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厂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方案
第1节安全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管理体系
1.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严格按照我单位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死亡、重伤及重大机械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
确保本工地获得“xx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争创“xx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2)施工时严格按照国家、地区及我司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图集执行,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人员、建筑、管线、道路安全。
1.1.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以后,根据项目组织机构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安全生产实施全面管理、协调。
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组成:项目经理、项目技术总工、项目生产经理、安全总监、安全员。
1.1.3安全管理控制流程
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2.1安全生产巡检制度
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配备以安全总监为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环境管理部在安全总监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和检查,项目安全总监对整个项目进行安全总协调,必须将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系统化、程序化,做到控制现场安全。
安全巡检制度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执行。
1.3
消防管理制度
1.3.1大型机械安全管理
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工人入场必须进行总承包级、项目分包级和作业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通过三级安全教育考核的人员,由项目安全环境管理部发放相关证件,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携带证件方可进场施工。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及复审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的规定。
在选择分包队伍之前,要求分包队伍提供一定数量持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并保证这些人员一定进驻本工程。
禁止任何单位使用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独立操作,违反规定的,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不准其从事其操作证限定范围外的特种作业。
班前安全讲话
各作业班组长于每班工作开始前(包括夜间工作前)对本班组全体人员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班前安全活动交底。
现场安全活动
项目每周一开始工作前应对全体在岗工人开展安全生产及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对上周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讲评。
针对特殊情况的安
项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项目总工及安全总监应提请项目经理及时安排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施工工人进行安全生产
全教育教育。
因故改变安全操作规程;实施重大和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更新仪器、设备和工具,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发生
因工伤亡事故、机械损坏事故及重大未遂事故;出现其他不
安全因素,安全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
自身教育
项目根据自身需要或地方政府要求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序
号
消防演练实况照片过程描述
1
消防演习中:消防队员接到火警,各自分工,统一部署,在总指挥及义务消防队队长带领下,开始行动。
2
在指定消防器材点,统一领取消防器材,迅速出击。
3
灭火组成员进行扑救。
序
号
消防演练实况照片过程描述4
救援组成员
迅速将伤员送
往安全地带进
行急救处理。
1.4消防设备和消防管理
1.4.1消防管理
本工程场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施工任务量重,现场分包多,施工交叉面广,为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防显得尤为的重要,做好现场消防措施,建立现场消防系统的尤为重要。
(1)设置现场消防保卫小组
消防保卫组织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生产经理
报警:现场险情发现人(消防电话119)
工程物质供应单位、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劳务施工单位等
组员:全体现场管理人员(含分包)
灭火队:保安、管理人员、工人骨干
(2)消防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总承包负责制,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消防工作负全责,各分包单位要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双方要签定消防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
实行逐级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现场防火工作的负责人,根据工程规模配备消防干部,具体负责日常消防工作;
组建现场的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并制定灭火作战计划,建立健全各岗位部位的防火管理制度、措施,并按要求上墙;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
施工现场的义务消防队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并将培训资料存入内业档案中。
