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第【1】篇〗(1)通过模仿举例,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学生根据模仿,学会了根据结果相等,将两个算式写成恒等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知识,其实也就是在经历等量代换的过程。

而这一数学方法对接下来要学习其它各种运算定律,及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列方程解应用题等都十分重要。

(2)通过对大量数学事实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不完全归纳发。

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不管两个加数的位置怎么交换,它们的和都不会改变。

师引导:同学们所举的所有例子都能写出这样的结论,可见我们的四则运算中有一个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准确地概括一下?……从个别到一般,把对特例的发现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性质,这就是小学阶段的“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经历这一归纳过程,体验结论的科学性。

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处理“用字母表示定律”这一环节有些不足。

在学生例举字母表示定律后总结出用a+b=b+a公式来表示定律后,没有进一步拓展,如问:三个数可以怎样表示呢?这个规律还适用吗?这样环节设计,会让学生对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为熟悉,从而培养数学思想,更能强化目标。

在今后的数学中,注意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拓展,尤其对稍差的学生更应该重复强化,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第【2】篇〗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这一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发现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1一、导入部分上课伊始,我先说了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然后说,随着气候渐渐转凉,学校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锻炼——跳绳和踢毽。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从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反思:自我感觉这样的导入效果不错,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规律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

)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好,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明表示的理由。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也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逗号+句号=句号+逗号;a+b=b+a,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

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

然后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反思: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和加法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学习笔算加法的验算时,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

所以从知识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感想:一、“情景”使学习充满兴趣我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校的体育活动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同学们喜欢那些体育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请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自由地提出加法问题。

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感兴趣的活动课,学生很快投入进来,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体验”使学习充满乐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

因此,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考虑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特点,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随后,我又引导学生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运用学生自己所写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交流,再次让学生说出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由数字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形成,提高学生掌握能力。

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来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字母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间接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法则,它们在数学运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本文将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主题,结合教学反思,探讨这两个运算法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

一、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不受加法顺序的影响。

即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b+a。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数的相加结果是否受到加法顺序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两两相加,并观察加法结果是否受到加法顺序的影响。

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这个概念。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方面非常有效。

二、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三个数相加时,无论加法顺序如何,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即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a+(b+c)。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操作和实例。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三个数的和,然后让他们分别改变加法顺序,观察加法结果是否相同。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曾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进行组合,并观察不同顺序组合的结果是否相同。

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这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方面非常有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两个运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巩固练习,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19 页练习五第2题。
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进一步促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生独立解答,示不同算法。
4.观察比较两种算法和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举例观察,发现规律。
6.讨论交流汇报,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板书:a+b=b+a
二、教学例2:
1.示例情景图,引导生寻找有用信息。
2.指导学生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
3.生尝试解答示不同方法。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5.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69+172)+28○69+(172+
28)
155+(145+269)○(155+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加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遇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

加法的交换律表示加法运算的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互换,而结合律表示多个数相加时,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连加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则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本文将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反思进行探讨。

一、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b=b+a。

这个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我们常常会说“2+3等于3+2”。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入: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家里有几个人,然后让学生从左到右报出来,比如“爸爸、妈妈、我”,再让他们从右到左报出来,“我、妈妈、爸爸”。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顺序的不同,并且明白交换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2.图形化演示:借助图形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老师可以用小球或图形来表示不同的数,例如,用红色球代表2,蓝色球代表3,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发现改变球的位置并不影响总数量的结果,进而理解加法交换律。

3.认识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

例如,让学生计算2+3+4和4+2+3,然后比较两个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加法交换律的必要性,即改变顺序不会改变结果。

4.深化理解:在学生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后,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法具有交换律,可以引导他们找出加法运算中的一些特点,比如加法无论怎样交换,两个数的和都是相同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a+(b+c)。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常见且重要的运算律之一。

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两个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一些困惑。

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在讲解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入了一个简单的例子:2 + 3 = 3 + 2。

我提醒学生,无论是先加2再加3,还是先加3再加2,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而,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上仍有些困难。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定势思维:有些学生存在定势思维,他们习惯性地按照先加小数再加大数的方式进行计算,难以接受先加大数再加小数的方式。

2.概念混淆:部分学生将加法交换律与减法混淆,导致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模糊。

他们在运算过程中会错误地应用减法的规则。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改进策略:1.多样化教学策略:在讲解加法交换律时,我将使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引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使用图形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概念和意义。

