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力多铁矿石选矿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克力多铁矿石选矿试验报告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
二○一一年六月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
院长:王金平
主管副院长:马晶
选冶中心主任:马晶(兼)
项目负责人:郭月琴靳建平
选矿工作人员:靳建平吴天骄郭月琴闫盟
化验人员:周丽萍
岩矿人员:向虹
报告编写:郭月琴(选矿)向虹(岩矿)
审核组人员:马晶李洁万宏民
提交报告单位: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
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1.前言 (1)
2.样品的采取与配制 (3)
3.矿石性质研究 (4)
3.1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 (4)
3.2原矿多元素分析 (4)
3.3原矿铁物相分析 (5)
3.4矿石工艺性质测定 (5)
3.4.1原矿粒度筛析 (5)
3.4.2原矿真比重测定 (6)
3.4.3 -15mm原矿堆比重测定 (6)
3.4.4 -15mm矿石的摩擦角测定 (6)
3.4.5 -15mm矿石的自然安息角测定 (6)
3.4.6矿石可磨度测定 (6)
3.5矿石岩矿鉴定 (7)
3.5.1本次工作概述 (7)
3.5.2含矿岩性特征 (8)
3.5.3矿石物质组成 (8)
3.5.4铁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 (9)
3.5.5其它共、伴生矿物嵌布状态 (15)
3.5.6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工艺类型 (17)
3.5.7 岩矿鉴定小结 (18)
附照片 (20)
3.6矿石性质小结 (22)
4.选矿试验 (22)
4.1探讨试验及原则流程确定 (23)
4.1.1“铁硫混选再分离”流程探讨试验 (23)
4.1.2“先选铁后选硫”流程探讨试验 (33)
4.1.3脱泥—浮选—重选—磁选—重选探讨试验 (46)
4.2探讨试验小结及原则流程确定 (48)
4.3重—磁—重—浮选流程试验 (50)
4.3.1磨矿细度试验 (50)
4.3.2弱磁粗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52)
4.3.3弱磁精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52)
4.3.4强磁粗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53)
4.3.5强磁粗精矿精选试验 (54)
4.3.6混合铁精矿再磨细度试验 (55)
4.3.7重—磁—重—浮选全开路试验 (57)
4.3.8重—磁—重—浮选闭路试验 (58)
4.4磁滑轮抛尾—重—磁—重—浮选流程试验 (61)
4.4.1原矿抛尾试验 (61)
4.4.2磁滑轮抛尾—重—磁—重—浮选全开路试验 (62)
4.4.3磁滑轮抛尾—重—磁—重—浮选闭路试验 (64)
4.5弱磁—强磁—重选—浮选—重选流程试验 (67)
4.5.1磨矿细度试验 (67)
4.5.2弱磁粗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69)
4.5.3弱磁精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69)
4.5.4强磁粗选磁感应强度试验 (70)
4.5.5强磁粗精矿精选试验 (71)
4.5.6铁精矿2再磨细度试验 (72)
4.5.7弱磁—强磁—重选—浮选—重选开路试验 (73)
4.5.8弱磁—强磁—重选—浮选—重选闭路试验 (75)
4.6小结 (78)
5.产品检查 (78)
5.1中间产品检查 (78)
5.1.1磁滑轮抛尾矿铁物相分析 (78)
5.1.2重选—磁选—重选—浮选流程中间产品显微镜下鉴定 . 79
5.2“磁打头”铁精矿镜下鉴定 (81)
5.3产品质量分析 (83)
5.4尾矿沉降速度测定........................ <![endif]-->83
5.5尾水检测 (84)
6.结语 (84)
1.前言
受新疆克力多铁矿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于2011年2月至6月对新疆克力多铁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目的是通过矿石性质的研究及选矿试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及建厂设计提供选矿技术依据。

矿样的采集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方负责,按配矿要求配制的选矿试验样品,经化学分析TFe品位46.95%。

原矿铁物相结果,磁铁矿中的铁占52.08%,镜铁矿、赤(褐)铁矿中的铁占26.73%。

该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是磁铁矿、镜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赤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等。

