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各篇目内容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各篇目内容介绍
一、狗·猫·鼠
这篇文章可有意思啦。
鲁迅在文中写他仇猫的原因呢。
他说猫的性情
很残忍,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而且猫还和
他小时候心爱的隐鼠的死有关,他以为是猫吃了隐鼠,就对猫特别讨厌。
不过后来他才知道隐鼠是被长妈妈踩死的。
这里面鲁迅把猫的形象描绘得
很生动,那种狡猾、玩弄猎物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同时呢,他也用猫来
暗喻那些欺负弱小的人,表达了他对这些人的厌恶之情。
二、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她有着很多小缺点,像睡觉摆成一个“大”字,总是切切察察,让人感觉很唠叨。
但是她又特别关心鲁迅,比如她会
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
最让鲁迅难忘的是,阿长费尽周折给他买来了心心
念念的山海经。
这可把鲁迅高兴坏了,那时候他对阿长就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这篇文章写出了阿长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她虽然粗俗但又善良,平凡
却又伟大,让人感觉特别真实,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有小毛病但又很可爱的
长辈一样。
三、二十四孝图
这篇文章充满了鲁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他列举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像“老莱娱亲”里,老莱子七十多岁了还穿着彩衣,拿着摇鼓像小孩子一样玩耍来逗父母开心,鲁迅觉得这很虚伪,是把肉麻当有趣。
而“郭巨埋儿”就更残忍了,为了让母亲有更多的食物,就要把自己的儿子活埋。
鲁迅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残酷和虚伪,他觉得这种孝道是违背人性的,不应该被提倡。
四、五猖会
鲁迅写自己小时候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
五猖会是一个盛大的庙会,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去看。
可是就在出发之前,他的父亲突然要求他背诵鉴略。
这可把小鲁迅急坏了,他本来满心都是五猖会的热闹景象,什么迎神赛会的队伍,那些精彩的表演,一下子都被背书的压力给盖住了。
等他好不容易背完书,再去看五猖会的时候,那种兴致已经大打折扣了。
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父亲的这种强制教育方式,让鲁迅童年的快乐蒙上了一层阴影。
五、无常
无常是个很特别的形象。
他是一个鬼,但是鲁迅笔下的无常却有着很
多人性的光辉。
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但是他又很有人情味。
他同情那些
冤屈的灵魂,会为他们抱不平。
他戴着高高的帽子,手里拿着破芭蕉扇,
那模样就很有趣。
鲁迅描写无常的外貌和他的行为,让人感觉这个鬼很可爱,和那些凶神恶煞的鬼完全不同。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鲁迅对人间正义的
渴望,他希望像无常这样能分清善恶的存在来维护公平。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特别有画面感。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
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他可以听长妈妈
讲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在冬天的百草园里捕鸟。
后来他到了三味书屋,这
里的生活就比较枯燥了,每天要读书,先生很严厉。
但是他也能找到一些
乐趣,像在课桌上刻“早”字,和同学们在课间玩耍。
这篇文章写出了童
年生活的两种不同状态,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严肃压抑,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七、父亲的病
鲁迅讲述了他父亲生病的经历。
他请了很多所谓的名医来给父亲看病,这些医生开的药都很奇特,像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结子的平地木十株之
类的。
可是这些药并没有治好父亲的病,父亲还是逐渐病重,最后去世了。
这篇文章鲁迅对那些庸医进行了批判,他们打着名医的旗号,却没有真才
实学,只是为了骗钱。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怀念和没能挽救父亲生命
的愧疚。
八、琐记
这篇文章主要写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的经历。
他在文中提到了衍
太太这个人物,衍太太表面上对孩子们很好,可是实际上却很虚伪。
她鼓
励孩子们吃冰,看不健康的画,还在鲁迅的父亲去世时让他大喊父亲,鲁
迅感觉她是在捉弄人。
鲁迅到南京后,他进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
学堂,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新的思想和知识,这也是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
开始。
九、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
藤野先生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他治学严谨,对鲁迅的学业很关心。
他会细心地帮鲁迅修改讲义,连讲义
上的血管图画错了都会指出来。
而且他没有民族偏见,在当时日本歧视中
国留学生的大环境下,他平等地对待鲁迅。
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了敬意和
感激,藤野先生的形象也代表了那些正直、善良的日本人。
这篇文章也反
映了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看到中国的落后,日本同学对中国的轻蔑,从而
决心弃医从文,想要用文字来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十、范爱农
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个朋友。
他们的关系很复杂,一开始鲁迅很讨厌范爱农,觉得他很冷漠,在徐锡麟被杀后,大家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时候,范爱农却反对。
可是后来他们又成了好朋友,范爱农的命运很悲惨,他回到国内后一直很不得志,最后溺水而死。
鲁迅对范爱农的死充满了同情,也通过范爱农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他们在黑暗的社会里找不到出路,只能在痛苦和绝望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