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任务群3任务2概括分析题__回归原文准确精要提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分析题
题型一概括分析题(客观题) [典例剖析]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对原文(文本见本任务群“任务一[典例剖析]”)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
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
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
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
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精准指导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3步骤”
◎满分示范
第一步:浏览选项,找准对应区间。
浏览选项,大致了解各选项的内容后,可很快确定A项与原文开头
部分“左光斗,字遗直……辇下震悚”对应,B项与原文“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对应,C项与原文“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对应,D项与原文结尾部分“光斗既死,赃犹未竟……追谥忠毅”对应。
第二步:标关键词,把握选项内容。
重点标出选项中所举事件的关键字眼或评价字眼,具体标注见上面选项画波浪线处。
第三步:注重两点,精准确定答案。
①轻看“概括”,重看“分析”。
一开始比对即将重点放在选项“分析”部分上,以提高答题速度。
②抓要素,“6视角”准比对。
分析选项可知,A、B、C、D四项均明确显示了时间、人物、事件的要素,从这3个视角进行比对分析发现A、B、C三项与原文信息一致;而D项一是事件分析错误,“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错误,原文为:“母以哭子死。
”可见,左光斗的母亲是因哭儿子悲伤而死。
二是时间错位,“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错误。
由原文“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可知,魏忠贤被诛后,赠左光斗右都御史。
“谥为忠毅”是后来福王所赠。
[答案] D
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 (1)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2分)(2)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1分) ◎精准指导
文言文理解归纳题解题“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看要求,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干,看清题干要求,明确作答方向。
第二步:读文本,定范围,找信息
明确作答方向之后,要速读文本,锁定作答范围,找出与作答相关的信息。
第三步:巧归纳,析要点,规范答
锁定相关信息后,根据题干要求,巧妙归纳关键信息,简要分析内容要点、根据分值进行组织答案。
◎满分示范
步骤具体运用
第一步:审题干,看要求,明方向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如“为什么” “救助成功没有”“简要说明”,找出了关键词,也就找出了提问方向及答题注意点,就是“简要说明孙奇逢等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的原因及结果”。
第二步:读文本,定范围,找信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确定答题的信息区间。
锁定相关信息: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第三步:巧归纳,析要点,规范答结合锁定的相关信息,提炼概括:第一问,结合信息“……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分析,孙奇逢与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畿辅,即前面所说的左光斗出京管理屯田时,大兴水利,百姓得利;第二问,结合信息“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分析可知,未能营救成功,救助过程中,左光斗已在狱中被害。
◎尝试写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
中。
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
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
..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后数岁,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
..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
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于是王乃尽偿之。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语意完整,故“好猎”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王辄休相就馆舍”中,“休”应为使动用法,使“相就馆舍”休,据此排除A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文中意为升官。
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C[“封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不用于帝王的指称。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
他以严谨廉洁为乐,喜欢与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被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
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密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后,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危险,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
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很多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
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
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财物;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C[“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说法错误。
由原文“上尽召见……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可知,皇上任命田叔等十多个人做了郡守或者诸侯国相。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译文: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译文:
[解析] (1)关键词“事”(侍奉)、“遇”(对待);(2)关键词“为”(做)“毋”(不能)“与”(参与)。
[答案] (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现在他竟如此对待您,我们请求作乱。
(2)大王自己抢夺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坏事而让丞相做好事,丞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5.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解析] 景帝称田叔“大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具得其事”,查明了梁王案件的事实;二是在景帝进一步追究“其事安在”的时候,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上毋以梁事为也”,并对景帝“何也”的疑问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释——不杀则汉法不行,杀则太后不悦,从而避免景帝陷入两难境地。
[答案] 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又给景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景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
(意思对即可)
◎对点题加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刻廉自喜,富有才干。
被人推荐给赵王张敖,张敖很赏识他,却不愿意提拔他。
B.田叔做事干练,恪尽职守。
梁孝王派人暗杀原来的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派田叔查办,他很快查明事实,回朝复职。
C.田叔忠诚有加,忧心国事。
汉景帝欲治罪梁孝王,田叔劝其不要过问此事,并从法律和太后两个方面陈述理由,终于打消了汉景帝的念头。
D.田叔处事果断,个性鲜明。
忠诚地追随赵王一事上表现其义,巧妙地提醒鲁王的过错体现其智。
A[“张敖很赏识他,却不愿意提拔他”错,文中说的是没有来得及提拔他。
]
★7.文末作者引孔子语,赞扬了田叔怎样的品质?
[答案] 作者引孔子语,赞扬了田叔勤于政事、忠心为国的良好品质。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
田叔为人严正清白乐观,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国丞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
任职几年,他恳切率直、清廉公平,赵王认为他有德行有才能,却还没有来得及升迁他。
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高祖前去诛伐他,途经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食案献食,十分恭敬,高祖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骂他。
当时赵国丞相赵午等数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现在他竟如此对待您,我们请求作乱。
”最终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群臣中谋反的人。
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
这时汉朝下诏书说:“赵国有敢跟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赵王张敖得以释放,于是推荐田叔等十多人。
皇上全部召见了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全都任命他们做了郡守或诸侯国的国相。
田叔做了汉中郡守十多年。
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原来的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查办,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梁国有那件事吗?”田叔回答说:“梁国有那件事!”皇上说:“刺杀事件的证据在哪儿?”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国的事了。
”皇上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果没有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法律没有施行;如果他伏法
而死,太后就会吃饭没有滋味,睡觉不安枕席,这样忧虑的就是陛下您了。
”汉景帝认为他非常有德行有才能,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田叔刚刚到任,百姓自发地向丞相上言,有一百多人状告鲁王夺取财物。
田叔抓住他们中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你们怎么敢谈论你们的君主呢?”鲁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惭愧,拿出王府内库的钱,让丞相偿还他们。
田叔说:“大王自己抢夺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坏事而让丞相做好事,丞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
鲁王喜欢打猎,丞相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丞相出来,就经常坐在苑囿外面,置身烈日之下,等待鲁王。
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始终不肯去休息,说:“我的大王暴露在苑囿中,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大经常出外游猎了。
几年后,田叔在鲁国丞相的任上去世。
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的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要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得是田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