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1.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心智活动。

解读文本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学生
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而由情入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突破时空的界限,这样学生才能真
正走进文本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思想的收获。

因为,教学中,教师应留出体验的空
白让学生去品尝。

如《美丽的武夷山》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

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了体验的空白,让学生闭着眼睛,一边欣赏配乐朗诵,一边想象:如果我们此时正坐着古朴的竹筏绕山漂行,你会有什么感觉?当悠扬柔美的旋律结束后,
清溪流水般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最好媒介,生硬的讲解已成多余。

学生沉浸
在音乐的世界里。

找到了入诗入画的感觉,就连那些未曾去过武夷山的同学也似乎亲眼目
睹了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水和险峻奇特的武夷山,都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如学生1:“我觉得自己仿佛就在人间仙境,就在无与伦比的山水间游玩……”学生2:“我似乎看
到老师当上了导游,正领着我们全班同学沿着陡峭的石阶朝险峻雄伟的大王峰爬去……”
学生们的言语都渗透出对武夷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正是教师的这一留白,使学生在无
形中感受到了祖国山川的雄伟、美丽与神奇,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在科学知识上外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观测与积极探索
知识上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观察
与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与探索去理解空白处的内容,给文中知识更大的
补充和丰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如某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是一首
知识性小诗,诗中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
云高飘预示天气变化,蝌蚪游动昭示季节更新,鱼鳞上的圈圈则可推算鱼儿年龄等,学生
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探索大自然语言的浓厚兴趣。

为了点燃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和周围事物
的热情,也为了指导学生在观察后有所发现,教师课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并结合
自己的生活世界,去发现大自然还有什么语言。

在该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他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现场仿编、创编诗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编出了一首首简洁、优美、活泼的
小诗。

教师有意的留白,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无限扩大,他们在“完形”中领略到了大自然
语言的神奇,也激发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实现了。

3.在思索上外框,为学生提供更多宽广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将问
题一抛,就急着请学生举手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受到限制,结果,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不到点子上或语句颠三倒四。

这样,能力的培养就成了
一句空话,而教师的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妈妈的爱》,这首诗歌感情柔和,语言平易近人、自然,学生特
别爱读,他们带着对妈妈的`快乐满怀深情地念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培育学生的仿编能力,
也为了使学生在理想的生活中辨认出母爱、体悟亲情,笔者在课堂上精心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你真的妈妈的快乐还像是什么?能够无法当回小诗人,打声再编成一节?话音刚落,学
生们就自信心地提问:“能够!”接下来,笔者整整给了学生五分钟的思索时间。

在这五
分钟里,学生思维的火花驶去,有的冥思苦想,有的轻声低语,有的边画边写下……在静
静的等候之后,学生们精彩的作品问世了。

4.在评价上留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就是自学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形成应当就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
面的协同。

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地位就是不公平的,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具备最低的评价权。

以至于学生往往唯教师马首是瞻,压制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事实上,
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常会发生不恰当或不公正,而这对学生的危害就是非
常大的。

因而,在存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教师全然可以认输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自己,使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毕竟,自己最介绍自己。

而源自同龄人的评价也许可
以更真实、客观。

同时,这还有助于培育学生坚强、自信心的品质,锻炼身体学生的分析
和判断能力,从而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恳请学生朗读课文之后,笔
者总不急于给学生下定论。

而是急于地在评价上腾出空白,即先恳请学生并作自我评价,
并给自己评分,然后再恳请其他学生刊登对他朗诵情况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主
体意识不断被唤起,被他人赞许的自豪感和赞许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

因为,为了在同学面前给自己“挣脸”。

学生都会在预读时下工夫,并在平时反反复复的朗诵训
练中积极主动地体悟、积极探索和掌控朗诵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自强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凌驾于学生
而对学生具有最高的评价权,以致于学生往往唯教师马首是瞻而压制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事实上,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造成对学生评价的不正确甚至不公正,而这,对学生的伤
害是巨大的。

其实,在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放手把某些评价权交
还给学生自己,让其实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而来自同龄人
的评价可能也更真实、客观。

譬如,我在请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从不急着给他下定论,
而是先请他自己谈谈朗读的好坏,自己给自己打分;然后,请其余同学表达自己对他朗读
情况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不断被激发,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
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为了在同学面前“挣脸”,学生读书一般都很认真、尽心,“预读”工夫那是做到家了。

“恰是未曾著墨处,烟波浩淼八十目前”,“外框”给课堂增添了无言的精彩,意味
深长。

“外框”给学生民主自由挥洒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飞翔,体会至“海阔
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缔造感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外框”使教学达至
了“向青草更紫处漫溯”的教学效果。

做为一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学会在课堂里适度地运
用外框,操控外框,使外框绚丽我们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