专(兼)职防火人员,要做好防火负责人的参谋,组织编制、制定、完善施工现场有关防火安全的规定、规章制度,对现场进行防火安全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解决隐患;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分包、外协队伍入场前应进行三级教育,组织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防火常识,训练他们扑救初期小火的技术能力;
施工现场应绘制消防平面布置图,仓库、配电室、加工制作区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并有专人负责。
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工程内禁止设库房,不准存放油漆、稀料、石油、液化气、电热器具。
如需要设置,必须上报保卫部;在工程地下室,不准住人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现场动用明火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并要有人监护。
施工现场应制定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管理制度,购买、保管、领用、作业等环境应设专人负责,并建立台账。
(3)用火用电措施
施工现场用明火必须上报安全环境管理部。
生火时不准用汽油、煤油等液体引火。
在火炉附近不准堆放可燃物品,取暖火炉必须上报安全环保部审批;
照明线必须按规定正式架设,不准乱拉、乱接,由正式电工安装,库房照明灯不准超过100W,住人照明应采用低压36V;
电气焊作业,必须“三证”(操作证、上岗证、动火证)齐全,方可作业。
用火证只在指定地点和有效时间内使用,严格落实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
冬季施工使用电热器具,须有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安全技术资料,并经现场防火负责人同意,报项目安全环境管理部审批。
1.4.2消防设施、器材管理
现场配备消防器材,灭火器,结构施工阶段,每500m2不少于1组,装修阶段每300m2不少于1组,现场消防栓每50m设一座消防栓、配水带、水枪,设立标志牌和指示灯,主管径不小于Φ100mm,出水口不小于Φ65mm。
主体施工阶段设消防泵房,24小时有人值班,竖管每隔一层设一出水口,配套齐全;
消防设施、器材必须每年维修保养一次,不能使用过期的灭火器材,确保消防设施、器材灵敏、有效、好用;
现场消防栓、灭火器材四周3m之内不准堆放物品,不得埋压圈占或挪作他用。
施工现场的要害部位应配备不少于4具的灭火器,要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灭火器材灵敏有效。
1.5阶段性安全管理重点
1.6重大危险源辨识
动(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
故
控制计划
下班离开办公室未切断室
内电源
火灾
食堂产生高温物或安全防
护不完善
灼烫、中毒、
窒息
酒精中毒中毒
未采取防止蚊子、苍蝇、老
鼠措施
中毒
误食发芽的土豆、未熟透的
扁豆或其他变质有毒物质
食物中毒
违章用电触电
1.7安全教育与培训
序
号
管理措施图片
1
在现场各入口、出口处布置安全宣传栏及板块,重点加强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图象文字等形式进行说明。
通过剪切粘贴报刊的安全事故新闻,起到对现场进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警示
序
号
管理措施图片
2
根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在现场悬挂安全宣传牌,注明安全注意事项、工程慨况等,使进入工地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3
在结构楼层中悬挂安全大牌标语对现场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4
在各机械、用电设备旁边悬挂安全警示牌,说明机械设备操作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周围行人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5
现场做到有危险源就有安全警示悬挂牌,达到对现场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
1.7.2三类人员安全教育
为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简称“三类人员”)的安全业务素质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强化对“三类人员”的动态管理。
“三类人员”安全教育
1.7.3劳务人员安全教育及考核
项目部根据不同的施工作业人员,确定了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和考核内容:
劳务人员安全教育及考核制度
类别参加人教育和考核内容内容要求技术负责人、施
工队长等
1.8确保获得“xx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的专项保证措施
1.8.1施工安全通道规划
(1)安全通道
1)主体和装修施工阶段的安全通道主要布置在进入物料提升机及室内楼梯入口。
2)物料提升机及楼梯入口临时通道采用钢管搭设,通道平面尺寸12m×6m,立杆间距1.5m,横杆步距1.5m。
如下图:
(3)应急疏散通道布置及防护
1)采用主体结构室内楼梯作为应急疏散通:
2)楼梯及休息平台临边处应搭设防护栏杆,采用双道栏杆形式,上栏杆距离地面高度为950mm,下栏杆离地高度为450mm,栏杆表面涂刷黄黑警示色油漆。
楼梯临边防护如下图:
1.8.2楼层临边防护
(1)临街面:防护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采用三道栏杆形式,扫地杆离地高度590mm,中道栏杆离地500mm,上道栏杆离地1100mm,立杆高度1200mm,立杆间距2000mm;钢管表面涂刷黄黑警示色油漆,栏杆内侧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识牌;
(2)非临街面:当临边窗台高度低于0.8m或内外侧高差大于
2m时,应按要求搭设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双道栏杆形式,上栏杆距离地面高度为1100mm,下栏杆离地高度为500mm,立杆高度1200mm,立杆间距2000mmm。
栏杆表面涂刷黄黑警示色油漆,栏杆内侧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识牌。
1.8.3预留洞口、临边防护
(1)边长小于0.5m的预留洞口安全防护
1)采用洞口内楔紧木防,上面铺钉木板形式进行防护。
2)盖板上刷黄黑警示色油漆。
3)盖板应大于洞口尺寸100mm。
如下图所示:
(2)边长0.5~1.5m的预留洞口安全防护
1)利用钢管扣件在洞口上紧靠洞口边搭设井字形平台,平台上每隔一定距离铺设木防,在木防上满铺竹夹板或木板。
2)盖板上刷黄黑警示色油漆,并用红油漆标识“禁止拆移”。
如下图所示:
(3)边长大于1.5m的预留洞口安全防护
1)主体结构施工时,利用钢管扣件在洞口上搭设井字形平台,在平台上搭设硬质材料(竹夹板或木防模板)进行防护。
洞口四周搭设防护栏杆(采取双道栏杆形式,下道栏杆离地600mm,上道栏杆离地
1.2m,立杆高度1.3m),在栏杆外侧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志牌。
2)安装及装修施工时,洞口四周搭设防护栏杆(采取三道栏杆形式,下道栏杆离地100mm,中道栏杆离地600mm,上道栏杆离地1.2m,立杆高度1.3m),在栏杆外侧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志牌,栏杆底部设置踢脚板。
3)防护栏杆距离洞口边不得小于200mm。
如下图所示:
(4)管井道内安全防护
1)电梯井洞口及宽度超过400mm管井等竖向落地洞口安装1.6m 高的立面防护,底部设置踢脚板。