磁铁矿、镜铁矿为主要回收目的矿物,S 品位2.94%,黄铁矿可综合回收。

磁铁矿在块状矿石中主要成它形晶集合体,在浸染状矿石中以半自形—自形粒状为主,磁铁矿的粒度较粗,大于0.08mm粒级占89.33%;
镜铁矿主要为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片较大,而且大多数为层状、玫瑰花状聚晶集合体,少数呈细粒针片状、板片状(0.005×0.02-0.01×0.05mm)浸染状分布;
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分布,黄铁矿粒度较细,其中0.04mm粒级以下的占28.42%,并且部分被包裹于磁铁矿中,部分因褐铁矿化而连生密切,这部分黄铁矿粒度较细,以<0.04mm粒级为主。

由于矿石性质的特点所致,为确保铁精矿的质量和总铁回收率,且除硫回收硫,因此选铁原则流程必须走联合工艺路线。

本次试验查明了铁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经多试验方案结果对比分析后,确定了适合该矿石特点的原则流程,即“重—磁—重—浮选”或“磁滑轮
抛尾—重—磁—重—浮选”,并给出“弱磁—强磁—重选—浮选—重选”试验结果。

各方案列表1。

<0.3%的合格铁精矿和含S>45%的合格硫精矿。

各自特点为:采用磁滑轮抛尾可抛弃23%左右的尾矿,入磨量减少,对降低磨矿成本有利,但所得铁精矿铁的回收率比不抛尾低6.72%,硫精矿的回收率也比不抛尾低9.71%。

③流程方案再磨产率比①流程方案少39.50%,但总铁精矿含硫略高,总铁回收率略低,硫精矿的回收率较低。

为确保铁精矿产品质量,试验推荐“重—磁—重—浮”流程。

试验完成了合同内容,达到了合同要求。

2.样品的采取与配制
本次选矿试样的采取由新疆克力多铁矿有限公司承担,并负责样品的代表性。

来样为6个点样,总重1004.5千克。

各点样经挑选岩矿标本后,分别破碎加工,化验分析TFe、MFe品位,破碎加工流程见图一。

按委托方的配矿要求进行试验样的配制,配矿方案及结果见表2。

点样
存样化验分析图一点样破碎加工流程图
可。

3.矿石性质研究
3.1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3。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4。

3.3原矿铁物相分析
原矿铁物相分析结果见表5。

3.4.1原矿粒度筛析
原矿粒度筛析见表6。

原矿真比重2.96。

3.4.3 -15mm原矿堆比重测定
-15mm原矿堆比重1.61。

3.4.4 -15mm矿石的摩擦角测定
-15mm矿石的摩擦角34.46°。

3.4.5 -15mm矿石的自然安息角测定
-15mm矿石的自然安息角36.24°。

3.4.6矿石可磨度测定
以大孤山铁矿石为对比矿,磨矿机为200×240球磨机,相对可磨度磨矿数据列表7,相对可磨度曲线见图二。

表7 相对可磨度磨矿数据
图二 可磨度曲线图
磨矿细度为60%-200目时,可磨度系数按下式计算:
K= = =2.03
由可磨度测定结果和可磨度系数可知,新疆铁矿石比标准大孤山铁矿石易磨。

3.5矿石岩矿鉴定 3.5.1本次工作概述
T 新 3.2 min T 标 6.5 min
新疆克力多铁矿矿石性质研究样品捡自委托方所送选矿样,捡样标准具有代表性,兼顾特殊性,其目的是通过对矿石物质成分研究,为确定合理的选矿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岩矿工作人员也去矿山对矿体进行了实地观察,对矿床地质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完成工作量:磨制和详细鉴定光、薄片39件,产品检查5件,电子探针波谱分析12件,X-衍射分析一件。

通过详细的岩矿鉴定以及粒度分析,结合矿石多元素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物相分析等,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有用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粒度分布特征、矿物共生关系和嵌布特征、铁的赋存状态等。

3.5.2含矿岩性特征
赋矿围岩是灰岩、含粉砂灰岩(照片1),并夹有板岩薄层。

矿体中岩石变质、热液蚀变较强,组成矿物粒度粗细不等,矿物组成较围岩变化较大,主要为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照片2、照片3。

