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施工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奥法施⼯隧道⼯程施⼯组织设计⽅案
新奥法施⼯隧道⼯程施⼯组织设计⽅案
第⼀章综合说明
⼀、编制依据
(⼀)招标⽂件、设计图纸、标前会议精神及答疑资料。

(⼆)现场踏勘及调查所掌握的第⼀⼿资料。

(三)本合同段资格预审强制性履约标准、交通部颁发的《公路⼯程国内招标⽂件范本》(1999年版)及QZ市和业主的有关要求。

(四)国家现⾏的施⼯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预算定额,交通部颁发的《公路⼯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071-98)以及市政⼯程验评标准。

(五)我单位现有技术⼒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组织协调能⼒及多年来在类似⼯程施⼯中积累的丰富施⼯经验。

⼆、编制原则
(⼀)遵循招标⽂件条款的原则。

在编制施组⽂字说明、附图、附表中,严格按照招标⽂件规定,做到统⼀标准,规范编制。

(⼆)遵循设计图纸、施⼯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项⽬施⼯⽅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现⾏施⼯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程质量。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实施⽅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产,确保优质⾼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四)坚持施⼯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序施⼯中,认
真⾃检,严格执⾏监理⼯程师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五)坚持推⼴应⽤“四新”成果的原则。

在施⼯中积极推⼴应⽤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中的先导作⽤。

(六)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施⼯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的。

(七)实施项⽬法管理,利⽤⽹络技术对⽣产资源及⽣产诸要素进⾏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标。

三、编制范围
QZ市DQA隧道⼟建⼯程
⼯程施⼯内容包括:750m隧道及100m隧道接线⼟建⼯程施⼯,以及为完成上述⼯程施⼯所发⽣的临时⼯程。

四、⼯程概况
(⼀)概述
DQA隧道是QZ市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QZ市“东扩南移”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项⽬的建设对于拉动QZ市东
部城区的开发建设,加快QZ市经济建设步伐,提⾼城市发展建设的档次和⽔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本合同段起点与FZ街相接,终于DQA隧道K0+850⾥程处,与B 标段相连。

标段全长850m,其中隧道部分长750m。

由于本⼯程地处城区施⼯,对⽂明施⼯、环保等要求严格,施⼯中应引起⾼度重视。

(⼆)地形及地貌
本⼯程位于QZ市东部DE路旁,⽬前,洞⼝接线施⼯⽤地范围居民住房已拆迁完毕,尚有部分通讯电缆及电⼒线路需改移;场内残留建筑垃圾较多,呈坡状分布,施⼯场地需清理平整后⽅可使⽤。

DQA 地形为剥蚀丘陵残丘,⼭顶地形波状起伏,⾼程⼀般60-100m,相对⾼差约90m,DQA村处有⼭间⽔洼地,洞⼝地形坡度⼤,地⾯植被较发育。

由于近年开挖整地,形成⾼陡⾓(600~70°)⼈⼯边坡,20SW 年5⽉份曾发⽣边坡崩塌,未清理,⽬前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三)⼯程地质
隧址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Qp el-dl(残坡积砾质粘性⼟)、基岩为燕⼭早期侵⼊的⿊云母⼆长花岗岩
((ηγ2(3)a)。

洞⼝部分分布有残积⼟,洞⾝部分为花岗岩岩体。

地质测绘未见明显断裂构造,构造形成以节理裂隙为主,主要产状为NW320~350°∠80~88°,裂隙率1~2.5条/m,延伸2~4m,其次为NE40~50°∠50~60°⼆⽶左右⼀条,闭合状。

