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一)主要参数
1、心率(HR)HeartRate
2、平均动脉压(MAP)MeanArterialPressure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Output/Index
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Volume/Index
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Vascular
Resistance/Index
6、心肌收缩指数
速度指数(VI)VelocityIndex
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Index
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FluidContent
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VentricularEjectionTime
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Period
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TimeRatio
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CardiacWork/Index
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VolumeVariation
(二)临床意义
1、心率
2、血压
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100-140mmHg
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70-90mmHg 2)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
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
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一主动脉扩张,流出一主动脉回缩Windkessel效应(年龄,疾病影响)
D、SVR主动脉顺应性+SVR二后负荷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
1)概念: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
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2.5-4.2L/min/m2
2)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年龄,姿势,运动,体质,体温,性别,环境温度、湿度,危重病人、术后病人,疾病,心理)
3)临床意义:
A、同血压相比,心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时的最早期报警。
如心输出量的变化达30%,血压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这是因为为保证稳定血压心血管系统先发生变化(血管收缩、扩张)
B、监护危重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基础代谢需求比同样的健康人要高出很多。
危重病人CI=2.0—3.0有生命危险(2.5属于正常范围)心输出量/指数突然下降有生命危险
CI低于1.8就有严重生命危险;低于1.0将无法维持生命
C、增加心率,前负荷,心肌收缩;减少后负荷可以增加心输出量
4、搏出量/搏出指数
1)概念:SV每次心跳左心室泵血量。
60-130ml/beat
S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30-65ml/beat/m2
2)临床意义
A、决定SV的基本因素:前负荷,心脏收缩,后负荷
B、导致低SV主要原因:低血容量(低前负荷)和左心功能障碍(心肌收缩不良)
C、SV的变化是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
5、体血管阻力/阻力指数
体血管阻力单位:dyn/sec/cm-5
阻力指数单位:dyn/sec/m2/cm-5
1)概念:血流在动脉系统内遇到的阻力770—1500dynes/sec/cm-5
2)临床意义:
A、代表后负荷
B、影响因素:血管收缩和扩张程度;血流量
C、引起SVR增加的因素:低血容量,低温,低心输出量,血管加压因子
引起SVR降低的因素:休克,贫血,血管扩张因子
6、加速指数
加速指数单位:sec2
1)概念: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加速度(主动脉瓣开启10-20ms)男性:70-150;女性:90-170
2)临床意义:
A、评价心肌收缩力
B、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病人ACI降低
7、速度指数
速度指数单位:sec
1)概念: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最大流速(30-40)
2)临床意义:评价心肌收缩力
8、胸腔液体量
胸腔液体量单位:€-1
1)概念:是指胸腔电传导性。
男性:30-45;女性:21-37
2)临床意义
A、三种成分:血管内,肺泡内,组织间隙内
B、帮助诊断:前负荷
C、指导治疗:输液速度,输液量
9、左心做功/做功指数
左心做功单位:K gm
做功指数单位:K gm/m2
1)代表左心室做功量
2)临床意义:左心做功与心肌需氧量成正比
10、预射血期
预射血期单位:毫秒
1)概念:A、表示左心室去极化和左心室射血通过主动脉瓣需要的时间
B、PEP包括三个阶段:左心室去极化;左室收缩产生足够压力一关闭
二尖瓣,防止血液回流;等容收缩期,左心室收缩产生足够压力—
开启主动脉瓣
2)临床意义:心衰病人PEP延长
11、左室射血时间左室射血时间单位:毫秒
1)概念:指左心室射血进入主动脉的时间间隔
2)临床意义:
A、随心率、洋地黄的增加而减少;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B、心衰病人LVET缩短
12、收缩时间比率
1)概念:是指心肌电兴奋期与机械收缩期之间的比率STR=PEP/LVET
(0.3—0.5)
2)临床意义:
A、心衰时STR值升高
B、当STR值大于0.5时考虑心肌缺血;EF值不佳,小于40%
13、每搏变异率每搏变异率单位:%
1)概念:每搏输出量随通气周期的变化情况
2)临床意义:
A、适用于没有心律失常的机械通气病人
B、主要由病人的血管内容积决定。
因机械通气而产生较大每搏输出量变异时,
提示与胸腔内压力有关的血管内容积不足
C、SVV>13%时,结合临床表现可进行有效的容量治疗
一、临床分析
一)心衰分析
1、心衰概念: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
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CHF和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基本一致,后者更广泛,包括心排量减少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阶段。
2、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节段性或弥漫性心肌损害(心梗,心肌缺血);心肌原发或继发性代谢障碍(维生素B1缺乏,糖尿病性心肌病)
2)心室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2)容量负荷过重
A、瓣膜返流性疾病
B、心内外分流性疾病
C、全身性血容量增多的情况
3、临床应用分析
1)SV及CO值---诊断指标
2)SVR及血压-一后负荷
3)ACI及VI―-心肌收缩力
4)TFC值变化趋势——前负荷
4、指导治疗
(二)、高血压病
1、诊断标准:正常值SBPW18.6kPa(140mmHg),DBPW12kPa(90mmHg)
成人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DBP±12.6kPa(95mmHg)
临界高血压界于两者之间
2、病因:各种因素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
1)正常血压调节
平均动脉压二心排血量X外周血管阻力
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
当血压下降时---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当血压升高时---钠、水排出增加---血容量减少---心排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控制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
当心排量增加时---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外周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防止血压过度升高
3、临床分析意义1)从血压、血流、阻力、液体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高血压病因
2)采用平衡疗法左室压力升高(B受体阻断剂);外周阻力增高(血管扩张剂);液体水平增高(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