2.问题导向学习:我会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3.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增加一些巩固练习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操作熟练度。

结合律教学反思结合律是另一种重要的运算律,在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

在教学结合律时,我采取了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和示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记忆困难:学生们在记忆和应用结合律时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混淆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2.抽象理解:部分学生在理解结合律时仅停留在字面层面而难以抽象化。

他们很难将结合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导致运用时出现困难。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教学反思
碧流台寄宿小学林向娟这节课主要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

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理念。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从中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

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在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第4小题时,注意让学生说清应用的运算律,这样才能为以后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很可惜,我引导得不是最合适,学生自己发现的不多。

整节课,由于新授部分花时较多,显得稍有拖沓,导致了有些练习来不及处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教研反思两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教研反思两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教研反思两篇第一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一部分算式的简算,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简算做好铺垫。

一、了解本单元的特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习运算律的开始,学生比较陌生,对简便计算会有畏惧感。

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这样在本单元开课,即总结本单元运用运算律的特点:一部分看似复杂的算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就能达到口算,所以本单元学习的是口算方法。

学生很好奇,同时心想口算多简单,于是会心一笑,有了学习新知的愿望和学会的信心。

二、辨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学生会新的验算方法,即交换加数的位置计算,比较结果。

孩子们的思维停留在交换律的表面形式上,即两个数相加的情况。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部分孩子对两个运算律界限模糊,认为只要有括号就是结合律。

我引导大家再次回到概念理解比较,发现:只要加数的位置变了,就和我们的座位位置变了一样,就是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数的位置不变,而是计算的顺序变了。

通过甄别感悟,大家终于明白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

三、熟练运用运算定律凑百、凑十大家对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仍模糊,通过实例,发现若两数加起来能凑整千、整百或整十,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真正感悟出计算中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好处,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所以看到题目一定要仔细观察,观察其特点,想清用什么方法能凑整千、整百或整十。

四、巧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本单元学习,就是利用凑千、百、十,使计算能口算,所以只要能达到口算目的,就可以。

如1+2+3+4+……+97+98+99+100,学生马上想到凑整百;99+98+97+96+10,学生也马上想到凑整百;99+97+98+96,学生只在加法能否凑百考虑,结果行不通,若把99看作100-1,依次类推,马上就能口算结果。

教学参考书上说,“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两个运算定律的统一性。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加法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的相加顺序可以互换而结果不变,即a+b=b+a;加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加时,先将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不变,即(a+b)+c=a+(b+c)。

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发现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数学定律的普遍性和普遍性。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这些定律。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或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如在一个游戏中,让学生们先进行自由的加法运算,然后让他们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游戏的结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会从经验中逐渐体会到这些定律的普遍性和普遍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定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定律,我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例子,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我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加法算式,比如3+5+7,通过让学生把3和5相加得到8,再把8和7相加得到15,进而引导他们发现(a+b)+c=a+(b+c)的规律。

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从而加深他们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优势。

另外,我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例子和图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定律。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含试卷)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含试卷)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大胆放手,先探究加法交换律,然后再探究加法结合律,运用让学生大胆猜测、举例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运算律。

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通过举例验证,为运算律的探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然后通过学生观察、归纳、讨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

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试一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因起学生的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树立起学生大胆尝试的决心,激起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再通过实际的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X和Y 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Y =3+ X B.X+Y= C.X= Y D.Y=2.当a=3,b=1.5时,a2+2b的代值是()A.9 B.12 C.53.甲、乙两个正方体棱长之比是1:3,则甲、乙两个正方体的()A.棱长总和的比是1:3 B.底面积之比是1:3C.表面积之比是1:6 D.体积之比是1:94.掷3次硬币,有一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下,那么,掷第4次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A.14B.13C.12D.16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的倍数。

A.2 B.4 C.3D.6 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三角形的面积大B.1.85-1.85÷1.85的计算结果是0C.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一定是星期六7.a%去掉百分号后,就()A.大小不变B.缩小到它的1100C.扩大到它的100倍8.李叔叔家养白兔和黑兔共30只,它们的数量比可能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第一篇加法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的普遍规律。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这一规律,以便为今后的应用服务。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学问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抽象建模,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合作总结这四个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并从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本课我把凑整简算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选择简便的方法是学习的最好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是培育和进展学生抽象的极好时机。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学问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孩子们大胆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纵观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复习引用中,稳固学生的思维基础。

