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农村经济学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如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广大干部群众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彭阳县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分析了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宁夏彭阳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8-0223-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8.09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彭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建议
剡成虎
(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彭阳756500)
近年来,彭阳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
为了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彭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如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发展现状
1.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和群众意愿,推进以草畜为主导,林果、蔬菜、中药材为支撑,小杂粮、生态鸡、中华蜂为补充的“1+3+X ”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20万头肉牛产业带,以罗洼、孟塬为核心的2万hm
2
紫花苜蓿产业带,以王洼、古城为核心的2万hm 2饲料玉米产业带,以城阳、红河为核心的6666.67hm 2
林果产业带,以新集、红河为核心的5333.33hm 2
蔬菜产业带,以冯庄、孟塬为核心的1万hm 2(林下7333hm 2)中药材、200万只生态鸡、2万群中华蜂产业带。
“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域一业”快速形成,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快速转变,节本增效、规模增效、提质增效、品牌增效等增效措施全面推广。
农户饲养一头肉牛年利润可达5000多元,饲养一只母羊年利润达到1000多元,饲养一箱中华蜂年利润600多元;种植红梅杏年利润4.5万元/hm 2,种植苹果年利润15万/hm 2,
种植中药材年利润3万元/hm 2,一栋温室蔬菜年利润
超过12000元,大部分农户家庭年经营性收入突破了5万元。
1.2产业实力全面提升
加大创新驱动,推进标准化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快速提升。
肉牛产业上,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暖棚157万m 2,培育“50·300”模式128户,年种植优质牧草4.33万hm 2,青(黄)贮全株玉米30万m 3,实施“见犊补母”3.5万头,舍饲养殖率、良种推广率、科学饲喂率分别达100%、85%、80%,全县年出栏肉牛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林果产
业上,成功引进烟富3号、蜜脆等名优品种和矮砧密植、乔化短枝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育柴沟、涝池等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苹果维生素、糖分含量分别达到了8.6、15.0mg/kg ,红梅杏钾、硒、V C 含量分别是普通山杏的1.80倍、1.90倍和2.17倍,打响了“彭阳红梅杏”和“彭阳苹果”高端品牌,产品成功打入香港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蔬菜产业上,拓宽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实现露地、设施齐头并进,南部、东部互济互补,辣椒、叶菜全面发力,建成红河、海子塬、田郑庄等蔬菜生产基地20个,各类蔬菜年产量达30万t ;引进东升集团、蜀蓉公司,进军粤、港、澳和韩
国等高端市场,开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构筑利益机制,推动利润下沉,激发群众信心,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
中药材产业上,确立了苦杏(桃)仁、野柴胡2个拳头产品,党参、黄芪、黄芩3个主打产品,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了百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年产各类中药材逾1万t ,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板块产业上,成功引进了张杂谷品种,实现产量6t/hm 2;推进了朝
作者简介
剡成虎(1979—),男,宁夏彭阳人,高级农艺师,从
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11-25
223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农村经济学
那鸡提纯扶壮;培育1000只以上养殖大户1700多户,重振了中华蜂养殖,培育100箱以上养殖大户120户。
1.3产业链条快速延伸
一是新型主体快速成长。
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龙头企业23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培育长吉、山牛源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7家,其中区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7家;培育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56家、家庭农场125家,完善订单收购、利润返还、技术服务、劳务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95%的农户聚集到了产业链上。
二是质量标准逐步建立。
用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文理念谋划农业,用标准、建标准、提标准持续推进,制定并完善了《彭阳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30余条,完成杂粮、中药材等“二品一标”认证7个。
建立蔬菜、肉类、中药材等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测点8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快速建立。
三是精深加工持续发力。
全力推进建链、延链、壮链、补链,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2家,建立田头市场12处、冷链设施45处,广泛开展粮油、畜禽、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年加工各类农产品逾2万t,实现产值2亿多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
四是“云耕彭阳”品牌全面打响。
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40多件,其中“彭阳红梅杏”“彭阳朝那鸡”“彭阳辣椒”荣获国家地理标识品牌,“云雾山庄”“杏花岭”“北国蜜语”等荣获宁夏名牌产品。
培育“832”“人民优选”等一批网络销售平台,日销售农产品100多t。
2存在的问题
2.1基础不稳固
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67万hm2,但有效灌溉面积仅0.67万hm2,“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舍饲养殖、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快速推广,但老式牛棚、老式菜棚、传统耕作方式等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任务艰巨[1]。
2.2发展不平衡
全县3.7万户常住农户均有了1~2个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但整体上基础不牢、规模偏小,特别是罗洼、冯庄、小岔等东北部乡镇小杂粮、中药材等短平快项目较多,肉牛等补短板项目较少,易受市场、气候等因素影响,农户间、区域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2.3创新能力弱
广大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新型经营主体尚处成长阶段,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模式创新和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和带动能力明显滞后,新主体、新动能、新业态培育工作任重道远[2]。
2.4产业链条短
草畜产业基本建立了从品种改良到标准化饲喂的全产业链,但尚未形成一家适度规模的加工营销企业,肉牛仍以活畜销售为主,农户很少分享到屠宰加工环节的利润。
林果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推进林旅、林药、林蜂、林鸡融合,实现“种出风景、种出财富”任务艰巨。
3建议
3.130万头高质量肉牛产业集群创建
肉牛产业集群定位是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特色是劲道味美+肉香浓郁,路径是紧扣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等突出问题,坚持龙头引领、基地带动,坚持“北繁南育”“北草南用”“北扩东进”战略布局,树立“农民主体地位”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走好“优质+高端”产品路线、“西门塔尔+安格斯”品种路线、“优质牧草种植+科学合理配方”生产路线,全力打通良种繁育、屠宰加工、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肉牛产业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到2025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其中存栏18万头(基础母牛10万头)、出栏12万头,培育新集、古城、红河、白阳、王洼2万头以上养殖乡镇5个,50头以上养殖大户260户,100头以上家庭牧场120个,500头以上养殖企业20个;全县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0%,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知名品牌2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肉牛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5亿元,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0亿元。
3.24万hm2高质量牧草产业集群创建
牧草产业集群定位是打造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特色是营养丰富+均衡发展,路径是紧扣认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粗放、产量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坚持示范引领、创新驱动、效益拉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构建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甜高粱+黑麦草+作物秸秆等多元化、仿自然饲草料结构,提升营养水平;推进优质牧草下川、上塬、进梯田,开展精量播种、测土配肥、平茬整地、病虫害防控、适时刈割、机械作业,提升产量水平[3];推进饲草集中收集、科学配方、统一贮存、统一配
224
. All Rights Reserved.