洞⾝围岩裂隙⼀般发育较差,间距⼀般⼤于 1.5m,且切割差,岩体以整体块状为主。

2、地质条件
(1)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洞⼝处边坡崩塌,由于近年DE路东侧开挖整地,形成坡⾓600~700、坡⾼40m⾼陡⼈⼯边坡,形成⼤临空⾯,坡⾯⼟体为残坡积⼟,夹⼤滚⽯,2000年5⽉份,由于台风暴⾬诱发引起的边坡向DE路⽅向崩塌滑落,崩塌体最⼤宽度20m,长度约80m,崩塌物为残坡积⼟、⼤滚⽯、散落坡脚,堆积厚度2-4m,⽬前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坡⾯上⼟⽯松动,坡⾓450~700(2)隧道区⼯程地质层组
①残(坡)积砾质粘性⼟(Qp el-dl):灰黄⾊,湿,⼀般呈硬塑状
态,⼟质较好,分布于表层
地势低洼处,局部分布。

②强风化⼆长花岗岩(ηγ2(3)a):褐灰⾊,花岗结构,散体破
碎状,矿物⼤都风化成⾼岭
⼟。

③微风化新鲜⼆长花岗岩(ηγ52(3)a):浅灰⾊,浅⾁红⾊,块
状,花岗结构,质坚、
岩体较完整,少量裂隙
切割岩体。

(3)围岩类别
洞⾝围岩为⼆长花岗岩(硬质),极限饱和抗压强度Ra为89.7~115.45MPa,⽆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仅局部稍发
育,RQD60~98%,
多呈巨块状整体结构,局部呈⼤块状砌体结构,围岩稳定,地下⽔⽔量⼩,对围岩稳定影响甚微,属V类围岩,洞⼝段为残(坡)积⼟,属II类围岩。

3、⽔⽂地质
本隧道区地下⽔为强风化带孔隙----裂隙及基岩裂隙⽔。

地下⽔主要受⼤⽓降⽔补给,构造裂隙发育差,地下⽔不发育,场地四周地势低。

DQA地形陡,有利于地下⽔向四周排泄,隧道开挖涌⽔量⼩。

地下⽔对混凝⼟⽆侵蚀作⽤。

(四)地震
根据FG省地震地质⼯程勘察院实地调查、考察、测试结果,DQA 隧道的基本地震裂度为Ⅶ度,设防烈度(即设计烈度)为Ⅷ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平峰值加速度为123伽,对应设防烈度的基岩⽔平峰值加速度为250伽。

(五)⽓象条件
QZ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暖热湿润。

5-9⽉为⾬季,5-6⽉为梅⾬季节,5-10⽉为台风季节,10⽉⾄次年2⽉为少⾬季节。

年平均降⾬量1215mm,年平均⽓温20.6℃,年平均风速3.4m/s,当热带风暴和台风来临时,常常带来狂风暴⾬。

据统计,每年5-10⽉间都可能受台风影响,平均达5-6次,其中7-9⽉份较为集中。

台风风⼒可达8-12级以上。

10分钟平均风速可达
38m/s,瞬时最⼤达60m/s。

(六)当地⾃然条件
1、交通及运输条件
本⼯程地处QZ市区,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通过DE路和FZ街与市内公路⽹及324国道相连,交通运输条件极佳。

通往弃碴场运输道路为3km,其中约2km长路段为乡村便道,经现场考察,路况尚可,但局部需拓宽改造,且施⼯期必须加强养路维护。

FG铁路途径QZ,并设有⼤型中转站,QZ⽕车站⾄⼯点距离约5km,可满⾜本⼯程⼤宗外来料的运输。

QZGT港有多座码头,具备⼀定规模的装卸能⼒。

码头距⼯点约12km,可满⾜施⼯中材料⽔道运输的需要。

2、通讯及医疗条件
本合同段⼯程地处QZ市区,QZ市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配套,通讯及医疗条件极为便利。

3、当地材料情况
根据招标⽂件要求,本合同段⼯程砼以采⽤商品砼为主,QZ市GT混凝⼟开发有限公司,年设计产量为30万m3,可⽣产各种标号的砼,可满⾜本⼯程施⼯需要。

