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
自然保护区学
实习报告
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学生姓名:唐洋洋
学号:080903110082
指导教师:粟海军、祝小科、刘济明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5日
2010——2011 年第2 学期《自然保护区学》实习报告
班级: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1 姓名:唐洋洋学号:080903110082
学分:1 学分得分:
实习时间:2011 年5月16 日至20 日
实习地点:贵州省赤水市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十丈洞、四洞沟、红石野谷等丹霞地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带队老师:粟海军、刘济明、祝小科
报告题目:赤水主要生态旅游资源评述
前言:
保护区与旅游区的综合实习是对我们专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与体会,能让我们对旅游规划与保护区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更加专业,更加全面。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

之所以选择赤水作为我们这次综合实习点,是因为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素有“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其特性符合了我们实习中对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地域性的基本要求。

从5月17日开始,我们分别去了十丈洞大瀑布景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大同古镇、红石野谷景区、四洞沟景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桫椤自然保护区与丙安古镇,其中不少地方都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宏伟壮观与丰厚浓郁的历史沿革,在每个景点及保护区,都有其让人为之惊叹的亮点,让我们在旅游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在这里,我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分析对象来探讨赤水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

一、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评价
1)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在贵州省赤水市葫市境内,距离赤水城区40公里;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其中楠竹面积3200公顷,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

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天然佳景。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竹类12属40多种及2个竹变种的各类竹子。

竹的属种很多,姑且不说慈竹、斑竹、水竹、甜竹、苦竹等为人们熟知竹类的数量,仅就赤水特有种属的箐竹(方竹属,又称“金佛山方竹”)、西凤竹(短枝竹属)、赤水玉山竹(玉山竹属)、扒竹(悬竹属),以及红壳箭竹、刺箭竹、小箭竹(箭竹属)等而言,就有数十万竿。

其中的赤水玉山竹、刺箭竹和红壳箭竹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是新近考察发现的珍稀竹种。

而数量最多的就数楠竹了,赤水楠竹分布广,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年生产楠竹400万竿,尤以葫市、楠竹林海一带最为集中
连片,是贵州和我国西南地区的楠竹生产基地,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

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

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

当登楼凭栏远眺,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

竹海一景
2)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金沙沟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距赤水城区40公里,紧依赤桐公路,傍临赤水河,地处红军长征路,系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递降的过渡地带,海拔290~1730米。

公园内年均气温17.7℃,降水量1200~13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大于84%,是世界上唯一的侏罗纪地球史迹自然生态园林。

侏罗纪公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生态旅游、回归自然、领略远古风貌,面积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

它是世界上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目前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

自然保护区
面积133平方公里。

第四纪冰川期
后,庞然大物恐龙等古生物在地球
上绝迹,原本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
的桫椤也濒临灭绝,仅有少数在某
种特定的环境中侥幸残存、繁衍了
下来,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珍贵的冰
川前期古生代植物,被誉为“蕨类
植物之王”、科学研究的“古生物
活化石”、“最后的侏罗纪生命”,
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而这“最后的侏罗纪生命”目前在
世界上最具规模、保存最为完好的
地方就是我国的赤水,赤水因而也
被人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其中,核心区55平方公里,缓冲
区40平方公里,实验区38平方公
里。

自然保护区海拔最低点金沙沟
蜂桶岩311.5米,最高点幺栈沟葫
芦坪1730.1米,海拔落差悬殊,
丹霞绝壁峭立,流泉瀑布密集,自
然生态原始古朴,野生动植物种属
丰富,珍稀保护动植物生存良好,
是一个植物蘩茂、物种丰富、自然
环境良好的圣洁之地,也是开展生
态旅游、科研教学的理想基地。

二、生态旅游产品分析评价
1)景区规划设计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

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

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

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

当登楼远眺,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
尽收眼底,且景区内认为建筑除观海楼和步道外别无其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然韵味的和谐不被认为建筑打破。

桫椤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的严格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科研的保护地。

其区划分为了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根绝这三个区域不同用途的区划,公园内开辟了甘沟、大水沟、两岔河三个景段供游人观光游览,不过面积仅为38平方公里,以“古生物活化石”桫椤为主体景观,景区内也仅修筑了步道,且只允许有人在甘沟游览,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这唯一的桫椤活化石不被破坏。

2)生态旅游项目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充分体现了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旅游项目特性,最基本的旅游项目就是自然的生态观光,徒步游览,休闲放松。

在这里不但可以领略茫茫竹海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可以买到很多种类的竹制品,这不但为老百姓带来了收入,而且对竹海公园也起到了宣传广告的作用。

桫椤自然保护区是集观光、探险、教育与一体的典型的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树木林立,其风光的原始特性尽收眼底,在里面还有很多知识性的宣传,可以让游客了解更多关于桫椤与景区的知识与历史。

3)生态旅游线路
赤水境内所有景区都有一个特点:路现场。

实际上,旅游就是一个求新求奇的过程,在景区游道线的安排上很有讲究,忌走回头路。

在生态旅游线路上,竹
海公园范围广阔,有不同的
线路通向各自的景点,尽量
形成环线,来去都可以观赏
到不同的景致。

桫椤自然保护区由于
处于峡谷内,地势较为狭窄,
为了更好的保护区域内的
植物、生态环境,只修筑了
一条线路,不过每段线路的
可玩儿性都非常强,原始的
桫椤、巨大的楠竹、潺潺的
小溪、还可以透过清澈的溪
水看见小鱼小蟹。

三、旅游规划设计评述与保护性开发措施评价
1)规划设计评述
旅游规划设计评述就是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市场分析、要素安排的计划的评述,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两个大层面的评述。

