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洛阳市偃师县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省洛阳市偃师县2024届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硫酸铜
B.金刚石
C.氧气
D.氢氧化镁
2.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
A.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D.分类观: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
3.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坏血病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4.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
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5.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Ⅰ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Ⅱ、Ⅲ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沉淀b中共有三种物质
D.最后还要加入适量盐酸,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颜色变化B.放出气体
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7.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A 保护环境的措施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雾霾
生活污水限排——减少水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固体废弃物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气污染物;②洁净的空气和水都是纯净物;③因为水体有自净能力,所以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④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⑤烧碱和熟石灰的溶液都显碱性;⑥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⑦如果将化合物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划分,则葡萄糖和尿素应属于有机化合物。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⑦B.①②④⑥C.④⑤⑦D.①②⑤⑥
9.科学家在制备C60和碳纳米管时得到一种副产物。
其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称为碳纳米
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化合物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是碳的不同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
10.美丽中国,幸福高新。
为了改善高新区辖区内的居住环境,以下举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主要道路铺设沥青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C.垃圾分类回收D.夜景亮化工程
11.某菜农使用的化肥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对该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碳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C.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D.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映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甲物质中氮用素的化合价是+3
C.甲和乙都属于化合物D.该反应中甲与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
1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
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鞭炮B.矿石粉碎C.植物光合作用D.酒精燃烧
14.有16g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测定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此混合物倒入烧杯中(不考虑实验中造成的损失),并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题中涉及的盐溶液均认为中性),蓝色溶液中溶剂质量为90.8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5% B.30%
C.36% D.40%
15.为制得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科学家用镍基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H2O
B.镍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C.太阳能燃料主要成分是CO和H2
D.上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为钨_____(写一条物理性质),可制作白炽灯泡的灯丝;
(2)“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_____;
(3)根据干冰升华可吸收大量热,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_____;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的区别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我国长江以南部分地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雨的形成及燃煤电厂脱硫处理等问题进行探究。
I 模拟酸雨的形成
SO2转化为H2SO4的一条路径为: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打开装置A中漏斗的活塞,启动装置B中的搅拌器,记录数据并绘图。
③待pH值稳定在3.73左右,打开装置C中漏斗的活塞。
④待pH值稳定在3.67左右,用注射器向气球a中注入H2O2溶液。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H2SO4
(浓)=Na2SO4+SO2↑+H2O,其中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图1装置中安装气球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向H2SO3中通入O2,H2SO3被氧化成酸性更强的H2SO4,但图2中pH变化不明显,这既与O2的氧化能力有关,又与氧气______的性质有关。
注入H2O2溶液后,pH值明显降低,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O2______(填“强”或“弱”)。
II 脱硫与SO2含量测定在燃煤中添加石灰石,SO2与石灰石、O2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下列措施能提高脱硫效率的是______。
A 无限延长脱硫时间
B 适当增加石灰石的用量
C 把工厂烟囱造得尽可能高
D 将石灰石和原煤粉碎并混合均匀已知燃煤电厂SO2排放标准为35mg/m3。
小组同学设计图3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活塞D,将某燃煤电厂废气经气体流量计通入装置F(发生的反应为
SO2+I2+2H2O=2HI+H2SO4),当碘水由蓝色褪为无色时,关闭活塞D,读出废气累计流量为3m3,若碘水中碘(I2)的质量为0.6g,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为______mg/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该厂废气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排放标准。
若装置F中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D,测得的SO2含量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III 知识拓展
自然界中的臭氧(O3)和H2O2能氧化H2SO3,大气污染物中含Fe、Cu、Mn、V的化合物能加快酸雨形成,一天内可在高空扩散700 多公里,所以酸雨不仅是区域性的危害,也是周边地区甚至跨国境的危害。
由资料可知,大气中Fe、Cu、Mn、V的化合物可能充当了______的角色。
18.(8分)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
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
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试
管
编
号
①②③④
实
验
现象2天后,铁钉表面出
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
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
现红色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
部出现红色沉淀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
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
骤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固体为红色
Ⅱ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
黄色
Ⅲ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
充分加热
红色固体变黑
Ⅳ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
色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题分析】
A、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氢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点拨】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2、B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的构成不同,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C
【解题分析】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正确;
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正确;
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夜盲症,错误;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
故选C。
4、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选项柠檬酸属于氧化物是错误的叙述,氧化物中有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而柠檬酸中含有三种元素;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1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
由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大小可知;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7 ,故答案选择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5、D
【解题分析】