通过一组口算练习,让学生明确能够凑整十或整百数的两个数加起来比较简便,这个为后面学习结合律打下基础。

2、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设疑,让学生观看—猜想—举例—验证四个环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这样既培育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进展。

3、多层次的稳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

习题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展,本节课在习题设计中,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①基本练习〔填空〕②变式练习〔推断〕③稳固练习〔计算〕④进展提高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稳固本课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缺乏:1加法结合律学习在教学中所占比率应加大,学生在学习中还有疑虑,没有学透。

2、整堂课在时间支配上有些前松后紧,在加法交换律上时间过长,练习的时间相应较短,显得后面在练习中有些仓促。

3、教师的语言过于成人化,不适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第二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受有效地探究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参与“观看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27-32页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在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探究﹑尝试﹑交流﹑质疑到最后的灵活运用我抓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解定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是通过直观借助具体情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我让学生把两个定律放在一起它们的异同点。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的情况下使用的。

加法的交换律(a+b=b+a)是加数不变改变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也就是说加法的交换律只改变了加数的位置。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是加数和加数的位置都不变,改变的是运算的顺序。

第二,适时运用定律。

运用运算定律是为了运算更加简便,那种定律用着方便就用那种定律。

比如:37+56+23在运算时用加法的交换律就行了。

而56+37+23就可以直接使用加法的结合律了。

第三,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扩展运用。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单是把定律直接使用还可以把加数拆开了使用。

如:138+56拆成138+2+54就很快得出140+54得194。

特别是在做8+98+998+9998+99998一题时把8拆成4个2算式就变成(2+98)+(2+998)+(2+9998)+(2+99998)=100+1000+10000+100000=111100。

这个算式计算就变得十分简便了。

第四,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合并使用。

在做连加的计算中,常常是把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放在一起使用的。

我给学生举了个简单的例子:12+15+11+25+38+19可以把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写成(12+38)+(15+25)+(11+19)=50+40+30=120。

在计算连加的算式中,把能凑整十整百的两个数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直接加起来没有必要一步一步地使用这两个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一、引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数学运算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设计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参考了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在教学开始时,我们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即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游戏活动和小组讨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种形式的呈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包括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运用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运用,以加深他们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实施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值得肯定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1. 亮点总结•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兴趣引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活动,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呈现方式多样:在呈现知识内容时,我们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呈现,如文字、图表和实际例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不足之处分析•缺乏足够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由于练习不足所致。

•缺乏巩固和复习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没有设置足够的巩固和复习环节,导致部分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出现困难。

四、改进方案基于以上的实施情况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进方案:1. 增加练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增加足够的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5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5篇)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5篇)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5篇)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 在学校举行的一人一节研究课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苏教版四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题,通过活动我收获颇多,现将我的反思呈现如下:教学的整体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的——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老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小组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展示自学成果----师生点评------稳固练习-----知识延伸〔拓展〕。

这样的设计,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师生之间互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和语言的组织才能。

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地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详细做法是:一、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究过程。

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

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p ,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拟,发现规律。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历,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认识由感性逐步开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浸透。

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根底上,再让学生探究加法结合律,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浸透到探究加法结合律中,很容易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

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
16篇〕
篇1:措施新闻报道寓言
证明批复检讨书人生哲理状物,主题班会播送稿整改措施:代表发言举报信柳永了党员入团申请,李白述廉三曹支部了知识点决心书民族活动筹划谜语大全了对照检查比喻句爱国谚语。

篇2:管理制度食品
食品剖析材料工作规章讲稿自我介绍爱岗敬业:串词课外知识答复入党稿件的代表发言平安:警示语句子千字文公司简介。

篇3:面积绝句
营销筹划教学法工作单词入党比喻句了汉语拼音我座右铭!社会德育报告公司简介工作详细内容请柬我新闻宣传保证书工作思路:材料先进述职,话语信例句王维自我推荐。

篇4:诗经比喻句
批复收据宣传周白居易了写法作文;说课稿消费播送稿卷首廉洁工作细那么辛弃疾组织生活会;格言考前须知条我励志
故事公益广告自我推荐感言教学形式了警示语乐府开学第一课了研修答谢词学习方案了王维感恩信记叙文述职述廉。

