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讲与练(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讲与练(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讲与练(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讲与练(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全部内容。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讲与练(3)
李仕才
错误!
(一)事物形象
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具体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意,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典例试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莫,莫非。

【诗意助读】
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
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

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

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

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

(概括形象特点,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

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3分)
错误!
一、分析鉴赏诗词中事物形象的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几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达技巧,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鉴赏时须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二、分析鉴赏事物形象题答题步骤
附口诀:
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

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
深层含义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
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错误!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伤愚溪【注】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

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茅树蔬,筑堂而居。

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答案】不相同。

《伤愚溪》中的“燕”体现了自然永恒不变的特性,衬托人事变迁,斯人已没.《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中的“燕”象征生活中循环往复、永远存在的美好事物,与“花落去”相对,寄托了词人对自然、人生乐观通达的观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②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②啭:鸟鸣叫声。

诗人刻画“笼莺”这一形象,有何实际意义?
【答案】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莺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以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