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离“南锣鼓巷”有多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村,离“南锣鼓巷”有多远?
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5页(P48-52)
【正文语种】中文
村中城?城中村?
一、陈村在哪里?
陈村,南宁人好熟悉的名字,忽然想不起来?大学路还叫西乡塘大道的时候,有个陈村水厂的公车站点(动物园下一站),其实西乡塘人常去陈村水厂游泳,在现在的医科大二附院站下车。
陈村隶属于南宁市西乡塘区中尧街道,在南宁市城区范围内。
南侧为江北大道,西部为清川大道,北部通过地块内的道路联系大学路,邻近有在建的轨道交通1号线,交通非常便利。
加上南临邕江,周边有相思湖、心圩江、动物园等大型公园绿地,休闲区位良好;且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外国语学院、广西科学院等近10座高校、研究院所和职业学校,以及骋望骊都、盛天尚都、同人西湖东郡等楼盘均位于陈村附近,陈村现在的区位优势已经堪比“高帅富”。
20世纪80年代之前,陈村还是传统农业村落,以种养为主业。
此后,随着大学路和江北大道逐步建成,周边陆续进行的开发建设将陈村变成了“城中村”,周边
的小区也有趣的变成了“村中城”。
二、陈村离市中心远吗?
不远。
从市中心出发,驱车走江北大道,花10多分钟就能到陈村。
依着寻找南宁桃花源的心境,进村后,狭小的村间道路,密集的自建房,陈村展示给人的是南宁城中村的固有特色,不过就在这些密集的房屋包围里,却很特别,甚至别有洞天。
三、它很特别?有古宅民俗和知青回忆
漫步村中,可见晚清风格的民居群落,竹林、桃树、乡间小路、池塘、老宅院等组成了平静、安逸的乡间风貌,可以说是都市中的田园。
陈村有两口大池塘,一株参天大树立在路口,如同迎客松一般迎接往来人流。
放眼看去清澈的水面水波荡漾,水中倒映着岸边连排的青砖瓦房老宅。
连排的老宅,是陈氏祖屋和陈氏老宅。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都已经搬离老宅,不过老宅却不显衰败,门楣上对联颜色还鲜艳,“陈覃联姻”的横批,可以看出不久前村中有对新人刚来这里祭拜过。
离陈氏老宅不远处坐落着陈裔宗祠,据了解,这些老宅都建于晚清民国时期,雕梁画栋、工艺考究。
在陈氏宗祠,屋檐下的横梁就雕刻着祥云,而墙壁上的壁画虽然经过了岁月的冲刷,但依然能够看出颜色。
这些老宅前都悬挂着牌匾,原来这些都已经被列为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起来。
“从我记事开始,这些老房子就在这里了。
”今年已经70多岁的陈婆婆,站在陈氏宗祠前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
陈婆婆家口口相传的陈村,最初是被外地迁来的陈姓十兄弟选作定居地,以村中缓坡的分水岭为界,分为东、西两村进行建设,而后逐渐兴旺发达。
当时,老房子都是围着那两个池塘建的,由于都是一族人,因此大家相互感情好,经常走家串户,村里每当传统节日都很热闹,平时还会搞一些活动。
最热闹的时候,要数每年农历三月初二至三月初六,村民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福保平安,求丰收。
到了现在,当时的祭祀活动已经演变成为师公戏,如今每到农历三
月初二至三月初六,就有村民自发组织在祖屋出演师公戏,让冷清的古宅热闹好一阵。
除了清末老宅,在陈东村的村委办公室对面还有一座红砖建筑。
“这座公社礼堂凝聚了知青们的珍贵回忆。
”陈东村党支部陈书记告诉记者,村内有部分20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老旧红砖房,公社礼堂,就是由知青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
四、它好玩吗?有七大看点
陈村有哪些玩点呢?“有七大看点。
”南宁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称,在陈村可以看晚清建筑,观“公社”建筑,见识传统风貌,研究宗族文化和科举文化,听师公戏,品乡俗民风,了解知青文化。
陈村的晚清建筑,不论是整体风貌还是建筑质量,保存得都相对完好。
陈村是““文革””时期南宁市知青插队点之一,上个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老旧红砖房,如公社礼堂,在许多老知青的记忆里,那段生活岁月在他们心里仍旧是不可复刻的珍藏。
此外,陈村还拥有宗族文化、科举文化、师公戏、乡俗民风以及知青文化等“文化标本”。
五、如何打造陈村?浓缩在“一核七片”中
“新陈村”是怎样的?按照规划,陈村在保护现有的基础上,形成“一核七片”的功能结构。
“坐在船上,感觉来到江南水乡,玩点也很多。
”南宁市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称,漫步在村中,现在依然还可以看到村中昌督塘、大塘两块水域。
要打造的“一核”,就意味着围绕这两块水域核心,串联主要景观节点,形成陈东村的景观核心、文化廊道和围水而居的村落意象,同时将滨水建筑的功能调整为商业、文化、娱乐、餐饮等,主要规划了德昌门、德意门、德顺门、观荷亭、亲水广场、湖心亭、竹林存义亭、石巷门、古榕树、曲艺广场等节点。
“七片”,指的是利用其现有资源,建设古村风貌区、文化创意区、会所休闲区、曲艺音乐区、特色美食区、书画艺术区、原生居住区。
在这里,你能追回当年知情岁月,吃到烧鸭、老友粉、卷筒粉、宾阳酸粉等,看壮锦、陶瓷等手工艺,赏民俗活动、师公戏等民俗地方艺术。
