 资风险较大。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二、创建方式的基本形式
• 创建国外企业,其形式可分两种:一是建立国际独资 企业,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
• 国际独资企业的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 外避税地公司。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2)企业在东道国设立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
① 独资公司在东道国具有当地国籍和法人资格,但 仍被当地人视为外国的异己力量,在投资方向和经 营范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 东道国对设立独资公司条件苛刻,审批。 ③ 独资企业要求一切业务自行办理,对资本的要求
高,企业经营风险大。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1)国外分公司
国外分公司(Subsidiary)是指一家母公司为 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范围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并 在组织和资产上构成母公司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的 国外企业。它本身在法律和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不 具有法人资格。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2)国外子公司
国外子公司(Branch)是指由母公司投入全部股 份资本,依法在东道国设立的独资企业。它虽然受母 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第二章 国际投资方式
以上内容共分六节介绍,每节的主要内容分别为: 第一节:创建方式的定义、特点及主要形式,包括
国际独资企业和国际合资企业。 第二节:跨国并购的定义、特点、类型、方式及运作
程序。 第三节: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跨国公司并购理论。 第四节:跨国购并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原因,以及跨国
并购对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创建方式与并购方式的选择,以及各种对
第二章 国际投资方式
第二章 国际投资方式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跨国公司等投资主 体对外投资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对创建投资方式的各 种不同形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重点掌握跨国并购的 各种方式及理论,并且能够对创建投资方式和跨国并 购的各自特点做一个基本的比较。
第四章 国际投资方式
选择起作用的内外因素。 第六节:几种非股权投资方式的介绍,包括国际
租赁、补偿贸易、销售协议等。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一、创建方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创建方式也称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 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 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 国际合资企业的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 企业。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一)国际独资企业
• 国际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在 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 外国投资者对该企业具有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并对 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和风险。
• 在我国称为外商独资企业)。源自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 ⑴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场经济中筹借社会资本的一种有效形式。 • 其主要的法律特征是: • ① 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若干等额的股份,公司以全部资本对其
债务负责,全体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尽出资义务,对公司的债 务负有限责任; • ② 公司股份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股票可以自由转让。
(二)国际合资企业
• 国际合资企业(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是指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依照当地法律在其境内共同投 资,共同经营一家企业。
• 合资经营企业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中最普遍的投资方 式。
• 国际合资企业常见的形式有两种:股权式合资企业和 契约式合资企业。虽然它们都是由外国投资者和东道 国投资者共同组建的企业,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 明显的区别。
④ 独资企业不能利用他人的资金,在资金来源方面 受到一定限制。
⑤ 选择独资方式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缺乏 合作伙伴、难以与相关的政府机构发展联系。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
2.独资企业的形式 投资者在国外创建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
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
第一节 跨国创建方式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