A、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是固定的,不会改变,搅拌只会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B、操作Ⅱ: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操作Ⅲ,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Ⅱ、Ⅲ两步操作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故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
C、溶液B中加过量的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不含硫酸钠,再加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沉淀b中共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因此最后加入盐酸,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
7、D
【解题分析】
A、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生活污水限排,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减少水污染;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故A正确;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是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酱油和醋的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的颜色不同,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区分,故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D不正确。
故选D。
8、A
【解题分析】①二氧化硫和臭氧都是空气污染物,故正确;②水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③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故错误;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降低,故错误;⑤烧碱和熟
石灰都属于碱,溶液都显碱性,故正确;⑥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任两种元素,故错误;⑦如果将化合物按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划分,则葡萄糖和尿素应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只有①⑤⑦正确。
故选A 。
9、A 【解题分析】
A 、碳纳米泡沫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只由碳元素组成,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故A 错误;
B 、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B 正确;
C 、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C 正确;
D 、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2C+2CuO 2Cu+CO 高温
,故
D 正确; 故选A 。
10、B 【解题分析】
A 、铺设沥青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过程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 、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 、夜景亮化工程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题目点拨】
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11、A 【解题分析】
A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从说明中可以看出碳铵是氮肥,故错误;
B 、碳铵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时应注意防潮,故正确;
C 、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D 、碳铵含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正确。
故选:A 。
12、D 【解题分析】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
一定条件
4NO+6H 2O ; 【题目详解】
A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不例外,故选项错误;
B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NH 3,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说法错误;
C 、由示物质的构成可知,甲是氨气,属于化合物,乙只含氧元素,故乙是氧气,属于单质,故说法错误;
D 、由该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与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故说法正确。
故选D 。
13、B
【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题目详解】
A 选项燃放鞭炮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选项矿石粉碎,只是颗粒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选项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选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选择B 。
14、B
【解题分析】
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NaOH+HCl=NaCl+H 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22CuO+2HCl=CuCl +H O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说明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元素都转移到了生成的水中,即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为:90.8g-(100g-100g ×14.6%)=5.4g 氧元素的质量为:165.4g 100%=4.8g 18
⨯⨯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g 100%=30%16g
⨯ 故选B 。
15、A
【解题分析】
A 、反应①是甲烷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4222CH +2O CO +2H O 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转化过程知,太阳能燃料(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和H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熔点高不断运动人工降雨含碳量不同
【解题分析】
(1)钨熔点高,可制作白炽灯泡的灯丝。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故墙外可以闻到墙内的花香。
(3)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较高,不锈钢的含碳量较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4 2H2O2
2
MnO
2H2O+O2↑平衡(或调节)装置内气压不易溶于水强
2CaCO3+2SO2+O2=2CaSO4+2CO2BD 50.4 不符合偏低催化剂
【解题分析】
(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是,设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2)×3=0,x=+4;C装置
中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2
MnO
2H2O+O2;图1装置中安装气球的主要
目的是平衡(或调节)装置内气压。
故填:+4;2H2O2
2
MnO
2H2O+O2;平衡(或调节)装置内气压;
(2)向H2SO3中通入O2,H2SO3被氧化成酸性更强的H2SO4,但图2中pH变化不明显,这既与O2的氧化能力有关,又与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有关。
注入H2O2溶液后,pH值明显降低,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O2强。
故填:不易溶于水;强;
(3)SO2与碳酸钙和O2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CO2。
适当增加石灰石的用量和将石灰石和原煤粉碎并混合均匀能提高脱硫效率。
故填:2CaCO3+2SO2+O2==2CaSO4+2CO2;BD;
(4)设3m3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2
SO ~I 64254
x 0.6g
64254=x 0.6g
x 151.1mg ≈ 股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的质量为33151.1mg =50.4mg /m 3m
; 50.4mg/m 3>35mg/m 3,不符合排放标准;若装置F 中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D ,测得的SO 2含量将偏低。
故填:50.4;不符合;偏低;
(5)由资料可知,大气中Fe 、Cu 、Mn 、V 的化合物可能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故填:催化剂。
18、C 生石灰 CO 2+Ca(OH)2=CaCO 3↓+H 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
【解题分析】
⑴ 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石灰;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 3↓+H 2O 。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 3)→生石灰→石灰水→CaCO 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223
3Ca(OH)+Na CO =CaCO +2NaOH 106
100212g 10.6%x 100106=x 212g 10.6%
⨯⨯↓
x=21.2g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氯化物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率 CuCl 2 + Fe=FeCl 2 + Cu 稀盐酸或稀硫酸 检验红色沉淀中是否含有铜 Cu 和Fe 2O 3 当氯化物能与铁钉反应(置换生成金属)时,可能加快铁钉生锈速度(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题分析】
(1)由题可知,铁在蒸馏水中的生锈速度比在氯化物溶液中的生锈速度慢,故可以说明氯化物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率;
(2)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铁可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CuCl 2 + Fe= FeCl 2 + Cu ;
(3)向固体中加入某种物质后生成黄色的溶液,说明有三价铁离子生成,故固体应该含有氧化铁,加入的物质为酸,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检验红色沉淀中是否含有铜;
(5)实验2中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有氧化铁和铜;
(6)题中给的氯化物两种不与铁反应,一种能与铁反应,故可能的假设是当氯化物能与铁钉反应(置换生成金属)时,可能加快铁钉生锈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