六、有啥亮点?主打休闲体验
按照规划,陈村发展方向是以休闲体验为主,同时突出知青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最终将陈村打造成为邕城独具特色的观光体验和休闲娱乐景点。
知青文化休闲游方面,将清理、复原陈村礼堂,定期售票演出知青舞台剧,作为旅游产品之一,也可作为文艺工作者戏剧创作的基地,进行一些民间自创的舞台剧表演,同时设立知青纪念馆,利用闲置的红砖房,陈列知青老照片、知青证、宣传海报、劳动工具等老物品,展示知青文化。
今后还将新建知青主题休闲吧。
同时,还将打造历史文化休闲游,将在“修旧如旧”基础上,整合每个门楼、牌匾、历史建筑背后的历史渊源或典型事迹,增设历史文化项目节点,开设写生基地、摄影基地。
为大学生、写生爱好者提供的作画场所;与摄影机构进行长期合作,开发几处风景较好的摄影点,作为摄影机构固定的外景拍摄地,带动陈村知名度的提升。
此外,还要开展民俗体验游,在村庄北部设“曲艺广场”,将定期演出师公戏。
陈村,非典型村落的遗产陈列
陈村不同于南宁其他传统村落,其遗存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这是陈村开发的根本价值所在。
这些年来随着西乡塘区的城市化,陈村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获取经济收益,出现过抢建、违建的现象,建造了不少呆板的“天地楼”和体量较大的简易工厂,导致传统风貌遭到破坏。
同时随着传统社会单位氏族的解体,由宗族文化与故乡情节维系的文脉也在逐步消失,若不及时进行保护,将来的开发价值将大大降低。
一、陈村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建筑与设施、水景、生物景观、人文活动等四类
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一览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资源单体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陈氏宗祠、陈裔宗祠、花婆庙居住地与社区传统与乡土建筑公社礼堂、传统民宅特色街巷传统街巷水景潭池水塘村内水塘生物景观树木独树古榕树人文活动人事记录人物陈氏家族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师公戏
非物质文化类型及传承利用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物质载体传统文化科举文化、宗族文化展示贡元楼、宗祠地方美食烧鸭、老友粉、卷筒粉、宾阳酸粉等餐饮风味美食店、茶舍等民风民俗民俗活动、生活场景展示、表演古村人家地方艺术师公戏记录、展示、表演曲艺广场、特色酒吧风物特产壮锦、编制、陶瓷、手工艺发展、制作、展示、售卖创意工坊传说掌故民间传说搜集整理、展示、集结成书—知青
记忆知青生活场景展示、体验、摄影“公社”建筑
二、城村的历史建筑
陈村历史建筑以民居建筑、“公社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为主。
其中晚清民居群落由于长期远离城市开发,不论是整体风貌还是建筑质量,保存得都相对完好,同时艺术性较强,雕梁画栋、工艺考究,与村落构成和谐的乡间风貌。
现在南宁市内及市郊该类晚清建筑群落已经寥寥无几,而陈村的晚清建筑群落离南宁市中心近,保存完整、属典型的稀缺建筑群。
此外,村内还有部分20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老旧红砖房,其中一部分为“文革”时期历史遗存,如公社礼堂,是在当时陈东大队种植丰收,经济情况较好的条件下,由知青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作为特定历史片段——“文革”时期的物
质载体,保留许多老知青的记忆,在南宁的知青插队点中是唯一的,是城市历史的重要部分,尤其值得纪念。
除了晚清建筑与“文革”建筑,与南宁很多的城中村不同,陈村内竹林、乡间小路、池塘、老宅院等,还未受到城市生活的冲击改造,组成了平静、安逸的乡间风貌,可以说是都市中的田园。
三、城村的文化遗产
陈村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宗族文化、科举文化、师公戏、乡俗民风以及知青文化。
陈村的宗族文化与科举文化是同一个时期的两种文化。
陈姓家族是村中的大族,现存的陈氏宗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族制度的认同与依赖。
另外,历代考取过功名的读书人在村子里都有较高的威望,现仍保存着贡元牌匾、进士牌匾等物件。
师公戏,也称傩戏,是民间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而在生产劳作中创造的歌舞,是陈村的传统剧种。
以往,每逢春节或重大节事,南宁农村的不少戏台上,都会上演师公戏,欢声喧哗,热闹非凡。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公戏已不如以往般受欢迎,演出的场次也慢慢减少。
陈村的另一资源是乡俗民风与乡村格调:放养的鸡、追逐嬉戏的农村孩子、下棋的村民、闲聊神侃的街坊邻居等,让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亲切与自然。
知青文化,陈村是“文革”时期南宁市知青插队点之一。
在许多老知青的记忆里,陈村是自己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那段艰苦而积极的农村生活岁月在他们心里仍旧是不可复