其中发展规划一般更宏观一些,开发规划则具体一些。

从生态旅游规划的设计的原则来看,其最大特点有这几条,在自然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控制减少路径,使游客只使用特定的旅游路径网络,提倡步行;小而美,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越少越好;局部开放与管制,并非将整个保护区全面开放,而是开放较不敏感的地区,而且要好好管制游
客活动范围,避免伤及为开发区域;适当链接当地文化与环境;强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意识;在旅游过程中达到学习与教育的目的等。

通过对竹海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学习性的观光游览后分析可知,两个景区的规划设计与发展
都比较符合以上几点标
准。

首先,两个景区都
尽量不修建人工建筑,
仅仅修筑了少量步道作
为游人的参观途径,做
到自然就是和谐的美。

第二,景区在相应
的地方上设置了中英文
结合的讲解说明设施,
如景区、植物的特性种
类、形成与历史等,不
仅方便中外游客在游览
中学习,更有利于在人们心中形成和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在桫椤自然保护区仅开放了甘沟景段供游人观赏,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不被认为的破坏,这点充分体现了保护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加重要的原则。

第四,在景区内看不到商业化的氛围,只有少量本地百姓进行特产的售卖,这不仅保持了景区自然原始的氛围,也可增加当地百姓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保护性开发措施评价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

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点。

我们应该做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

竹海森林公园和桫椤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其开发及保护性措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最直接的就是其浓郁和谐的大自然气息,做到了最低限度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在还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寓教于乐,这也是非常有利于对景区保护的措施,让游客受到教育,对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等。

四、以保护地体系理论对比评价竹海公园与桫椤保护区在生态旅
游资源开发上的异同
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

在我国,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林部分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其中桫椤自然
保护区属于自然保护区,而竹海公园属于风景名胜区。

下面就保护地的分类、特点、性质等方面来阐述两个景区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
1.从开发保护上看,两地都以保护地的自然风貌为基准,最大限度的发展其生态效益,通过收取门票来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但通过其寓教于乐的
宣传教育作用,更加体现了其社会效益。

2.从类型上看,两个景区都是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着典型的丹霞地貌,此类生态旅游资源比较少见。

3.两个景点都属于国家级的,在重要程性上为赤水打响了知名度,结合其它的景区共同为赤水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不同点:
1.从保护地类别上,竹海森林公园属于主要用于生态系统保护及娱乐活动
的保护地,而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主要用于科研和保护自然荒野
面貌的保护地。

2.从游览景观上,竹海公园主要看点是楠竹,连绵不绝的竹林给予视觉上
的震撼,桫椤自然保护去主要要桫椤为主,作为古生物的遗留种,让游
人更加看重其保护、教育的价值。

3.在旅游规划方向上,竹海公园主要是休闲、健身以及带有一定生态系统
保护性质的保护地,桫椤自然保护区则是以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
保护“活化石”桫椤和用于科研的保护地,顺带开放局部地区作为休闲
游览、教育宣传的用途。

4.从严格的旅游角度上看,完整的旅游应该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为一体,竹海公园在这上面开发的比较完整。

桫椤保护区只开发了小部
分区域来供游人进行探索、知识性的游览,以科研、保护为主。

其商业
模式只有收取门票,但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稀土资源资料汇编经济活动,它体现在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与损害。

研究赤水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保护对策,对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状:
赤水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观以瀑布、竹海、湖泊、森林、桫椤、丹霞地貌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五大特色。

目前已对游人开放的景区有: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五柱峰、红石野谷、中国侏罗纪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以及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红军长征遗址等人文景区。

另外,天台山、九角洞、月亮湖、九曲湖、长嵌沟、仁友溪、月台、宝源、盘龙等景区等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目前,赤水市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生态经济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和旺盛
的后续发展潜力。

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不足,景观浪费严重
赤水市的生态旅游目前开展的主要是一般的休闲观光旅游,主要景观为瀑布与。

而丰富多样的竹林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旅游资
源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整个旅游区域应有的游览价值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景观重复建设较多
赤水的燕子岩,十丈洞和四洞沟的每个景区都有很多瀑布,且行走路线都很长,对游客造成一定的心理和视觉上的疲劳,景观虽比较宏伟但比较
单调。

3)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资源破坏严重
旅游开发及游客的活动已对景区内的植被、土壤及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部分游客没有按设计游道行走,对林地的任意践踏,
已在竹林内出现一些线状或斑块状的裸露地,土壤衰退,进而新竹数量减
少、生长能力下降。

个别游客甚至偷挖竹笋、在竹秆上刻字留念,严重影
响竹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与观赏性。

景区内的废水没有经过排污管道而直接
流人四洞沟,使溪流水质下降。

4)游客素质较低,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景区的游客主要为一般休闲观光客,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等都有较大差别,游客素质参差不齐。

5)交通相对不便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赤水的进入条件分为两个方面:区内交通
好,区外交通差,即小交通好,大交通差,外交通无机场、无铁路、无高
速公路,水运也没效率。

使得游客到赤水旅游,都得经过长时间的车程旅
途,身心比较疲惫。

结语:通过这次实习,不仅在娱乐中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也使我进一步了解生态旅游的方方面面。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缺一不可,赤水政府与人民如何将这六大要素配合起来送到游客面前,让游客在赤水得到合理的安排、舒适的游览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

同时我相信赤水由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理条件,赤水旅游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述评李宏吴东亮2010.12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步骤、对策的探讨施云燕2006.05 贵州大学
3.赤水四洞沟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张琴2005.02 西南林学院竹藤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