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培优检测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培优检测卷
(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24 分)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的文化标识,是各民族的共有记忆,也是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
学校开展了“探寻中华符号,解码文化底蕴”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在科技中探索未来】科技推动发展,人文展示底蕴。
下面是小语写的一段感想,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只有交流互鉴,才能为科技的发展带来力量;只有相互启迪,才会让每一个文明都熠.熠生辉。
历史在一次次告诉我们,闭目塞.听,再领先的科技都会停滞不前;闭门造车,只会遗憾错过时代的机遇。
中国空间站同意其他国家的科研项目选入中国空间站项目,“FAST”向世界全面开放……中国用参与全球化的创新科技成果回溃世界,投桃报李,是大国应有的担当和对人类负责的态度,也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
在开放合作中,中国的科学重器将更好地发挥效能,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家也可以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道交流互鉴,为人类的科技发展注入无穷的力量,感知中国梦,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交荣谱写新的篇章。
1. 请确认感想中加点字的读音。
(2 分)
(1)熠.熠生辉(A. yìB. lì)( ) (2)闭目塞.听(A. sài B. sè)( )
2. 校对这段感想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2 分)
(1)回溃.( ) (2)交荣.( )
【任务二:在诗文中体悟思想】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吟咏诗文名句,可以收获力量,涵养生命。
在诗意盎然的交流中, 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文句子, 更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深邃与博大。
3. 请你参与经典诗文默写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 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6) 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
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7)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你的心情。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陆游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任务三:在自然中感受秩序】大自然时刻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4. 下面是文文写的一段描述性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练习。
(6 分)
①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之一。
②地球被厚厚的
大气层包裹,大气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称为风。
③风拂过了沧海桑田,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让海棠“绿肥红瘦”,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
④___________,风既没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为,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填入第④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
B. 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
C. 所以在小说《西游记》中
D. 特别是在小说《西游记》中
(3)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③句中的“绿肥红瘦”的双引号应该去掉。
B. 第②句中加点的“每”字的第三笔是横折钩。
C. 第①句中加点的“最”字是副词。
D. 第④句中的关联词“既……也……”表转折关系。
【任务四:在作品中见证成长】阅读经典名著,可以益智增慧。
小语在收集名著中关于“成长”的资料,请你参与,一起完成任务。
5.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上走过了很多山,这些山见证了孙悟
空的成长历程,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写书中的某座山对孙悟空的
成长的促进作用。
(4 分)
示例:花果山。
孙悟空在花果山生活,后来觉得人生无常,于是寻师学艺,以求长生之道。
这体现的是孙悟空已经认识到“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二、阅读(共14 小题,计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8 小题,计30 分)
(一)[2023 南通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 ~8 题。
(9 分)
材料一:
①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973 年出土于南通市区人防工地,为我国晚唐到五代时期越窑青瓷产品,被列为江苏省24 件国宝之一。
这件文物从出土之时就受到人们的珍视。
②此壶造型规整,浑圆饱满,通高约20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腹侧宽约15厘米,底径9厘米。
器物工艺精致,线条流畅。
壶身左右两侧和腹部各有一条凸起线;流呈直管状,在其相对处为一翘起羽状尾,尾下有一小孔;提梁下端与壶体的连接处,做成相对的龙首形,并在提梁与壶身多处适当的位置压印了圆珠纹;壶底为圈足,足墙较高,其内侧微微外撇,底面施满釉,足端露胎靠内侧边沿隐约可见支烧痕。
器身通体施淡青绿色釉,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
整个器具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雍容的唐代器物特征。
③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拥有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皮囊的形状,却在南方窑口烧造,体现了古代南北方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而论其艺术价值,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罕见的“秘色瓷”,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准。
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所赞誉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节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在博物馆邂逅优质文化资源
①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嘉年华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看展。
这是“博物馆热”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博物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案例。
②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
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了人们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
③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如今,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或是在馆中游览,或是在“云端博物馆”漫游,或是参与研学活动、学习相关知识。
文博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④激发博物馆的活力,需要用“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空间”。
浙江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上打造沉浸式体验,以原貌、原尺度立体标识展示,让宋韵走进寻常百姓家;山东青州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进行创作,并邀请观众参与互动……各地博物馆聚焦特点,做强特色,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观众的“打卡地”。
这启示我们,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就能靠“别具一格”汇聚起更多人气。
⑤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
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比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探索“无围墙”博物馆,将展览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
又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打造虚拟展览,将韩休墓考古现场完整呈现。
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期待各地博物馆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
(选自202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 小南同学想具体了解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向他
介绍一下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资料的步骤。
(3分)
7. 请阅读材料一,为文物制作卡片。
(3分)
8. <情境题>作为南通博物苑的一名小小解说员,你在南通文旅直播平
台与听众互动答疑。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完成对话。
(3分)
听众1:您好,我是一名文物爱好者。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是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你们有哪些好的做法能让更多老百姓去了解它,使文物“活起来”?
