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4讲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文明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微练4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文明的源头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某某某某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
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 A.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由题干可知即使公民的提案被公民大会通过了还是由公民负责,公民大会只享有荣誉不承担责任,可以分析出公民大会不受到任何约束,故本题答案选C项。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公民大会批准的提案仍由公民负责。
答案 C
2.(2016·某某某某、某某、崇左、来宾、贺州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 )
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
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某某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某某制度。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指的是雅典某某制中的“轮番而治”的特点,雅典社会没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说明雅典社会是一个相对公平和正义的社会,D项正确。
答案 D
3.(2016·某某某某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
这说明( )
A.雅典某某政治徒有其表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C.某某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贵族阶层操纵某某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表明,雅典某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真实性,故A项错误;一贫如洗的平民并不能代表整个公民群体的政治素养,故B项错误;材料“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说明,雅典政治设计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故C项正确;贵族阶层操纵某某政治与材料“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相左,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6·某某某某普通高中高三4月质检文综)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的入侵,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的国家”而没有实现。
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 ) A.压制公民个人自由 B.珍视独立自治传统
C.抵制区域经济合作 D.缺乏集体团结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压制公民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据材料“雅典组建军事联盟的努力带来了希腊走向统一的希望,但由于‘不能上升到一个巨大的、非城邦的、联合在一种共同公的国家’而没有实现”可知雅典珍视独立自治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制区域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缺乏集体团结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某某师大附中、某某一中高三下联考文综)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某某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意味着,雅典某某( )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某某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柏拉图认为绝对平等是有问题的,某某制使得智慧边缘化,也就是说直接某某往往会造成某某制度的泛滥,因此参政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政治决定的正确与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是直接某某的一种结果,并不是产生这种直接某某的原因;B选项与材料含义相反;C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它在形式上是
不随意的。
答案 D
6.(2016·某某某某高三下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文综)《新全球史》写道:“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某某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是法制的进步,它的颁布意味着 ( )
A.主要司法程序有法可依
B.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C.公民可以解释法律条文
D.罗马法已适用于帝国全境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使得司法程序有法可依,故A项正确;《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故B项错误;贵族仍然掌握着解释法律条文的权力,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此时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某某国,而不是帝国全境,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6·某某黄浦区高三二模考试)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
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
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B.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C.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解析因为材料强调法治为前提,故A项错误。
B项错误,在某某国后期,贵族权力则受到了限制。
D项更是表述绝对化。
C项符合题中的“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
答案 C
8.(2016·某某永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X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解析材料强调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推动罗马法的完善,A项与材料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由此可见,罗马法在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故B项正确;C 项不是材料强调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故D 项错误。
答案 B
9.(2016·某某某某高三实战考试文综)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主X人人平等、自由
C.罗马法主X消灭私有制
D.罗马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罗马制定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故选D。
A项中完全摒弃错误;B项中人人平等错误;C项与罗马法特点相反。
答案 D
10.(2016·某某省百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
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
这些认识( )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说明对神主宰一切的信仰产生了怀疑,突出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是智者运动的思想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的权
威,故A项错误;材料中还没有打破对神的崇拜,故C项错误;D项是智者学派思想的消极影响。
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11.(2016·某某省某某市高三模拟)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人文主义,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共同点”,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这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C、D两项不是二者思想共同点,排除。
答案 A
12.(2016·某某省某某市普通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
”材料反映出( )
A.苏格拉底维护某某政治
B.苏格拉底之死的直接原因
C.某某政治导致雅典灭亡
D.雅典奉行法律至上原则
解析从“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某某的破坏某某秩序的活动,体现出其维护某某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是苏格拉底死亡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某某滥用某某权力,不能体现某某政治导致雅典灭亡,故C项错误;从“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可知,雅典当时出现了违反法律的现象,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某某七校高三模拟)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
——《十二铜表法》第9表材料二“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X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
材料三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
(8分)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
(8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由材料“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来看,《十二铜表法》的观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X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归纳出功能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人某某权。
影响可表述为防止了专制的出现,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某某权的原则(或“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也可);顺应了世界某某化潮流;立法理念领先于亚洲国家。
答案(1)地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功能: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人某某权。
影响:防止了专制的出现,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3)评价:确立了人某某权的原则(或“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也可);顺应了世界某某化潮流;立法理念领先于亚洲国家。
14.(2016·某某省某某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
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
”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
——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10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首先要知道他们的主X分别是: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然后归纳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是注重人的作用(或“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要考查中国科技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政治发展、经济角度、思想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来分析阻碍的因素。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的影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答案(1)“相通的地方”: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强调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
(2)回答:从政治发展来看,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缺少必要的政治氛
围;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都是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带有明显的农业经济属性;从思想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愚化政策,不断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普遍对创新缺乏进取精神;从对外交流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3)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