3.5.3矿石物质组成
(一)矿石化学组成
矿石多元素分析见表4。

由表4可知: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为Fe,TFe含量46.95%、MFe含量24.45%,S含量2.94%,达到综合回收标准。

(二)矿石矿物组成
通过显微镜下详细鉴定,将矿石矿物组成及镜下目估百分含量列于表8。

由表8知:矿石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是磁铁矿、镜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有微量黄铜矿、方铅矿、斑铜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钠长石、石
英、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

表8 矿石矿物组成及显微镜下目估百分含量
3.5.4铁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
将所磨光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扫面观察,矿石中铁的矿物较多,主要为磁铁矿、镜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

将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的形态特征、粒度大小、嵌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具代表性的样品波谱分析其化学成分,详细情况如下:
(一)铁的物相分析
将选矿原矿样磨至200目90%左右,用化学法进行铁的物相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知:矿石中铁以磁铁矿中的铁为主,占52.08%,其次是镜铁矿、赤-褐铁矿中的铁,占26.73%,硅酸盐中的铁、碳酸盐中的铁和硫化铁中的铁,分别占11.82%、5.22%和4.15%。

(二)铁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
磁铁矿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结果见表9。

磁铁矿理论值含Fe72%、O28%。

由表9可知:本区磁铁矿平均含Fe70.666%、O 29.039%,另外,普遍含少量的钴(0.081%),其它杂质较少,与理论值相比,铁稍低,氧稍高,Co为类质同象替代Fe2+。

镜铁矿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知:本区镜铁矿平均含Fe 67.064%、O 30.823%,含少量Ti 0.293%,其它杂质较少。

褐铁矿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结果见表11。

由表11可知:本区褐铁矿平均含Fe 57.671%、O 35.526%,另外含少量镁、铝、钴等元素。

黄铁矿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结果见表12。

由表12知本区黄铁矿平均含Fe45.987%、S 52.625%,此外,含少量Co0.091%。

(三)铁矿物工艺矿物学特征(外形形态、粒度及嵌布特征)1.磁铁矿
磁铁矿在块状矿石中主要成它形晶集合体,在浸染状矿石中以等轴粒状半自形—自形晶为主,有少量呈镜铁矿板片状集合体假象。

磁铁矿总体粒度较粗,部分发生破碎,工艺粒度一般0.04~0.8mm,少数粗粒可达1.8mm,细粒可至0.005mm,0.04mm粒级以下的含量较少。

见照片4、5、6、7、8、9、16。

为了系统了解磁铁矿的粒度,对磁铁矿采用直线线测法进行了粒度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磁铁矿的粒度较粗,以中粗粒为主,大于0.08mm粒级占89.33%;-0.08mm占10.67%,其中-0.04mm占3.6%。

表13 磁铁矿粒度统计
a、与镜铁矿层状、条带状紧密相嵌或不规则交生,组成块状矿石,少量为主形成块状磁铁矿石,部分矿石经受变形变质作用,磁铁矿、镜铁矿层及条带发生揉皱、褶曲,磁铁矿碎裂明显,磁铁矿原矿物粒度较粗,碎裂后粒度0.1-0.8mm,少数细粒可达0.005mm,见照片4、9。

少量矿石,尤其是地表矿石揉皱、碎裂及氧化作用更为发育,磁铁矿碎裂明显,沿裂隙分布有网脉状、它形粒状脉石矿物,脉石粒度0.005-0.5mm,磁铁矿与脉石的这种嵌布关系也要考虑提高磨矿细度,以使脉石与磁铁矿完全解离,见照片5、6。

部分块状镜铁磁铁矿石发生网脉状褐铁矿化,导致磁铁镜铁粒度变细,但都是磁铁矿+镜铁矿+褐铁矿集合体,不完全解离对选矿影响不大,见照片7。

b、呈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粒间,常与黄铁矿共生,有少量的磁铁矿发生褐铁矿化,有时有少量镜铁矿分布于矿石中,以稠密浸染状为主,磁铁矿自形等轴粒状,粒度一般0.05-0.8mm,少量0.01mm。

