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五):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
吸光光度法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1)灵敏度高 吸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10-3%的微量
组分。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到10-4%。如果对被测组分事先加以富集,灵 敏度还可以提高1-2个数量级。 (2)准确度较高
一般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其准确度虽不如滴定分析法及 重量法,但对微量成分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滴 定分析法和重量法也不够准确了,甚至无法进行测定。 (3)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 (4)应用广泛
层色谱和纸色谱。
(4)按照展开程序分类
按照展开程序的不同,可将色谱法分为洗脱法、顶替法、和迎头法。 ▪ 洗脱法也称冲洗法。工作时,首先将样品加到色谱柱头上,然后用吸
附或溶解能力比试样组分弱得多的气体或液体作冲洗剂。由于各组分在 固定相上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被冲洗剂带出的先后次序也不同,从 而使组分彼此分离。流出曲线下图
(2)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无散射现象的溶液时,在 单色光强度、溶液的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吸光 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KcL 朗伯-比尔定律不仅适用于有色溶液,也适用于无色溶液 及气体和固体的非散射均匀体系;不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的 单色光,也适用于紫外和红外光区的单色光。
而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 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碱、高温及剧烈机械作 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选择材料和预处理; ②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 ③提取和纯化; ④浓缩干燥和保存(冷冻干燥)。
(二)色谱分离技术
色谱分离技术,又称层析分离技术或色层分离技术,
为了减少误差,比较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常与样品溶液的浓度相接近。
当测定不纯样品中某纯品的含量时,可先配制相同浓度的不纯样品溶液 (c原样)和标准品溶液,即c原样= c标,c样为c原样溶液中纯被测物的浓度。 在最大吸收峰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值,便可直接计算出样品的含量。
纯被测组分 cc原 样样c标 c原A A 样样 标
准品,配成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置 于相同厚度的吸收池中,分别测其吸光度。 然后以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 度A为纵坐标,绘制A-c曲线图,如果符合 比尔定律,该曲线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标 准曲线,如右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测出样 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便可查出与 此吸光度对应的样品溶液的浓度。
(3)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 指波长一定时,溶液的浓度为1mol/L时, 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单位为L/(mol·cm),用ε表示。 ε=A/cL
比吸光系数 指波长一定时,溶液浓度为g/L,液层厚度 为1cm的吸光度,单位为L/(g·cm),用表示。α= A/cL
可以通过下式换算: ε= αM M为摩尔质量
A
B
这种方法能使样品的各组 分获得良好的分离,色谱峰清晰。 此外,除去冲洗剂后,可获得纯 度较高的物质。目前,这种方法 是色谱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 顶替法是将样品加到色谱柱头后,在惰性流动相中加入对固定相的吸附 或溶解能力比所有试样组分强的物质为顶替剂(或直接用顶替剂作流动 相),通过色谱柱,将各组分按吸附或溶解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顶替 出固定相。 很明显,吸附或溶解能力最弱的组分最先流出,最强的最后流出。 顶替法的流出曲线如下图
实验还证明,不仅七种单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如果把适当颜色
的两种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成为白光。这两种单色 光就叫做互补色。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等等。
对固体物质来说,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物质对于不同波长的
光线吸收、透过、反射、折射的程度不同而使物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如果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如果完全反射,则
5、吸收光谱
KMnO4吸收光谱曲线
吸收光谱又称吸收光谱曲线, 它是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以 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 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曲线上 吸光度最大的地方称为最大吸 收峰,它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用表示。
6、定量分析方法
(1)单组分的定量
A、标准曲线法 测定时,先取与被测物质含有相同组分的标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 进行测定。
3、光的本质与溶液颜色的关系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电磁波。 通常用波长、频率来描述。
(2)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从光本身来说、有些波长的光线,作用于眼睛引起了颜色的感觉,
我们把人眼所能看见有颜色的光叫做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760nm之间。实验证明:白光(日光、白炽电灯光、日光灯光等)是由 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如果让一束白光通 过三棱镜,就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 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每种颜色的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我们把白 光叫做复合光;把只具有一种颜色的光,叫做单色光。
A样 A标
(2)多组分的定量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在同一试样中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两个以 上的组分
上图(a)表明,A、B组分互不干扰,因此可分别在处测定A、B组分 的吸光度,从而求出各自的含量。上图(b)则说明溶液中A、B组分 彼此相互干扰,这时可在波长处分别测定A、B两组分的总的吸光度A1 和A2,然后再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联立方程
(2)检测能力强:可以检测出10-11~10-15克级的痕量组分,能满足环境 检测、农药残留等大量日常检测分析的需要。
(3)样品用量少:样品用量一般为微升级,少的可达纳克级。 (4)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与化学有关的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
3、色谱分类
(1)按两相所处的物态分类
流动相与固定相 聚集态