防护门四角均应进行固定,其外侧应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识牌。
2)井道水平防护的搭设方法:井道混凝土模板施工时,在井壁四周预埋Φ60mm的PVC管,模板拆除后,将Φ48mm的钢管贯穿插入预
留孔内,然后在上面搭设水平防护。
3)井道安全防护的设置要求:每层均应设置立面防护,水平防护的要求为施工层的下一结构层设置一道硬质防护,施工层以及其他结构层采用水平安全网防护,其他结构层间隔两层设置水平安全网防护。
4)当井道内脚手架同时作为操作架使用时,在满足以上防护要求的基础上,应采用满搭脚手架。
具体如下图:
1.8.4物料提升机转料平台安全防护
(1)物料提升机转料平台脚手架两侧设置斜撑及临边防护栏杆,每层楼应设置连墙件和八字撑,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采取卸荷措施。
(2)物料提升机转料平台脚手架内侧张挂密目安全网封闭,转料平台外侧设置踢脚板。
(3)安全防护门高度1.8m,宽度1.3m,骨架为方管焊接制作。
门
扇面板为δ1钢板,上部为40×40钢板网,具体尺寸见图示。
(4)安全防护门的开关插销设计在外面一侧,从里面一侧无法开关。
(5)安全防护门漆成蓝色,钢管表面刷黄色油漆。
1.8.6安全管理标志标示方案
现场安全标志标识管理措施
序
号
管理措施图片
1
在现场各入口、出口处布置安全标志标示牌,重点加强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图象文字等形式进行说明,起到对现场进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警示。
2
在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牌,达到项目宣传安全生产的目的。
3
在各机械、用电设备旁边悬挂安全警示牌,说明机械设备操作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安全制度方案。
序
号
安全措施
1
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核批准。
并在搭设、拆除之前完成技术交底。
1.8.8夜间施工措施
夜间施工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安全用电管理措施图
电箱示意图
变压器
总配电
房
二级配
电箱和
三级配
电箱
(一机
一闸一
漏电保
护器)
1.9安全应急预案
1.9.1应急救援小组
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的组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
要作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小组组成为: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安全总监、项目生产经理;
成员:项目其他成员。
1.9.3应急预案的交底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有效交底工作,从而使现场管理人员、工人等都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项目安全总监向项目管理人员,班组长。
班组长向工人进行交底。
1.9.4应急救援物资
项目部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
(1)对讲机20台;
(2)急救箱4个,消毒药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等;
(3)安全带10套。
1.9.5定期组织演练及培训
对救援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演练。
针对本工程的主要危险源:架体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造成的事故进行其抢救方法及处理方法的讲解,熟悉及掌握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施工现场配备的急救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培训,应掌握常用的“人工呼吸”、“固定绑扎”、“止血”等急救措施,并会使用简单的急救器材。
1.9.6应急救援程序
针对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处理必须以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在事故发生后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协调,紧急、快捷、安全、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抢救,确保人员生命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应急救源基本程序为:
(1)第一步要停止作业,实施警戒,设立警戒区,封闭现场,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由项目安全总监组织实施警戒,以防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导致进一步的事故扩大;
(2)第二步迅速组织人员对事发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在确保检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观察事故范围是否有可能扩大,若还存有隐患,必须组织排险人员进行全面排除险兆,由项目物资管理部提供应急物质,在险兆排除后方可让抢救人员施救,施救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抢救时首先要排除障碍或覆盖物;
(3)第三步要紧急向上级报告,若事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出项目部救援能力的时候,还要紧急向社会应急组织求援,在实施抢救和救护的同时要保留音像资料图片,抢救和救护完毕,在事故调查组确认后方可清理事故现场。
项目部会议室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标识牌采用铝塑板制作,尺寸宽高为1.5m×0.9m。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1.10紧急情况处理措施、预案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1.10.1建立紧急情况预警机制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紧急情况预警机制,对施工现场的紧急情况进行预警,预先识别紧急情况,在危急事件的潜伏期及时处理,预先识别危险源,做好危机防范。
因此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中我公司将首先建立现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机制,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针,开展本工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管
理。
具体措施如下:
(1)进场之初就组织现场安全员对本工程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列出详细清单,制作重大危险源识别检查表,施工中依据该检查表进行经常性检查。
(2)现场安全总监每半个月对各专职安全员施工中的安全检查记录进行汇总分析,识别本阶段安全危险情况的发展趋势,及时在安全会议上公布,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出警示,并将有关情况再现场工人生活区张贴公示。