该⼚位于QZ市FZ区GT宝⼭GT,距⼯点运距为7km。

钢材主要来源于GT钢铁⼚;⽊材可在QZ市建材市场联系购买。

(七)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道I级;
2、⾏车速度:50km/h;
3、⾏车道宽度:2×3.75m;
4、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内外⾏车宽度为2×3.75m,净⾼为5m,
两侧路缘带宽为0.5m,路⾯横坡为1.5%,
双侧设检修道宽0.75m,余宽0.25m,⾼于
路⾯0.4m。

5、⾏车横洞建筑限界:净宽4m,净⾼4.5m;
6、⾏⼈横洞建筑限界:净宽2m,净⾼2.2m;
7、设计⾼峰⼩时交通量:789辆/⼩时
8、路⾯设计荷载:BZZ-100KN。

五、主要⼯程数量
本合同段⼯程主要由750m双线隧道和100m隧道接线组成,其主要⼯程数量详见下表。

A合同段主要⼯程数量表
第1页共3页
A合同段主要⼯程数量表第2页共3页
A合同段主要⼯程数量表第3页共3页
六、⼯程特点及主要技术难点
(⼀)⼯程特点
1、本⼯程为城市道路隧道,地处城区施⼯,⼲扰因素多,对施⼯组织的⽂明化施⼯程度要求很严,必须引起⾜够重视,以⾜额的投⼊予以保证。

2、专业性强、⼯期紧,对拟投⼊的专业机械设备及设备的配套能⼒,提出了更新、更⾼的要求。

3、⼯程规模虽不⼤,但需要投⼊较强的施⼯技术⼒量,专业施⼯队的综合素质和项⽬经理部的综合组织、管理和协调能⼒都将接受考验。

4、各道⼯序平⾏、交叉作业⼲扰⼤,相互制约因素多,必须以科学的组织,强硬的管理和⾜够的投⼊,化解⽭盾,保证均衡施⼯。

5、质量要求严,标准⾼,要求全体参建员⼯必须牢固树⽴创精品意识,⼀丝不苟,精雕细琢,修出⼀流的隧道,为QZ市城市建设增添⼀景。

6、⼯点周围居民区多,应时刻树⽴环保意识,严格遵守《环保法》,在施⼯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车辆运输“洒”、“漏”现象和扬灰污染,并将施⼯燥声污染降⾄最低点。

(⼆)主要技术难点
1、施⼯场地有⼀定的局限性,快速、有序组织好施⼯准备阶段施⼯任务,开好局、起好步,是本⼯程的关键之⼀。

2、弃⽅量⼤,运距远,路况复杂,如何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施⼯⽅案,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施⼯进度、安全,是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

3、隧道洞⼝围岩性质差,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暴露明显,如何根据地形及地质情况,合理安排⼯序,选择最佳的施⼯⽅法及施⼯⼯艺,确保安全进洞,是本⼯程施⼯技术的重中之重。

4、与既有⾼速公路隧道⽴体交叉段隧道施⼯,是本隧道施⼯控制的核⼼环节,必须根据隧道围岩实际情况,制定出⼀套详细、科学、有效的掘进、初⽀、⼆衬和监控施⼯⽅案,确保⽴交段施⼯万⽆⼀失。

5、由于本⼯程专业性强,条件特殊,施⼯过程中,必须建⽴⼀套完整的,⾏之有效的监控系统和施⼯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能保证使施⼯全过程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第⼆章施⼯总体部署
⼀、部署原则
(⼀)充分考虑本合同段的⼯程特点和难点,确保实现招标⽂件中所要求的,我单位所坚持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等⽬标。

(⼆)确保10个⽉完成合同内主体⼯程施⼯任务,12个⽉达到验收标准。

在进⾏施⼯组织设计时,通过⼈、材、机的优化配置和施⼯全过程的严格管理,确保⼯期⽬标的实现。

(三)依据我单位现有的技术实⼒、施⼯管理⽔平和机械配套能⼒,充分发挥多年来我们在类似隧道⼯程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确保安全⽣产,实现全⾯创优。

(四)坚持⽂明施⼯原则,⼒求把⼯程对环境和居民⽣活的影响降⾄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