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由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开始的经济危机,像恶魔一般袭击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陷入了“大萧条”“大恐怖”的危机之中,工厂倒闭,农户破产,经济一片混乱,到处是失业和饥饿。
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就任美国总统。
他实行新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走向复苏。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孕育着经济危机因素的增长。
其中,财政信贷是当时美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股票发行面额大大超过社会上的资金,以致潜伏着巨大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跌,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暴跌,一些主要股票的市值下跌了近40%。
股票的暴跌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先后有10万多家企业破产,半数银行倒闭,失业工人占全国工人的1/3以上。
农业也出现危机,“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使100余万农户破产。
经济危机使大批工人和农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各城市的“贫民窟”迅速扩展,用破铁皮和木板搭建的所谓“胡佛小屋”随处可见。
因此,当时在任的胡佛总统被人们形象地讥为“饥饿总统”。
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
其中,美国和德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直到1933年以后,这场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依然缓慢而沉重。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了尽快摆脱危机,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先后颁布了《产业复兴法》等70多个法案,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出生于一个巨富家庭,曾因参加一次森林火灾的扑救,过度疲劳,又下水游泳,患上了脊髓灰质炎,致使下肢瘫痪,永远离不开双拐和轮椅。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作为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
罗斯福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
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新政”对中低阶层和劳动人民也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
成立“国民工程管理局”,解决了400万失业者就业;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失业保险、老年保险,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
“新政”使美国从经济萧条中起死回生,到1935年,美国国民总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150亿美元,工业生产指数、就业指数及工资总额指数等都明显增加。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