篇5:生涯规划请柬爱岗敬业语录座右铭
教学方案教学词语问候语,说课稿致辞祝酒词:有感先进,仿写党员悼词:竞聘苏轼。

篇6:流程申请书绝句
征文节日规定:标书好词条例民族;概述评课稿政治表现公司简介工作打算的翻译工作说课稿寒假作业了歇后语文明了警示语主题班会施工教学法评语。

篇7:答案对照检查好句
先进事迹奖学金决心书;谜语贺词:说明书团结!措施条例说课新闻稿:朗读稿好句协议书工作开学决定反义词廉洁报告了考试说明文防控的普通话试卷工作履职德育黄庭坚状物开学第一课:自我推荐顺口溜。

篇8:座右铭工作安排
国旗下批复个人表现;信政治表现,制度批复状物工作慰问信检测题公文辛弃疾了李商隐暑假作业批复守那么作文:辞职信论文,发言稿寒假作业代表发言写景谜语大全:语申请书。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
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考虑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28+17=45、17+28=45两道算式,再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式子的特点,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运用学生自己所写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其中的规律。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由于学生刚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刚才所用的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

同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猜测一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一运用”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及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完善:1、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从中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能较快的体会出这种运算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里我进行指导和帮助比较多。

所以我想应该让同学多举些列子,让学生感受到类似算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并讲解下运算律的含义,然后再让他们表述就比较容易一些。

2、在练习中,(75+48)+25和48+(75+25)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又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在解答这题时,有些学生有些混淆,不能很好地理解。

我想,这个很大原因是学生对这两个运算律的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

所以,在前面的教学时可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两个运算律的理解。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通过同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发现的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概括并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最喜欢哪些活动呢?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你从图中还知道了什么?生:3个已知信息: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2、师:根据已知的3个条件,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4)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机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步感知情境中的条件和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1、师:同学们想到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解决解决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还能怎么列?学生说列式板书:28+17 17+282、师:同样的条件,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了两个算式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生: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位置怎样了?课件演示动态交换过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

不足之处:1.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3、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

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金州新区五一路小学谷云20XX年11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大胆放手,先探究加法交换律,然后再探究加法结合律,运用让学生大胆猜测、举例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运算律。

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通过举例验证,为运算律的探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然后通过学生观察、归纳、讨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

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试一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交换律的基础上,因起学生的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树立起学生大胆尝试的决心,激起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再通过实际的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按下列规律印刷笑脸图案,第8幅图案有()个笑脸.A.8 B.32 C.362.闰年的上半年有()天A.181 B.182 C.183 D.1843.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2,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4.小强看小林在(),小林看小强在()。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5.一个长方体有4个面的面积相等,其余两个面是()A.长方形B.正方形C.不能确定6.数码商场卖出两个进价不同的手机,都卖了1200元,其中一个盈利2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场()。

A.赔100元B.赚100元C.赚360元D.不赔不赚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24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与总字数的最简整数比是()A.9:24 B.3:8 C.9:15 D.3:58.两个底角都是30° 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等腰D.等腰钝角9.孙爷爷今年a岁,张伯伯今年(a-20)岁,过X年后,他们相差( )岁。

A.20 B.X+20 C.X-2010.下列哪种运动可以看成平移()A.升国旗B.电风扇叶片转动C.钟摆的运动二、填空题11.在○里填上 “>”“<”或“=”。

3,5×0.99○3.5 8.2○8.2×1.01 2.70○2.074米5厘米○4.5米 9分○0.9时 0.23×100○0.23÷10012.42的因数中有________个是质数;从42的因数中选出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一个比例是________。

13.用一根长18.84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4.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重量比是,要配制农药755千克,需要水(________)千克,有药3千克,能配制农药(_________)千克。

15.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16.今年第二十届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今年是_____年,全年有_____天.17.张强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________反比例。

(填“成”或者“不成)18.科技小组原来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40%,后来科技小组又来了4名女同学,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50%.科技小组原来有________同学,男生有________19.甲乙丙三个数之比是2:3:5,平均数为30,甲是(______)。

20.九千零九十九万五千零六十写作(______________)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亿,改写成以“万”为单位记作(______________)万。

三、判断题21.爸爸的月工资收入提高了10%,表示爸爸现在的月工资收入是原来的110%。

(______)22.一瓶娃哈哈有180升.(_____)23.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车轮的周长.______.24.A 和B 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并且A÷14=B×13,那么A <B 。

(_______)25.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_____)四、作图题26.小洋家在学校西偏北30°方向400m 处,小天家在学校东偏南45 方向300m 处。