剡成虎:彭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建议
送,提升质量水平。
到2025年,彭阳县将建成旱涝保收、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优质牧草生产基地4万hm2,年产各类干草100万t,培育牧草生产加工配送企业20家,开展周年化配送,实现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牛、好牛卖好价钱。
3.3 1.33万hm2高质量林果产业集群创建
林果产业集群定位是做强“彭阳红梅杏”地理标识产品,打响“彭阳苹果”高端品牌,特色是富钾、富硒、富维生素,路径是紧扣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等突出问题,坚持群众“果园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红梅杏早、中、晚熟品系选育,酸、甜、脆、黏口感选择,加快形成不同品味、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品系。
围绕红河、城阳、冯庄、孟塬等中高海拔区域,建立南、中、北3个不同生态类型生产基地,延长上市时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发挥山地气候优势,推进苹果上山、上塬、进梯田,加快庭院苹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到2025年,彭阳县共建成标准化林果生产基地1.33万hm2,其中高端红梅杏基地0.33万hm2、高端苹果基地0.33万hm2、优质仁用山杏基地0.67万hm2,全县林果产量达到20万t,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3.40.67万hm2高质量蔬菜产业集群创建
蔬菜产业集群定位是做强“彭阳辣椒”地理标识产品,特色是优良的品质+博人的品相,路径是紧扣重产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等突出问题,以高端市场、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紧盯剁椒酱、调料和辣椒色素等新兴市场缺口,以群众“菜园子”+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彭阳辣椒”由红茹河流域向长城塬、孟塬、安家川流域推进,由鲜椒向线椒、朝天椒等多元化专用品种拓展,由设施栽培向露地生产延伸,由多年重茬种植向辣椒—娃娃菜—菜心等轮作模式迈进,由一年一茬向一年多茬发展。
到2025年,全县建成以辣椒为主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0.67万hm2,其中设施栽培0.2万hm2、露地生产0.47万hm2,产业标准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机械化应用水平均达到100%。
建成年繁育能力1000万株以上育苗场3个,打造环境、管理、品质、效益“四好”设施农业园区6个,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基地28个。
建设蔬菜加工厂3家,其中辣椒烘干加工厂1家、叶类蔬菜腌制加工厂1家、色素辣椒精深加工厂1家;创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个,全县蔬菜产量达到50万t,产值达到10亿元。
3.52万hm2高质量中药材产业集群创建
中药材产业集群定位是打造“中国苦杏(桃)仁之都”“仿野生柴胡之乡”“膜荚黄芪之源”,特色是林药融合+绿色发展,路径是紧扣产业起步晚、发展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紧盯丰富的林草资源,坚持道地化、集约化、标准化“三化”开发,聚集2个拳头产品、3个主栽品种,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优势,走好仿野生中药材种植路线,集中打造孟塬、冯庄、草庙等3个示范乡镇,推进中东部高端中药材产业集群创建。
到2025年,全县建立高端中药材生产基地2万hm2,
其中林下种植和林药、果药间作面积1.67万hm2,年产各类中药材10万t(其中山桃仁、苦杏仁1万t,林下仿野生中药材5万t),培育集研发、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各类中药材5万t,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
3.6高质量特色板块产业集群创建
特色板块产业集群定位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土特产,特色是培育糯性十足的“黄金米”、富含营养的“朝那鸡”、药食同源的“百花蜜”,路径是紧扣基础弱、规模小、灾害多等突出问题,发挥资源禀赋,完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转型升级[4]。
小杂粮生产方面,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杂交优势,围绕东南部乡镇,建设张杂谷标准化栽培基地0.33万hm2。
生态鸡养殖方面,强化地理标识品牌意识,推进提纯复壮,扩大林下放养,加快熟食开发,打造满足不同人群的200万只生态鸡养殖基地。
中华蜂养殖方面,加快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推进活箱养殖、转场放蜂、适时取蜜、疫病防控等新理念、新技术推广,推进养殖标准化。
加快林鸡、林蜂、林药、产旅等深度融合,把地方小产业打造成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
到2025年,全县地方特色板块产业产值将达到3亿元。
4参考文献
[1]路燕,田迎芳,许保疆,等.粮食安全视角下河南农业高质
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21,40(1):12-15.
[2]雒国良.靖远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
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68-69.
[3]徐仕强.武陵山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铜仁
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0(4):244-245. [4]陈全虎,周晓娜,赵亚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
振兴[J].河南农业,2020(4):23.
22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