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众2: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
我从报纸上看到,近几年来,南通博物苑接待的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我想了解一下,产生“博物馆热”的原因有哪些?
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4西安铁一中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21分)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我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个果子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壁纸厂,原本客户要安排车子到车站接我,但我执意自己前往,下车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
空气很冷,山间静悄悄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的响声。
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捷地往前跳跃着,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
喜鹊引着我往前走。
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竟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③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的生灵,它不紧不慢地往前跳跃着,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
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以免把它吓走。
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歪着小脑袋不解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张开翅膀飞走了。
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将下车的站台留在了另一座山头上。
④“喳,喳喳,喳,喳喳喳……”喜鹊一连串的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了一挂鞭炮。
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
突然,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距我三五步开外的柏油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
这次它的动作轻灵且友善,我恍然大悟,它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⑤在那里,挺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
这个季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
那只花喜鹊落在枝头,不再理我,而是专注于枝头上的一个红柿子。
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下啄进去,又啄一下,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又跳到另一根树枝上,瞅准柿子的另一面,如法炮制。
我看得出神,驻足良久。
⑥“姑娘,你这是在看什么呢?”
⑦“看鸟。
”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
一位戴针织帽的老人从更深的树林里走了出来。
我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里的护林员。
⑧老人很和善,也很健谈。
他大概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
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
即便是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摘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⑨“为啥?”
⑩“留给鸟儿们过冬。
”
⑪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
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想到一树枇杷。
⑫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的一幢老房子里。
走进黑色的大门,院里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
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
令人垂涎。
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地争相分食。
原来,这才是一个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⑬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
刚下车我便得到了一只喜鹊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我对完成这次出差的任务也充满了信心。
⑭老人伸手摘下一个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
⑮我迟疑了一下,有点儿不好意思。
⑯“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柿子是什么滋味儿!”
⑰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地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爽朗地笑着,让人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9. 一只小小的喜鹊牵动了“我”的情思。
请阅读第②~ ④段,用简洁
的语言将下图补充完整。
(3 分)
10. 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4 分)
空气很冷,山间静悄悄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的响声。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11. 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喜鹊吃柿子的情景?(4 分)
12. 第段中,听了护林员的话,看到他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
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4 分)
13. 有同学建议把本文作为七上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觉得把
本文放在第一单元合适,还是放在第五单元合适?请根据表格内容说明理由。
(6 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己卯上元:即公元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②儋(dān)州:今海南省儋州市,作者于1097年被贬至此。
③民:指汉族。
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⑤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
⑥过:苏过,作者的幼子,随侍苏轼于海南。
⑦韩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
韩愈曾写诗述其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有老书生数.人来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中掩.关熟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舍已三鼓.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更欲.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放杖而笑”中“而”的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相委而.去
B. 人不知而.不愠
C. 博学而.笃志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2分)
(2)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2分)
17. 说说对文中苏轼“自笑”与“笑韩退之”的理解。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
(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 近体诗一般要避免重复用字,但本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
请
你结合下面的资料和诗歌内容,简要谈谈这种有意重复的作用。
(2分)
19. <跨学科>班级举办“诗歌配乐朗诵会”,小文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
基调的音乐为本诗配乐,请你帮他出出主意。
(2分)
三、作文(50分)
20. 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享受温暖;风雨交加的日子,我们需要坚
强;与你同行的日子,我们相互搀扶;孤单的日子,也自有别样的风景……走过无数个这样的日子,我们慢慢地长大了。
回头望望,哪段日子最让你难忘?哪段日子最让你感怀?
请以《最美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1)A (2)B
2. (1)馈(2)融
3. (1)君问归期未有期(2)便引诗情到碧霄
(3)险躁则不能治性(4)河流大野犹嫌束
(5)都开满了花赶趟儿(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1)示例: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2)A 【点拨】“风既没那么自由自在……操控着”与前文形成对比,