文物建筑档案表陈氏宗祠清乾隆主房、厢房、后罩房各1间,有前后两院,总建
筑面积为183m2。
主房:11m×6.5m,屋脊较高,有雕花;厢房:8.7m×3m;
后罩房:11m×4.8m;耳房:6.6m×4.8m。
前院围墙已破败;各用房均为砖木混合结构。
陈裔宗祠清乾隆主房、厢房、倒座房各1间,总建筑面积为171m2。
主房:10.4m×7.6m;厢房:10.9m×2.8m;倒座房:10.4m×5.9m。
各用房均为
砖木混合结构。
陈氏老宅晚清、民国主房、厢房、耳房各1间,大门1座,总建
筑面积为210m2。
主房:12.5 m×11.5m;厢房:10.2m×(4.6、3.5)m;耳房:5.4m×4.5m。
厢房和耳房后经修缮,更换屋顶瓦材,但整体结构仍保持为砖木混
合结构。
陈氏祖屋晚清、民国主房、后罩房、倒座房呈行列式布局,形成前后两院,总建筑面积为241m2。
三者开间大致相当,为10.8m,进深分别为8.3m、8.2m、
6m。
倒座房正立面窗口已封,无檐下走廊。
花婆庙民国砖木混合结构。
总建筑面
积为58m2。
建筑开间、进深分别为:8.8m×6.6m。
于正立面设有一大两小3个门,于东边山墙面设1个侧门,共4个门。
公社礼堂20世纪70年代主体2层,坡屋顶,建筑面积为 1440m2。
面宽18.2m,进深47.9m。
建筑平面及正立面对称工整,平面上南北两端局部放大。
正立面上墙体呈台阶状,上部中央镶嵌一颗五角星。
陈村,离「南锣鼓巷」有多远?
比较项目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锣鼓巷项目定位国际化休闲、文化、娱乐、消费中心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标志性创意产业集聚区老北京情调酒吧街之一项目类型复合型休闲街区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创意产业街区休闲酒吧街档次定位中高端中端平民化平民化宣传口号昨天,明天,相会在今天翠绿酒吧街(与彩色酒吧街—与三里屯,暗红酒吧街—什刹海相对应)文化海派文化老
城都市井文化工业文化、创意文化老北京胡同文化主题特色旧上海风情,融合东西方文化、时尚元素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宽窄巷子,最成都上海的苏荷视觉产业的硅谷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工业文明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老北京风情项目组成餐饮、时尚购物、酒吧休闲、健身娱乐、艺术文化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餐饮、艺术创作工作室、工艺品商店、特色手工艺坊、广告公司、酒吧休闲特色手工艺小店、小吃店、酒吧、休闲吧功能构成商业+休闲+旅游商业+休闲+旅游商业+休闲+旅游商业+休闲+旅游目标群体中产阶级商务人士都市年轻人中外游客怀旧休闲客户群精品消费客户群都市年轻人中外游客艺术工作者求时尚个性的消费群体中外游客都市年轻人(特别是艺术院校大学生)中外游客总体评价上海市的高端消费街区上海市标志性旅游景点以石库门建筑为背景的商业舞台。
成都市井生活微缩场景上海市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亲民性活力街区文艺情调富文化积淀,
安静、自然的街曲不突出,不张扬,成为北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亲民性强
刻的珍藏。
陈村如何开发,如何将历史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国内已有众多案例参考。
北京南锣鼓巷,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和特色酒吧街,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忠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这里的酒吧大多较安静,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浓厚,更贴近于生活。
部分仿古建立的四合院改为酒吧,其租金收入可以保护老的四合院,更使得整个南锣鼓巷焕发新生。
除了南锣鼓巷,更有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上海田子坊可以参考。
上海新天地,是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
中西融合、新旧结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
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
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而上海田子坊则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
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应有尽有。
针对以上选取的四个参考案例,陈村必定可从其中发现借鉴之处,我们亦对参考案例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希望抛砖引玉带给读者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