(3)在施工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前(如:基础及地下室施工阶段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结构施工转入装饰施工等)及时将下一阶段的安全工作重点及危险源及时发布,提前预警,对工人进行教育。
《现场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样表表格样式见下表:
注:A: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B:执行运行控制程序;C 教育与培训;D:监督检查;E:制定应急预案。
1.10.2建立紧急情况处置组织体系
本工程建立两级应急处理小组,第一级直接对接现场,有项目经理部领导成员组成,这也是事件发生第一反应小组,也是事件的控制中心。
第二级间接对接现场,有公司总部高层领导成员组成,它支持、服务于第一级应急小组工作,为第一级应急小组提供财政支持和社会关系求助,对第一应急小组工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根据事件发生对象,组成时间相应救援小组。
一级救援小组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安全部、生产部、机电部、技术质量部、办公室、医务室等;二级救援小组来源于公司总部各主要部门,包括工程部财务部办公室等;两级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由一级救援小组处理事件的发生初试阶段;由二级救援小组解决事件的协调、后期调查、上报政府部门等工作。
详见图《紧急情况处置组织体系图》。
紧急情况处置组织体系图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调动,并根据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采取对应措施并组织实施。
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有关援助部门(机关)报告请求援助,事后对发生事故的原因组织人员调查,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
通讯联络组:负责联络和车辆调度等事宜,可直接和附近急救中心联系,让他们作好接收伤员准备,经项目经理同意,对外上报事故情况。
紧急抢险组:迅速召集小组成员在五分钟内赶到出现险情事故现场,实施抢险救灾,并在接报后第一时间将灾情向指挥部报告。
疏导警戒组:负责组织值班门卫人员、保安人员,将人群疏散到安全地带,保持主干道畅通,加强治安警戒,防止因人员混乱而造成物资财产被破坏或丢失。
救护组:负责对伤员进行临时有效救护,向医生正确反映伤员相关情况,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抢救情况。
1.10.3应急程序
(1)报告
通过电话报告“在哪里”“什么事”“具体情况”简单明了的重复
二次。
紧急电话受话人处理电话的原则:由电话知道发生了紧急事态;通过电话向报告人问清灾害现场;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相关领导报告灾情。
报告程序:
事故发现者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项目经理在确定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有关部门或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2)启动应急预案
①事故初期
一旦发生事故,组织人员在现场的关键部位警戒,防止人为破坏;为保障场内交通畅通,让停留在场内的车辆一律疏散到周边安全位置;留下部分人员随时待命。
紧急抢险组组长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反馈情况;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事地点实施抢救。
抢救组组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知:机电工长立即管理现场相关的机电设备,保证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供援助,不因机械设备而发生二次伤亡;材料负责人随时提供救灾所需工具、材料,相关材料的储放信息、及抢救物资的临时堆放场所的提供,不因抢救人员因不知道抢救物品的属性而发生二次伤亡;安全人员随时反馈被损事物或部位的原始安全风险等级,被损物体或部位的损坏严重程度,抢救人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是否发生二次伤亡,为如何实施救助提供方案;生产部门组织正常的施工生产,防止因人员围观产生混乱;组织部分人员参与抢险;组织部分人员参与被损部位的修复和加固;组织部分人员随时听候调度;要求所有人员严格遵守项目所要求的纪律,听从指挥。
救护组组长立即组织人员将救护伤员可能所需医药物资运送至
出事地点,成立临时救护所;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伤员做临时有效的救护;组织人员将伤员安全、迅速转运到医院;随时反馈伤员的救护情况。
通讯联络组组长打电话到急救中心,让医院作好接受伤员准备;
调动能调动的车辆随时等候。
项目经理在第一时间向分公司有关部门或公司领导汇报情况。
②事故中期
分公司经理根据紧急抢险组组长反馈的信息了解伤亡情况及灾
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大小决定是否需要请求公司或社会援助机构的帮助。
如果决定需要公司或社会援助机构的帮助,先打电话向公司说明事故的严重程度,存在的具体困难,所需的物资和人力的数量,请示公司是否需要求助社会援助机构,如公司决定无需求助社会援助机构,公司援助物资和人员立即赶到,项目经理应继续指挥项目实施抢救,在待援助同时随时将现场进展情况反馈公司领导。
如果公司决定可以求助社会援助机构,项目经理通知通讯联络组:与社会救援机构取得联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大小、事故的性质,并请求援助;将与援助机构联系的情况随时反馈到分公司。
通知疏导警戒组:保持道路畅通,作好迎接援助机构车辆的准备;将现场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给分公司经理,以便做出相应调整。
通知抢险组:如果灾情过大,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人员伤亡,应积极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现场,等待救援;在灾区与安全区之间组织人员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安全区变成灾害区。
③事故后期
事故控制后,分公司经理通知抢险组: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组查明原因;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组织人员积极恢复生产。
通知抢救组:了解伤员情况,及时反馈情况;了解伤员家属家庭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偿。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预防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广泛开展事故原因分析教育活动,教育项目所有人员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向公司汇报事故的经过和处理情况。
发生事故时的紧急联络图:详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