磁铁矿主要与脉石连生,少量与黄铁矿、镜铁矿毗连连生。

在向块状矿石过渡的矿石中,磁铁矿与黄铁矿可条带状交生或包裹细粒黄铁矿,这种矿石黄铁矿与磁铁矿连生密切,见照片8、13、15。

c、在层状矿石中,磁铁矿嵌布特征复杂,具有上述两种矿石特征,可单独成层或与黄铁矿、镜铁矿成层状分布,可浸染于脉石中,也可呈条带状分布,在黄铁矿+磁铁矿纹层中,磁铁矿与黄铁矿连生较为密切,部分磁铁矿包裹细粒(0.01-0.05mm)黄铁矿,偶见包裹磁黄铁矿,需细磨解离,见照片15。

d、有少量磁铁矿具镜铁矿板状集合体聚晶假象,系磁铁矿交代镜铁矿形成,见照片16。

e、有极少量磁铁矿板片状、针片状于脉石中,0.005×0.01-0.03×0.12mm。

2.赤铁矿(镜铁矿)
主要为镜铁矿,有少量为它形粒状赤铁矿。

镜铁矿主要为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片较大,片直径0.2-1mm,厚度0.01-0.4mm,而且大多数为层状、玫瑰花状聚晶集合体,见照片4、6、7、10,少数呈细粒针片状、板片状(0.005×0.02-0.01×0.05mm)浸染状分布,见照片11。

镜铁矿的主要嵌布特征如下:
a、镜铁矿主要与磁铁矿层状、条带状紧密相嵌或不规则交生,组成块状矿石,有时可见单一的块状镜铁矿石,镜铁矿板片状集合体粒度0.1-0.5mm,见照片4、6、7。

b、镜铁矿为主呈浸染状-层状分布于脉石间,在浸染状黄铁-磁铁矿石中也有少量分布。

粒度以大片为主,也有少量呈细小针片、板片状浸染于矿石中,见照片10、8、11、13。

c、镜铁矿有时可发生褐铁矿化,可保留假象,见照片7。

3.黄铁矿
黄铁矿自形-半自形粒状,有时它形粒状,主要呈浸染-纹层状分布,粒度一般0.01-0.5mm,少数条带状分布的黄铁矿粒度可达0.8mm,少数细粒可至0.005mm。

为了系统了解黄铁矿的粒度,对黄铁矿采用直线线测法进行了粒度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4。

由表14可以看出:黄铁矿的粒度较细,以中细粒为主,分别占43.18%和52.52%;大于0.08mm粒级占
46.36%;-0.08mm占53.34%,其中-0.04mm占28.42%。

表14 黄铁矿粒度统计
a、单独或与磁铁矿(有时有镜铁矿)呈浸染-纹层分布,见照片14,主要与脉石毗连连生,在向磁铁矿纹层或块状矿石过渡的纹层中,黄铁矿与磁铁矿连生密切,磁铁矿往往包裹0.005-0.05mm细粒黄铁矿,需细磨解离,见照片15。

b、部分黄铁矿褐铁矿化,往往在周边有褐铁矿交代蚀边,见照片8,有时在褐铁矿中呈残留孤岛状,见照片16。

4.褐铁矿
褐铁矿在地表矿石中可呈网脉状沿岩石裂隙分布,它形粒状,有时可具皮壳状圈层结构,中间有少量赤铁矿,粒度0.002-0.1mm,见照片17;
在镜铁-磁铁矿石中,可呈网脉状沿裂隙交代磁铁矿、镜铁矿,磁铁矿首先赤铁矿化,再褐铁矿化,镜铁矿直接褐铁矿化,可保留假象,褐铁矿粒度0.01-0.1mm,见照片7;
褐铁矿交代部分黄铁矿,在黄铁矿边部呈蚀边状或网脉状交代使黄铁矿呈岛状残留,粒度0.01-0.1mm,需细磨解离,在铁精矿浮选除硫时,解离不完全,会使铁精矿含硫超标,见照片8、16、18。

(四)铁的赋存状态
综上,将克力多铁矿铁的赋存状态总结如下:
铁主要以铁的独立矿物存在,其中磁铁矿中的铁占52.08%,镜、赤(褐)铁矿中的铁占26.73%,黄铁矿中的铁占4.15%。

