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第五小学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茅第五小学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学校议程,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关工委主任由校长罗成孝担任,关工委下设办公室,刀剑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吕荣奇同志主持关工委的日常工作与事务。
党政领导经常参与关工委重要活动,并解决关工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组织健全。
1、基层关工委组织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法制教育,关爱留动儿童的学习、思想生活,做好帮教工作。
2、基层关工委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室设学校德育办公室,关工委所需经费实报实销。
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终及时总结,规章制度上墙,有活动记录,有分类整理的档案。
3、关工委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有一支“五老”队伍,聘请了城北派出所石龙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实现了“家校沟通、警校共建、社会育人、育社会人”的工作机制。
三、“五老”作用好。
学校动员五老人员广泛参与关工委活动,发挥余热。
五老人员经常奔走在学校、社会之间,心系教师的成长,
关心学校的发展。
2015年6月11日,普洱市关工委法制宣传教育宣传团到我校进行禁毒防艾知识讲座,指导孩子们学习、活动,给孩子们作报告,给孩子们带来深远的影响,把在社会上听到或收集到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及时与学校领导沟通。
四、活动丰富多样。
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校相关部门对课程的教学严格要求,定期检查,确保教学质量。
在教学常规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
每学期初,学校都制定各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接受教育。
开展了“啄木鸟”专项行动、“中华经典”读书活动、“中华魂”——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
1、国旗下讲话活动和“校园小广播”。
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国旗下讲话和每天的“校园小广播”开辟每周或每月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创新性,寓教于乐。
2、每月教室环境评比活动。
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每月的教育主题,学校不再只是单一对主题板报进行评比,而是对整个教室的环境布置进行评比。
每个班的教室布置都充分体现出了本班级的特色文化,立意新颖,构思奇妙,布局精巧,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塑造一个亮点,继续深化安全教育。
对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能做到及时地贯彻和学习,并根据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认真组织检查落实,提出一些防范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坚持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年开展不少于8次的消防安全、地震应急避险、防恐防爆等各种疏散演练。
4、组织参加区里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校荣获思茅区小学、初中“庆‘六·一’阳光体育竞赛”优秀组织奖;“丰收喜运西瓜”比赛一等奖;“10人×11足”比赛(小学组)二等奖;四年级2班获2014—2015学年度思茅区区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征文指导奖中:左天玉老师荣获特等奖;刘向兵、李元杰老师荣获一等奖;张会、李树芝老师荣获二等奖;沈丽英老师荣获三等奖;学生征文比赛邓欣芸、鲁伊伊等6位同学分别荣获特等、一、二、三等奖;吴学会老师获思茅镇“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蒋婧怡等3位同学分别获普洱市儿童工作者小记者协会“节水保水,爱护环境”绘画比赛二、三等奖;2015年第八届科技周创新作品竞赛中:李文红老师自制教具《啊基米德螺旋扬水器》获二等奖,指导的杨佳雨同学的小制作《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装置》获一等奖、周义华同学的《我们的月相图》获二等奖;左天明老师指导的王蕊同学的小制作《不倒翁—小熊》获三等奖,向荣同学的小制作《身边的变化—洗衣机》、张俊格同学的《蚕喝不喝水》获三等奖;两位老师指导学生的现场实验技能竞赛《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获一等奖。
绘画竞赛李艳芳老师指导的张诚同学的《沐浴阳光》荣获二等奖,刘洪老师指导的吴星愿同学的《畅想》和张享林同学的《地球净化器》荣获三等奖;2014—2015学年度市级“三好学生”1人;区级三好学生23人,区级“优
秀班干部”6人;优秀班主任8人;校级三好学生、班干部52人;校级优秀少先队员36人;思茅第五小学教师“中华诵2015年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思茅第五小学学生“中华魂—放飞梦想演讲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等。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我校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给这些同学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5、每年3月份,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号召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通过活动,学生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都有显著提高;4月份组织全体学生先后到烈士陵园让学生身临其境,用鲜活的事例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6、“家校共育示范班”。
组织三(2)班全体家长参加思茅五小家校共育示范班开班仪式。
活动的开展,有力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育人合力,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7、关爱留动儿童、帮教、助困活动有措施、有成效、有特色。
本年度学校共有“留动儿童”937人,占在校儿童70.19%,且呈上升之势。
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安全管理、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如缺乏监管,影响学习成绩。
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身心健康。
大多数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少数留守儿童寄养在亲戚家中,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亲情,身心难以健康成长。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2015年6月1日,由市、区妇联
牵头,五小主办,开展庆“六一”活动暨普洱市妇联“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普洱市儿童法制文化宣传基地”授牌仪式,得到了市、区党委、政府,市关工委,市、区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及思茅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先后创建了留动儿童之家,布置了窗帘、桌椅,并制作橱窗宣传栏,制作制度牌,张贴永久性标语,对教室重新布置,使其充满家的感觉,购买图书,体育器械,配置液晶电视、设立亲情电话等。
这些硬件设备的到位,给我们开展留动儿童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帮助,为留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场所;6月5日,五小基层关工委领导对我校7名贫困学生补助每人100元;10月30日,思茅区、镇关工委领导对我校20
名省级困难家庭未成年儿童发放每人300元的专项经费救助活动,帮助受助学生及其家庭缓解就学经济压力,使适龄儿童少年得以依法接受教育和正常完成学业。
8、禁毒活动。
每年开展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石龙同志到校对师生进行一次禁毒知识法制讲课并发放禁毒
宣传材料。
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9、感恩教育活动。
结合庆祝教师节、重阳节敬老感恩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不同形式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尊老爱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歌颂党的丰功伟绩。
10、阳光体育活动。
11月份,开展小学生篮球联谊赛;9月至11月,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展演活动等。
通过活动的开展,进
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11、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板报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再利用每周多学科兴趣活动课,在美术课上观看民族文化影片,开展民族手工艺作品制作;在音乐或体育课上继续巩固民族舞蹈工作,让学生在民族影片、手工艺制品和舞蹈活动中认识少数民族,从中体会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了解与关爱。
12、积极开展“五助”(助学、助困、助教、助残、助医)活动。
13、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和力所能及公益性劳动。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文体竞赛,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周边违章张贴的广告单等。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性劳动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14、成立了家长学校,依托家校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如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毕业班学生家长会、住校生家长会,全校中期家长会等,加强家校联系,每年受教育家长达80%以上,家校联手共同关爱学生成长。
15、法制教育制度化。
学校制定普法规划,并聘任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通过各类教育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无一人辍学、无一人犯罪。
五、教育效果显着、成绩突出。
1、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显着。
2、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贴近青少年实际,教育形式多样,内容活泼,教育载体有特点。
3、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断探索关工委工作新思路、新策略、新途径。
总之,新的一年我校将进一步动员和依靠广大老同志发扬奉献精神,多方联手共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齐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促进优良校风、班风的形成,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思茅第五小学
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