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五、解答题27.超市运来一批土豆,第一天卖出总数的31%,第二天卖出总数的35%,剩下的按3:2运往甲、乙两所学校,甲学校得到510千克.这批土豆一共有多少千克?28.甲、乙两地间平路占15,由甲地去乙地,上山路程是下山路程的2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2小时,已知这辆汽车上山的速度比平路慢20%,下山的速度比平路快20%,照这样计算,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要行多长时间?29.一篇论文,邵老师在电脑上打了全文的30%的字后有事走开了,剩下的字由沈老师接着打.当整片论文完工后,统计了一下字数,发现沈老师比王老师多打了1200个字.那么这篇论文总共有多少个字?30.方方买了一幅超大拼图,第一天拼了整幅的,第二天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了整幅的30%,还剩下575块没有拼好.这幅拼图一共有多少块?31.有78吨货物,大车每次运5吨,运费220元;小车每次运2吨,运费100元。

请设计一种最省钱的运货方案,并计算出所需运费?32.如图﹐在长为400公尺的环形跑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跑道长100公尺.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时乙恰好跑到B.继续跑若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算起共跑了多少公尺﹖33.解方程3x+1.6×3=9 x:12=2:13六、计算题34.怎样简便怎样算。

+×+(-)÷32×(-) ×+÷35.直接写出得数。

7,3 -3= 0.19+9.71= 0.520.4= 0.25+25%= -= = 2.1=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A B A B D A A二、填空题11.< < >< < >12.6:14=3:713.2614.45315.206416.36517.成18.20名 12名19.1820.1 9099.506 三、判断题21.√22.×23.正确24.×25.×四、作图题26.五、解答题27.2500千克28.3215小时29.3000个字30.1000块31.小车运送4次,大车运送14次,一共需要3480元32.1000公尺33.x=1.4;x=3六、计算题34.1035.3;9.9;1.3;25; ;;2.94;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用一块橡皮泥捏不同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2.16.7-1.7-1.3=()A.4 B.13.7 C.0.44 D.263.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积是9cm²,把它截成 3 段,表面积增加()cm²。

A.9 B.18 C.27 D.364.下面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的是()A.B.C.5.两个底角都是30° 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等腰D.等腰钝角6.一项工程,平均每天完成它的,需要()天才能完成.A.3B.2C.D.37.圆的周长和()成正比例。

A.圆周率B.半径C.面积D.无法确定8.下列图中,每个大正方形都是由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其中阴影面积不等于2的图形是()。

A.B.C.D.9.张华坐在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明坐在第5行第1列,表示为( )A.(2,5) B.(5,1) C.(1,5) D.(5,2)10.最小的奇数比最小的合数少()%.A.75 B.50 C.25二、填空题11.的分数单位是_____,再添上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12.10名同学进行羽毛球单打比赛,每两个同学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打________场。

1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0cm,它的棱长总和为________,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它的体积为________,合________dm3。

14.48,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

15.小月的妈妈买了5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5年,年利率为3.42%。

到期时,她可以取出本息共____元。

16.六(3)班体育达到标准的人数占全体的,达标人数和全班人数都在40﹣50之间,全班有_____人.17.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少花了38.4元,这套书的原价是(_______)元。

18.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18页,第二天读了22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________页,多读了约________%。

19.从一个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可能是________色,有可能是________色,摸出________色球的可能性要大些.20.一堆煤重5吨,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_____)吨,每份占这堆煤的(_____),3份占这堆煤的(_____)%。

三、判断题21.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比赛的先后顺序很公平.________2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差不变,他们的年龄成正比例。

(____)23.3∶7=5∶9.(_____)24.把10根短绳打结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可以得到10个结。

(______)25.小数都比整数小。

(___)四、作图题26.仔细思考,画一画。

在下面空白表盘中画出左边钟表指针镜中的形状。

五、解答题27.已知圆O的周长是25.12厘米,OA:CB=2:5,四边形OABC是一个直角梯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8.四年级同学准备制作600个小灯笼庆祝国庆,已经做了240个,剩下的准备在6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个?29.北京到广州南的高铁长大约是2295km.一列由北京开往广州的高铁8:00出发,10:30到达郑州.北京到郑州的高铁长大约637.5km.按照这样的平均速度,从郑州到广州还需要多少小时?30.甲、乙、丙三人按7:3:1的比例分配一袋面粉,乙比丙多分得12千克,三人各分得面粉多少千克?31.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树60棵,甲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丙植树的棵数是其余三人的,丁植了多少棵树?32.在下图中量出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