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然后探讨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的内在关系,
最后试图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图式理论的方法,包括如何在高中
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2017年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由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指在社会情
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
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教育部,2018)。
读是语言能力素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拟探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高
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图式理论
(一)图式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在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其本意
是“先验想象力的产物”。
他指出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图式有着重要作用。
20 世
纪30 年代,巴特利(Bartlett 1932)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理论”。
他认为图式是由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组成,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图式的基础上
进行的。
如果学习者头脑中没有相应的图式或不能恰当激活和运用这些图式,就
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20 世纪 80 年代,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1977)指出,人脑中所储存的知识或经验都是由一个个图式构成的,图式理论是关于一种怎样
激活人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理论。
程晓堂、郑敏(2013)认为图式是
一种基于个人原有经验或经历,不断变化发展的结构。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图式的阐述不尽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图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能对新知识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读者总是基于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
(二)图式分类
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1977)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的语言知识结构,包括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内容图式指的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形式图式包括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
(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有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学习者想更好地理解文章,就要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最基本的词汇和句法。
如果头脑中没有储备相应的语言知识,就不能对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解码,就不能看懂文章。
语言图式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也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发展的首要条件。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
内容图式分为三类:一是主题知识,比如政治、经济、哲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对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三是文化知识,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
如果读者缺乏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内容图式,即使认识材料中所有单词、懂得所有句法,也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无法理解其本质。
(3)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指文章体裁结构。
张法科、王顺玲(2010)认为,形式图式能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对全文做出正确预测。
学习者知道的形式图式越多,在阅读过程中就越能深层次地把握文章框架和段落结构。
(三)图式理论与阅读的内在关系
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1977)分析了读者不能深刻理解阅读材料的三种原因:(1)读者不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2)读者头脑中具有与阅读材料
相关的图式,但读者已有的图示没有被激活;(3)读者认为自己能够读懂文章,且能够对文章进行解释,但实际上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
的指导意义就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原有图式和建立新的图式,来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图式理论,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
图式三个方面出发,首先了解学生的原有图式,并通过教学活动激活其原有图式,最后建立学生的新图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重视阅读材料中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积累学生的词汇和语法
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语言图式。
在课的一开始先复习上一课时的词汇和语法,目
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然后告知学生待阅读材
料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写出所有想到的和该主题相关的词汇,再将词
汇进行归类整理。
最后阅读完材料后,让学生在已写词汇的基础上继续添加相关
新词汇,这就是在旧图式空档中填入新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图式。
第二,教师要重视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
知识,以扩展他们的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能加快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速度。
学
生即使在没有阅读文本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背景知识预测文本材料的主要内容。
反之,如果没有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文章。
所以,教师应该重
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发展新的内容图式。
教师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前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背景知识,然
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样可以激活并扩展学生的原有图式。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结构的教学,以丰富他们的形式图式。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分析其语篇类型,并总结常见语篇形式的特定结构和
文体特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比如材料属于议论文,学生能够运用议论文的结构来找出文章论点和段落主题句。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三种图式能加深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图式能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基本语言知识的理解;内容图式能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理解;形式图式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中的读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图式理论认为,我们已有的知识会影响我们对新知识的习得,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他们的语言知识和图式指示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教师要认识到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式理论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运用图式理论的高中生英语读写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B-a/2018/0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Barlett,F. C..Remembering:A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stud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Rumelhart,D. E..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张法科,王顺玲.图式理论在 EFL 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综合教程》教学为例[J].外语界,2010(2):88-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