因此横线处的句子应有表转折关系的词语,“不过”表转折。
故选A。
(3)C 【点拨】A 项,第③句中的“绿肥红瘦”的双引号不应该去掉。
因为这里是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
B 项,“每”的第四笔是横折钩。
D 项,第④句中的关联词“既……也……”表并列关系。
5. 示例:五行山。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被压山下虽然剥夺了孙悟空的自由,但是也磨炼了他的心性,让他更加沉稳自律,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踏上了取真经,求正果的道路。
二、阅读
(一)6. 示例:小南,你可以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输入“南通博物苑
官网”,点击搜索,点击进入南通博物苑官网后,点击上方的“收藏”板
块,再点击“珍品赏析”,就能找到“越窑青瓷皮囊式壶”的相关内容。
7. (1)造型规整,浑圆饱满
(2)通体施釉,釉色光洁柔和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1)空,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的“此壶造型规整……线条流畅”可概括出: 造型规整,浑圆饱满;第(2)空,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的“器身通体施淡青绿色釉,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可概括出: 通体施釉,釉色光洁柔和。
8. 示例:(1)我们会将线下展览和线上展厅相结合,在线下展览中增
强博物馆的互动性,依托现代科技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观众的体验感。
我们会在线上展厅开展“云端博物馆漫游”“微课堂”等活动,向人们介绍相关文物。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扩大,而博物馆
又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我国现代博物馆众多,也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多样的文化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能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进而形成现在的“博物馆热”。
(二)9. A. 喜鹊出现B. “我”感到失落C. “我”恍然大悟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作答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图中提示内容来分析。
A. 由第②段中的“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喜鹊引着我往前走”可概括出:喜鹊出现。
B. 由第③段中的“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失落”可概括出:“‘我’感到失落”。
C. 由第④段中的
“这叫声不依不饶……我恍然大悟,它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可概括出:“‘我’恍然大悟”。
10. 环境描写,反衬出寒冷而安静的环境,为下文写喜鹊的出现及叫
声做铺垫。
11. 从喜鹊吃柿子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喜鹊的无忧无虑,从而引出下文
护林员为“我”讲树上留柿子的原因,凸显了爱鸟护鸟、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主题。
12. 因为两者都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善意,都突出了人鸟和谐相处的
主旨。
13. 示例:把本文放在第五单元合适。
本文通过写喜鹊的活动,凸显
了爱鸟护鸟、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主题,契合第五单元的主题。
(三)14. (1)几,几个(2)关闭(3)古代夜间计时单位(4)想要
15. A 【点拨】A 项中的“而”和“放杖而笑”中的“而”都是连词,表顺
承。
B、D 两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C 项是连词,表并列。
16. (1)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
(2)家里的人闭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
17. 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
苏轼的“自笑”是他月夜出游后
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苏轼笑韩退之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缘自适。
苏轼的“自笑”
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逆境所产生的自我慰藉的心态。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自
笑”是悠然自得之笑,是自我慰藉之笑,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笑韩退之”是苏轼笑韩退之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缘自适。
【参考译文】
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看我,对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
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居住在一块,卖肉、卖酒的人很多。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天了。
家里的人闭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
我放下拐杖笑了笑,(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哪个是得,哪个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然而我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就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钓鱼,他不知道到了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四)18. 示例:两个“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
面,重复出现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19. 应选择低沉哀伤的音乐。
因为本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
凄凉之感,所以和低沉哀伤的音乐基调更吻合。
三、作文
20.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记忆”明确了写作内容,从时间上看写的是过去的事情,从内容上看可写景,可叙事。
“最美的”则起到了限制作用,是作文题目的题眼,一定要写出“记忆”
带给你的感受、影响等。
这感受、影响一定给你带来了积极向上、昂扬美好的感受。
作文在选材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新颖,有个性。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最佳选择。
二是要有细节支撑,巧用生活的截面凸显记忆的深刻。
作文可选材料较广泛,自然、社会、生活之事都可选择,亲情、友情、师生情皆可入文。
这篇作文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可以是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书信的形式。
从文体上来说,如果侧重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如果侧重阐述某种情感的价值和意义,则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
例文:
最美的记忆
我家窗前有一棵绿荫如盖的槐树,它的柔枝在老旧的楼房之间摇曳出一片凉意,花开时节,弥漫着淡雅迷人的芬芳。
我对这棵槐树情有独钟,常在槐树下回想那最美的记忆。
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眼前的槐树,黑色的树枝上挂着一串串白色的小花,这些小花如白色风铃,与春风相拥,不时飘来阵阵馨香。
这棵槐树就像忠诚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
槐树下总有两个木板凳,那是我和祖父的专属座位。
祖父总是用竹篮盛满槐花,他说:“槐花的花期不长,花开久了,花的香味儿就会散失,花也会老了。
”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季节,祖父把吃不完的槐花蒸熟晒干,然后把晒干的槐花掺上玉米面,打几个鸡蛋拌匀做成面
饼,用热油炸熟,再均匀地撒上盐粒儿,黄色的面饼透出诱人的香气,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这时的我总会把饼渣儿弄得满身都是。
我油腻腻的小手摸到祖父的脸上时,祖父总会说一句:“你这皮孩子,吃饱了就开始折腾。
”然后就用大手为我掸去身上的槐花饼渣儿,我便搂住祖父的脖子咯咯地笑。
吃槐花饼是我在春天最美好的记忆。
那时的我,有着一头芳香、浓密的长发,这全得益于祖父。
每年春天,祖父打来井水,添上一些皂荚水,再放上几大把槐花,浸泡一会儿,此时水中便有了槐花的清香。
祖父便用槐花水为我洗头。
洗了大约10 分钟后,祖父再用清水一遍又一遍地为我冲洗头发。
最后,他一边用干毛巾擦我的头发,一边缓缓地直起腰,长舒一口气,说:“好了,我家喜儿又变成香香的了!”
现在祖父已离我而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那棵槐树虽然还是那么茂密,但已物是人非。
“喜儿,吃槐花饼了!”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已为我做好了槐花饼,那香气弥漫成思念,笼罩在我的周围。
那槐花飘香的季节有我最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