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第二框青春有格
一、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的内涵
二、教学难点:2、理解“行己有耻”具体要求
三、导入新课:
导入一: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提问式进行回顾:
1、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怎样?
2、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印记着什么?
3、我们只有怎样做才能体验成功带来得自信?
4、什么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5、自强要靠什么?
6、什么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材料分析式回顾:
“就是听不见而已,凭什么我就要比别人差。

”刘璐用她灵动的大眼睛坚定地看着前方,一字一顿的说。

这个年轻的听障女孩,用自己的每一步告诉所有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1)“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这句话说明刘璐具有怎样的品质?(2)我们青少年需要这样的品质吗?为什么?
(3)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这种品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上题目分别从青春的探索为什么需要自信?获得自信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对自强的认识有哪些进行回答?
导入二:
设问:
设问:(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四、新课讲授
一:行己有耻(板书)
活动一:你会怎么做?
有人说青春是无悔,青春是任性。

青春的我们渴望自由,渴望飞翔,青春的我们敢于尝试并且希望能证明自己,所以可以肆意放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二:列举生活中的可耻行为:
(多媒体显示)
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做法):
教师总结: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活动二:卢梭的忏悔录
(多媒体显示)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

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

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思考:
请你结合“行已有耻”的内涵说说卢梭上述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显示)
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
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醒:
交通规则
比赛规则
公共规则
生意规则
2.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说谎、欺骗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还可能违反法律,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活动四:出谋划策
(多媒体显示)
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

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

小A的行为正确吗?他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炼意志,拒绝奴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具体要求(板书)
(做法)1.2.3.4.板书
教师小结:明确了以上内容我们就知道了,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知道什么是有所谓有所不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这就是我们衔接课要学习的内容“止于至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