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语
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3),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词语: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文天祥狱中采菊书志留取丹心)
上联:,可叹。
下联:,可敬。
二、语言表达
2.“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内涵十分丰富,请赏析李煜词中的“月亮”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风中的芦苇姿态,柔曼wǔ mèi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
微风啊,你是生命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
你把梦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澈的天空。
微风时,yáo yè的芦苇像在míng xiǎng中的诗人,如诗如画,似梦似幻。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wǔ mèi( )(2)yáo yè( )(3)míng xiǎng(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荡漾陶醉B.美丽轻漾陶醉
C.秀美荡漾沉醉D.优美轻漾沉醉
5.下面的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处罚出售他人信息的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
(修改:应该把“罚款”改为“处罚”;或删掉“经济”。
)
B.透明化的售票手段不仅能提高售票效率,也能改善售票公平。
(修改:应把后半句的“改善”改为“改变”)
C.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修改:把“环节”改为“过程”)
D.在老师的帮助下,让他的语文成绩有了提高。
(修改:把“在”改为“通过”,并删去“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
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
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材料二
中国“新飞人”苏炳添创造黄种人百米历史
本报讯中国人百米跑进10秒大关!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在10秒内跑完百米!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
苏炳添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同时也打破了张培萌保持了两年的10秒的全国纪录。
苏炳添是继“飞人”刘翔之后中国田径史上的又一面新旗帜。
6.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1字。
7.可参考以上两个材料,写两个句子,与例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突出中国体育健儿的精神品质。
例句:顽强拼搏,是中华儿女不懈的追求
四、选择题
8.下列有关《简·爱》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罗切斯特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爱离开是想想试探简·爱的心意。
B.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我认为是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丰富、明确、坚定的个性,追求平等和尊严不择手段等,都可圈可点。
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D.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一是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二是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五、名著阅读
9.“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爱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
(3)小惠未遍.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乙】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①却:退。
①隐蔽:指屏障。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粟于齐/曹刿请.见
B.唇亡则齿寒./凄神寒.骨
C.唇亡.则齿寒/今亡.亦死
D.赵无以.食/以.衾拥覆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对比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七、现代文阅读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
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
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
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
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
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
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
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5.上面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12个字以内)
16.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甲】第①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乙】第①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丙】第①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17.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尊
周海亮
①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①他失去工作,身无分文。
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
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
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①他开始捡垃圾。
纸箱、啤酒瓶、香烟壳、食品包装袋……所有能够换成钱的东西,他都捡。
在夜里,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
在夜里,他像一条落魄的狗。
也只能在夜里,因为他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中。
①每天都有收获。
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
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坏掉的铝盆铁锅、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
箱里静静地等着他。
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①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
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
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①他知道男人在等他。
①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
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饿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捡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
他会成百成千倍地偿还,他相信他完全可以做到。
①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
他想到了报恩。
①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他见到了男人。
①他知道,现在的男人,生活得并不容易。
①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
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
不必自我介绍,男人一眼将他认出,简单聊了几句,便聊到了从前。
①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
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
①“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
”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
我知道它们虽不值钱,但也许可以帮你撑过那段日子。
”
①“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
”他说,“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
那么现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乡下的羊倌……”
①“我在报纸上见过你。
”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
①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
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①“你不是白手起家。
”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
①“花瓶?”他感到疑惑。
①“是啊。
”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
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①“可是我没有捡到花瓶……”
㉑“你捡到了。
”男人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
㉒“可是我真的没有捡到花瓶。
”他说,“如果捡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㉓“你不会。
”
㉔“我会。
”
㉕“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㉖“因为我找到了工作……我要住集体宿舍。
”
㉗“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㉘“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
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㉙“是因为你卖了花瓶,才有了本钱……”
㉚“根本没有花瓶……”
㉛“谁信?你白手起家,这么短的时间就腰缠万贯,谁信?你卖掉了那个元朝的花瓶……”
㉜他久久地盯着男人,内心慢慢地涌出一丝丝凉意。
很显然男人说谎了。
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男人放进垃圾箱里的那个塑料袋里,根本没有花瓶。
他绝不会漏掉。
那段时间,每一天,他都将那个臭哄哄的垃圾箱翻个底朝天。
㉝他低下头,不再说话。
他在那里安静地坐了一会儿,起身离开,放下他带来的很大一笔钱,这笔钱,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
㉞他告辞,离开。
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认真地对他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
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
——摘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8.补充小说的情节
( )顾及自尊( )伤害自尊(意近即可)
19.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
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走到门口,他扭头,看着呆立在那里的男人。
(为什么男人会“呆立”?试简要分析男人此时的心理状态。
)
20.试分析“男人虚设花瓶”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21.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说说文中的“他”和“男人”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作文
22.请以“我读懂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