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戏-教学(jiāo xué)设计
看戏(kàn xì)-教学设计
《看戏》教学(jiāo xué)设计第一(dìyī)课时
汉阳区郭茨口小学(xiǎoxué) 韩亚琴
教学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剧场表演《穆桂英挂帅(guà〃shuài)》时的情景。

课文采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展现了梅兰芳高超(gāochāo)
的表演技巧,突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艺术家的喜爱,对京
剧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随文理解“圆润”“一笑一颦”“水袖”“婀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用得好的词语留下深
刻印象。

3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到梅兰芳表演的精彩,特
别是声音的精彩。

4 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
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通过扣重点词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梅兰芳声音的精彩,并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回去上网听听《穆桂英挂帅》这出戏,了解京剧常识,收集关于梅兰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点评—讨论
一、了解“梅兰芳”,导入新课
1出示(chū shì)梅兰芳的相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对他有哪些(nǎxiē)了解?(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配合图片和文字,个别图片(túpiàn)上的文字可指名学生读,让学生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受人民喜爱程度(chéngdù),高尚的品格有整体认识)补充(bǔchōng)文字如下:
①1914年秋,梅兰芳赴上海演出,一连唱了34天。

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
②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

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

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

④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2师:在那样的年代里,能够亲耳聆听梅兰芳的演唱,亲眼观看他的表演,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这不,当人们知道这位艺术家要到北京露天广场表演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屏幕(píngmù)出示生字(分三组归类(ɡuī lèi)积累,让学生(xuésheng)思考发现每组词的共同点),指名(zhǐmíng)读。

①暑气(shǔqì) 收敛屹立(都出现在第一自然段,是描写表演时环境的)
②鸦雀无声不约而同(都是写观众反应的)
③轻盈矫健圆润铿锵婀娜一笑一颦(都是描写表演者的)
3把生字带入到课文中,默读,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当天表演时天气炎热,但来观看表演的人很多。

观众们看戏时很投入,专注,很喜欢梅兰芳的表演。

梅兰芳的表演非常精彩。

4这三者之间有联系吗?能否用关联词将其中两句或者三句话连起来说说?
①因为梅兰芳的表演非常精彩,所以即使当天天气炎热,但来观看
表演的人很多。

②因为梅兰芳的表演非常精彩,所以观众们看戏时很投入,专注,很喜欢梅兰芳的表演。

5思考:看来,梅兰芳精彩的表演才是问题的关键啊!那文中哪个自然段最直接写了梅兰芳表演的精彩?(第4自然段)
三、直扑重点语段,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受精彩
师:你们平时爱听京剧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爱”)一个不爱听京剧的人看了这段文字后都会觉得表演很精彩,看来,是这段文学感染了你们,那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表演的精彩?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并圈画出这些词句。

(1)生交流,师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扣住以下(yǐxià)词句进行(jìnxíng)补充性教学。

a.当生提到(tí dào)“轻盈(qīngyíng)而矫健”这个(zhè ge)词
时,师顺势说:“演员为了使表演更贴合人物形象,在舞
台上的步子也是有严格的章法,他的步子时而轻盈时而矫
健,这样的步法很精彩!”
b.当学生答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声音在夜空中颤动,听
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师顺势指出这句
体现了声音的精彩。

c.当学生答到“一笑一颦”时,师可请生演示,既能体现表情
的丰富,又能加深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d.当学生提到“优雅的水袖时”,师可提示“水袖”就是演员在
舞台上甩动长长的衣袖,这是表演时的手势。

(出示演员
舞水袖的图片)
e.当学生提到“婀娜的身段”,师可指名学生说出这个词的
思,再结合梅兰芳演出时的年龄66岁高龄,使学生感悟
到身段的精彩。

(2)师归纳出本段是从步法、声音、表情、手势、身段这几个方面突出表演很精彩的)
(3)侧面描写的部分也可提到。

(边归纳边板书)
(二)品读“声音之精彩”
1.作者(zuòzhě)对表演者哪一方面的描绘最多?(声音)
2.请同学们把刚才(gāngcái)找出的写声音的句子再细细地品
读,看你又是从哪些(nǎxiē)词句中感受到了声音的精彩呢?
试着把你的感受进行批注。

(生交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
开教学)
【1】预设学生(xué sheng)最先会关注到“圆润(yuánrùn)”这个
词,扣“圆润”感受声音之美。

(1)师:形容声音的词语有很多,比如低沉、沙哑、尖锐、刺耳等等。

“圆润”的声音会是低沉沙哑的吗?会是尖锐刺耳
的吗?那“圆润”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
(2)你们认为咱们班哪些同学的声音很圆润?来,你来读读这句(PPT出示句子: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
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3))(点几位学生读,丰富学生对“圆润”一词的感受,并注重评价,后全班齐读)
点评“圆润”:
a.圆润的声音声调高低有致,确实给人“辽远而又逼近”的感
觉。

b.圆润的声音轻重分明,难怪说“柔和而又铿锵”
【2】扣“珠子”“滚”感受唱功厉害。

(1)用“圆润”这个词不仅可以形容歌喉,还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珠子,PPT 显示“水珠”)
(2)“珠子(zhū zi)”这个词在文中确实用到的了,文中是怎么(zěn me)写的?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读出来。

(PPT 出
示句子)
唱词像珠子似的(shì de)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shuǐxiù)”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xīn li),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3)这句话中的“珠子”实际是指什么?(唱词)你们都听过别人唱歌吧?通常我们会说唱词是一句一句地唱出来,
而这里却说是一粒一粒地滚下来,你们见过珠子滚下来
的情景吗?来,咱们一起去看看。

(观看水珠滚下来的
视频)
(4)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滚下来,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演唱情景啊!来,同学们反复读读这几个字(一粒一粒滚
下来),看该怎样读出“珠子”滚下来的神韵。

(点生
读,评价)
点评“滚”字的朗读:
a.每一个唱词都是那样圆润,才会像一粒一粒珠子滚下
来。

b.珠子一粒挨着一粒滚下来,唱词一个接着一个唱出
来,他唱得多么连贯啊!
c.珠子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每一粒都那样清晰可见,每
一个唱词都听得那样清楚。

(5)师:梅兰芳圆润(yuánrùn)的声音是那样动听,一个“滚”字可见他的唱功深厚。

这足以让观众(guānzhòng)
称赞,在观众心中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为何还要写
“滴在地上(dì shànɡ),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
里”呢?把这部分文字去掉行不行呢?请同学们对比读
读这两句话,并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jiāoliú)、讨
论。

(PPT 对比阅读)
句子(jù zi)①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句子②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6)生回答,师顺势小结:
a.这一系列的动词紧扣“珠子”展开;
b.把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
c.更显得声音抑扬顿挫,婉转圆润。

【3】感受声音与其它表演的结合之美
同学们再次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想想梅兰芳在舞台上仅仅只是唱吗?(生:不是)
师:演员的唱跟他的表情,动作、身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唱功厉害,各种表演又结合得那样好,这么精彩的表
演同学们想不想一睹为快?咱们(zán men)一起去欣
赏吧!(视频欣赏梅兰芳京剧片段)
三、小结(xiǎojié)写法:
梅兰芳是一代京剧大师,无论是唱、念、做、打,还是手、
眼、身、法、步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dànshì)
作者却重点写了他的唱,通过唱让我们感受到他精湛的表演
技艺,这种抓住一点,以点带面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板书设计:
16看戏(kàn xì)
精彩(jīnɡ cǎi) :步法、声音、表情、手势、身段(正面描写)
观众反应(侧面烘托)
内容总结(1)看戏-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