部分铁分散于镁铁硅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中,分别占11.82%和5.22%,主要存在于绿泥石、黑云母、碳酸盐矿物中,无法回收。

磁铁矿、镜铁矿是铁的主要矿物,其次是黄铁矿和褐铁矿及它形粒状赤铁矿,有微量磁黄铁矿。

3.5.5其它共、伴生矿物嵌布状态
除铁矿物外,试验样中还有少量及微量的其它金属矿物。

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斜长石、石英、绢云母-白云母,多为粒状变晶,粒度大小差别较大,分布不均匀,金属矿物稠密浸染状分布时,与脉石矿物连生密切,多为毗连连生。

1、黄铜矿
它形粒状,粒度0.005-0.2mm,分布于脉石矿物粒间或分布在矿石裂隙中方解石粒间,见照片18,少量沿边部斑铜矿化。

2、斑铜矿:
它形粒状,粒度0.02-0.05mm,分布在后期沿裂隙分布的方解石细脉中脉石矿物粒间或沿边部交代黄铜矿。

3、磁黄铁矿:
它形乳滴状,包裹于磁铁矿中,粒度0.001-0.01mm,难于解离,含量很少。

4、方铅矿:
它形粒状于浸染状黄铁矿纹层中的脉石矿物粒间,粒度0.13×0.26mm,偶见。

5、方解石-白云石
是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粒状变晶为主,粒度0.01-2.2mm,主要为它形粒状,可与金属矿物毗连连生,少数方解石-白云石变晶可包含镜铁矿,呈包裹连生,少数见到呈丝脉状(0.005mm左右)及它形粒状填磁铁矿间隙,较难解离。

6、绿泥石
绿色,片状,集合体团粒状、细脉状分布,0.02×0.04-0.3×0.6mm,在块状或稠密浸染状矿石中,有少量绿泥石呈丝脉状(0.005mm左右)及它形粒状填磁铁矿间隙,较难解离。

7、石英
它形粒状,粒度差别较大,0.01-3mm,有的呈细粒散布在碳酸盐矿物粒间,有的粒度较粗,团粒状、团脉状分布。

8、钠长石
它形粒状或自形板状,粒度0.04×0.06-0.2×0.3mm,比较干净,在矿体中明显较围岩中含量高。

9、云母
主要为绢云母-白云母,有少量黑云母。

绢云母主要分布在板岩层中,有少量散布在灰岩中,部分白云母粒度较粗,集合体粒度0.05×0.1-0.3×0.6mm,与金属矿物伴生密切可包裹、穿插金属矿物;黑云母,片状变晶,与石英、碳酸盐、磁铁矿组成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粒度0.02×0.04-0.15×0.3mm。

3.5.6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工艺类型
(一)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以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结构为主,交代结构次之,有交代假象、交代残留、交代镶边等。

①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磁铁矿在块状矿石中主要成它形晶集合体,在浸染状矿石中以等轴粒状为主,半自形—自形为主。

②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结构:镜铁矿主要呈片状、薄板状自形晶,集合体呈玫瑰状、层状。

③交代假象:褐铁矿交代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据此结构,也可见磁铁矿呈镜铁矿板状集合体假象。

④交代网脉状结构:褐铁矿网脉状交代磁铁矿、镜铁矿。

⑤交代镶边结构:褐铁矿交代黄铁矿呈镶边状。

⑥包含结构:很少量磁铁矿中包有微细粒黄铁矿、磁黄铁矿。

2.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浸染状、层状-皱纹状构造,地表有少量网脉状构造。

块状构造:磁铁矿、镜铁矿紧密相嵌,粒度较粗,含量达80%-90%,形成块状构造,有时可见单一块状磁铁矿石或镜铁矿石。

浸染状、稠密浸染构造:磁铁矿、黄铁矿及镜铁矿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粒间,矿石矿物含量大于30%时,形成稠密浸染状构造。

层状-皱纹状构造: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呈层状、条带状分布,并可发生褶曲,形成层状-皱纹状构造。