该法在分离多组分混合物时,除第一组分外, 其余均非纯态,因此仅适用于从含有微量杂质的混 合物中切割出一个高纯组分(组分A),而不适用 于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分类
按流动相分
气相色谱(GC) 液相色谱(LC)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按机理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按固定相在支持 体中的形状分
分别必成快慢不同的两组份,只要使固定相加上一个与洗脱方向相反的驱动力,使传
送带运动速度处于兔子和乌龟速度中间,跑的快的兔子比固定相快从前头得到,跑得
慢的乌龟被传送带带到后面得到。
凝胶色谱分离技术原理
2、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分离多达二、三百个组分的复杂 物质,柱效能可达106的理论板。

色谱

Hale Waihona Puke 气固色 液色谱 谱


色谱
液 固


色谱 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毛细管电泳
(2)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称为吸附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配 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 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呈现白色;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吸收程度差不多,则呈现灰色;如果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那么,这种物质的颜色就由它所反
射或透过光的颜色来决定。
对溶液来说,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分子或 离子)选择性的吸收某种颜色的光所引起的。如果各种颜色的光透过程度 相同,这种物质就是无色透明的。如果只让一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其他 波长的光被吸收,则溶液就呈现出透过光的颜色,也就是溶液呈现的是 与它吸收的光成互补色的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 光而呈蓝色;高锰酸钾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绿色光而呈现紫色。其实,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相等的。如果将某种波 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 吸收程度,以波长为纵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可以得到一条曲线,叫 做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清楚地描述了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 吸收情况。
4、光的吸收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单色光透过均匀、无散射的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
分透过溶液,即I0=Ia+It 式中:I0为入射光的强度,Ia为溶液吸收光的强度,It为透过光强度。 透光率II 0t II,0t II用0t 符号T表示,即:T=It/I0×100% 透光度率的倒数反映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应用时取它的对数做为 吸光度,用A表示。即: A=lgI0/It=lg1/T=-lgT
色谱法具有分离及分析两种功能。它是分析混合物最有力 的手段。
色谱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方法。已广泛地用于石 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监测、刑 事侦查、生产在线控制,乃至空间探索等许多领域,以解 决各种分离分析课题。
工业色谱分离技术原理
色谱分离
技术是基于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
色谱分析法的由来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将 CaCO3固体粉末装入竖立的玻璃管中, 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出液 ,并用石油醚连续地冲洗。结果在柱 中出现了颜色不同的色带。因此, Tsweet把这种方法称为色谱法。
如今,色谱法不仅用于有色物质的分离,而且大量用于无 色物质的分离。所以色谱法已经失去原来的含义。但是, 现在仍沿用色谱法这个名称。
柱色谱 平板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按分离效率分
经典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液-固色谱
(二)分光光度技术
1、概念 分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
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利用 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项 技术。包括可见吸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和红外 光谱法等。
A
B
此法适于制备纯物质或浓缩
分离某一组分;其缺点是经一次使 用后,柱子就被样品或顶替剂饱和 ,必须更换柱子或除去被柱子吸附 的物质后,才能再使用。
▪ 迎头法是将试样混合物连续通过色谱柱, 吸附或溶解能力最弱的组分首先以纯物质 的状态流出,其次则以第一组分和吸附或 溶解能力较弱的第二组分混合物,以此类 推。流出曲线如下图
标准曲线(A-c曲线)
B、对照法
对照法又称比较法。在相同条件下在线性范围内配制样品溶液和标准溶 液,在选定波长处,分别测量吸光度。根据比尔定律
A样=K样·c样·L样 A标=K标·c标·L标
因是同种物质,同台仪器,相同厚度吸收池及同一波长测定,故K样=K 标,L样=L标,所以: c样= A样/ A标· c标
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吸附力、分子极性、分 子形状和大小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在两个相中, 其中一个相是固定的。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 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 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 而使各物质达到分离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 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 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 离。
(3)按固定相的外型分类
➢ 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 ➢ 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分为薄
分配系数,在采用流动相洗脱过程中呈现不同保留时间,从而实现分离。传统色谱分
离技术采用固定的色谱塔进行,先进入一定量物料,然后采用洗脱剂不断洗脱,在同
一出口在不同时间段就可接到不同的产品组分,此过程费时费力。经过分析并加以改
进,我们把固定相的树脂做成可以连续流动的系统,利用物质与固定相的相对运动速
度不同实现分离。类似龟兔赛跑的原理,我们把固定相必成一个传送带,把兔子乌龟
(一)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和保存技术
——蛋白质、核酸的分离和提纯
研究生物大分子,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 的目的物质。 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 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 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 提取、层析和结晶等; 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 分分配于不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电泳、超速离心 、超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