(二)矿石类型
根据矿产品要求工业手册,MFe/TFe 15-85%,为混合矿石,阿热克铁矿矿石MFe/TFe为52.08%,矿石的工业类型应属混合矿石;矿
石成因类型应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石。

3.5.7岩矿鉴定小结
(1)物质组成比较简单
化学组成: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为Fe,TFe含量46.95%,MFe含量24.45%,S含量2.94%,达到综合回收标准。

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是磁铁矿、镜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褐铁矿和它形粒状赤铁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等。

(2)铁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
铁主要以铁的独立矿物存在,其中磁铁矿中的铁占52.08%,赤(褐)铁矿中的铁占26.73%,黄铁矿中的铁占4.15%。

部分铁分散于镁铁硅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中,分别占11.82%和5.22%,主要存在于绿泥石、黑云母、碳酸盐矿物中,无法回收。

磁铁矿、镜铁矿是铁的主要有用矿物,磁铁矿、镜铁矿主要呈层状、块状、浸染状分布,部分可发生网脉状褐铁矿化,部分磁铁矿碎裂明显,网脉状裂隙中有丝脉状脉石分布。

磁铁矿在块状矿石中主要成它形晶集合体,有少量呈镜磁铁板片状集合体假象,在浸染状矿石中以半自形—自形粒状为主,工艺粒度一般0.01~0.8mm,0.04mm粒级以下的含量较少;镜铁矿主要为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片较大,片直径0.2-1mm,厚度0.01-0.4mm,而且大多数为层状、玫瑰花状聚晶集合体,少数呈细粒针片状、板片状(0.005×0.02-0.01×0.05mm)浸染状分布。

矿石中黄铁矿含量约5%,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分布,粒度一般为0.01-0.8mm,其中0.04mm粒级以下的占28.42%,并且部分被包裹于磁铁矿中,部分因褐铁矿化而连生密切,需细磨解离。

(3)矿石组构
矿石以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结构为主,矿石以块状、浸染状、层状-皱纹状构造为主。

(4)矿石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混合矿石,成因类型应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石。

附照片
照片1 ARPD3-DY11 正交偏光含粉砂灰岩块状构造,粉砂粉晶结构。

1-碳酸盐,2-石英,3-斜长石,4-白云母
照片2 ARPD5-DY8 正交偏光稠密浸染状镜铁矿石镜铁矿自形板片状稠密浸染状分布,脉石为斜长石、石英粒状变晶。

1-斜长石,2-石英,3-镜铁矿。

照片3 ARPD2-DY13 单偏光层状黄铁磁铁矿石,磁铁矿纹层中磁铁矿粒间分布有丝脉状、它形粒状碳酸盐和绿泥石。

1-碳酸盐,2-绿泥石,3-磁铁矿。

照片4 ARPD3-DY5 反光块状镜铁磁铁矿石它形粒状磁铁矿与板片状镜铁矿集合体密切相嵌,组成块状构造。

1-磁铁矿,2-镜铁矿。

照片5 ARPD2-DY14 反光块状含黄铁矿磁铁矿石黄铁矿、磁铁矿块状分布并碎裂,裂隙中分布有网脉状脉石矿物。

1-磁铁矿,2-黄铁矿,3-脉石。

照片6 ARPM1-DY3 镜铁磁铁矿石镜铁矿呈层状聚晶与磁铁矿密切相嵌,并发生碎裂,沿裂隙分布有网脉状脉石矿物。

1-磁铁矿,2-镜铁矿,3-脉石。

照片7 ARPM2-DY3 镜铁磁铁矿石磁铁矿被网脉状赤铁矿、褐铁矿交代,镜铁矿也褐铁矿化。

1-磁铁矿,2-镜铁矿,3-褐铁矿,4-黄铁矿。

照片8 ARPD2-DY1反光含黄铁矿、镜铁矿磁铁矿石磁铁矿、镜铁矿及黄铁矿自形浸染状分布,镜铁矿粒度细小,黄铁矿可被磁铁矿包裹并具褐铁矿氧化
边。

1-磁铁矿,2-镜铁矿,3黄铁矿。

照片9 ARPD2-DY13层状黄铁磁铁矿石浸染黄铁矿纹层、浸染黄铁磁铁纹层与块状磁铁纹层韵律性分布,黄铁磁铁纹层中可见磁铁矿包裹细粒黄铁矿。

1-磁铁矿,2-黄铁矿。

照片10 ARPD5-DY8反光浸染状与块状镜铁矿(1)纹层相见排列,形成层状构造,镜铁矿集合体可呈层状、放射状、玫瑰花状。

照片11 ARPD3-DY5反光镜铁矿(1)呈细小板片状浸染于脉石中。

照片12 ARPD2-DY16 层状矿石中浸染状分布的黄铁矿、镜铁矿、磁铁矿纹层。

1-磁铁矿,2-镜铁矿,3-黄铁矿。

照片13 ARPD5-DY12 反光浸染-纹层状分布的黄铁矿、镜铁矿、磁铁矿,磁铁矿包裹细粒黄铁矿,镜铁矿呈层状集合体分布。

1-磁铁矿,2-镜铁矿,3-黄铁矿。

照片14 ARPD2-DY17 黄铁矿微细粒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

1-黄铁矿,2-磁铁矿,3-镜铁矿。

照片15 ARPD2-DY7反光层状黄铁矿磁铁矿矿石,在过渡部位,两者相嵌密切,磁铁矿包裹细粒黄铁矿明显。

1-黄铁矿,2-磁铁矿。

照片16 ARPD4-DY2 反光黄铁矿、磁铁矿沿边部及裂隙发生网脉状褐铁矿化,部分磁铁矿具镜铁矿板片状集合体假象。

1-磁铁矿,2-黄铁矿,3-褐铁矿。

照片17 ARPM2-DY1 反光褐铁矿(1)网脉状沿裂隙分布。

照片18 ARPD4-DY5反光黄铁矿、黄铜矿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并发生轻微褐铁矿化。

1-黄铜矿,2-黄铁矿,3-褐铁矿。

3.6矿石性质小结
(1)该矿石工业类型为混合矿石,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石。

原矿中主要目的元素TFe含量46.95%,MFe含量24.45%,MFe 占TFe的52.08%;原矿S品位2.94%,达到综合评价品位。

(2)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镜铁矿,其次是黄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石英、绿泥石、斜长石、黑云母等。

磁铁矿、镜铁矿为主要回收目的铁矿物;黄铁矿可综合回收。

(3)原矿铁物相结果表明,磁铁矿中的Fe含量24.45%,占TFe 的52.08%;镜铁矿、赤(褐)铁矿中的Fe含量12.55%,占TFe的26.73%;黄铁矿、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中的Fe分别占TFe的4.15%、11.82%和5.22%,这些铁无法回收。

(4)磁铁矿在块状矿石中主要成它形晶集合体,有少量呈镜铁矿板片状集合体假象,在浸染状矿石中以半自形—自形粒状为主,磁铁矿的粒度较粗,大于0.08mm粒级占89.33%;镜铁矿主要为片状、薄板状自形晶,片较大,而且大多数为层状、玫瑰花状聚晶集合体,少数呈细粒针片状、板片状(0.005×0.02-0.01×0.05mm)浸染状分
布。

(5)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条带状分布,黄铁矿粒度较细,其中0.04mm粒级以下的占28.42%,并且部分被包裹于磁铁矿中,部分因褐铁矿化而连生密切,这部分黄铁矿粒度较细,以<0.04mm粒级为主。

所以,铁精矿中的硫含量的降低较为关键。

4.选矿试验
4.1探讨试验及原则流程确定
根据矿石性质结果分析知,矿石中主要可回收的有用矿物为磁铁矿、镜铁矿,可综合回收的矿物为黄铁矿。

磁铁矿采用弱磁选回收即可;镜铁矿的回收通常采用强磁选、重选、浮选及联合流程等方法;黄铁矿适宜采用重选或浮选法回收。

因此,对该矿石可供选择的原则流程方案有:(1)铁硫混选再分离流程
(2)先选铁后选硫流程
(3)先浮选硫后选铁流程。

下面对各流程方案分别进行探讨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的原则流程。

4.1.1“铁硫混选再分离”流程探讨试验
4.1.1.1重选—弱磁—强磁选探讨试验
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三,结果列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