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52、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剖析
动物的同化量不等于摄入量 (1)概念差异 ①同化量: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②摄入量:指消费者摄入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2)二者关系:真正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 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没 有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应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即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 10%~ 20%,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4~5 个。
三、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如 C、H、O、N、P、 S。 (2)循环范围: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_______。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 ①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________。 ②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形式沿________传递。
能①量定的量最不终定去时路abc...被自流分身入解呼下者吸一分消营解耗养利级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 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 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疑难突破 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 生物量金字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塔
形状
一般为正金
一定为正金 字塔形,有时 一般为正金 特点
字塔形 会出现倒金 字塔形
字塔形
一般生物量
一般生物个
能量沿食物
(现存生物有
体数目在食
象征 链流动过程
机物的总质
物链中随营
含义 中具有逐级
量)沿食物链
养级升高而
递减的特性
升高逐级递
跟踪训练 1 (2013·唐山一模)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 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 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能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大肠杆菌可以参与丁过程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 般处于 K/2 值 D.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
5.教材 97 页[调查]和[技能训练]提升能力。 6.教材 99 页生态农业的有关知识。 7.结合教材 101 页图 5—11,解决教材 100 页[思考与 讨论]几个问题。 8.教材 101 页温室效应问题。 9.教材 102 页[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教材 98 页练习一中 1,二中 1;教材 104 页练习一 中 1 和 4。
解析:图中Ⅰ为生产者,Ⅳ为顶级消费者而非分解者; 该图每一塔级均代表某环节的营养级,并非一种生物,可含 多条食物链,能量不可循环利用。
答案:C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必备 1.碳循环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 合成作用
碳返回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2)无机环境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________之间________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________,使能量得到 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的部分。
必修部分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忆教材 溯本源
研考点 破疑难
明题型 析典例
练真题 悟考情
课时作业
研
基础导学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 ________ 戊:________ 2.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据图补充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_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被________同化。 (3)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_______分解。 (4)未被利用。
答案:C
考点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
知识必备
1.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 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 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有多个流动去向,不可能 100%地流 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中。 2.能量传递效率 (1) 计 算 公 式 : 相 邻 营 养 级 间 传 递 效 率 =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本营养级同化量 ×100%。 (2)一般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 10%~20%。
图 示
误区剖析
碳循环的总结 (1)碳的存在形式 ①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②无机环境中:以 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的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
(3)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其中分解作用的主要 过程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6)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 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8)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疑难突破 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
能量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1)来源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 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被分解者分解后植物 再利用的无机营养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水和 CO2 是其 原料,光是其能量来源,矿质营养是构成叶绿体、各种酶等 必需的,而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水是光合作用必 需的,所以水是所有陆生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重要限制因素, 但对水生植物而言,由于它们生活在水环境中,所以对它们 而言,水不是其限制因素;总生产量是指包括呼吸消耗在内 的全部生产量。由于呼吸消耗、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等原 因,故前一营养级的总生产量只有很少部分流入下一营养 级,其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
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种群数量一 般处于 K 值;b 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 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d 表示分解者,丁 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大肠杆菌可参与此过 程;d 的能量可来自于 b 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 a 的能量。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以有机物为载体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以碳循 环为例)
主要是无机物 全球性、循环性 生物圈(全球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 联 的合成和分解 系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1)设食物链 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①已知 D 营养级的能量为 M,则至少需要 A 营养级的 能量=M÷(20%)3;最多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M÷(10%)3。 ②已知 A 营养级的能量为 N,则 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 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
(2)在食物网中分析:
如在
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
“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 少,如已知 D 营养级的能量为 M,计算至少需要 A 营养级 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 A→D,并以 20%的效率进行传递, 即等于 M÷20%;计算最多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 长的食物链 A→B→C→D,并以 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 等于 M÷(10%)3。
高三总复习·人教版·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3·第5章·第2、3节
(2)图解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生物体的基本元 素,而非其组成的化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 和能量的转化。
一、1.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分解者
2.太阳能 3.(1)呼吸作用 热能 (2)下一营养级 (3)分解者 二、1.相邻两个营养级 同化量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1)人工生态系统 最有效 (2)对人类最有益
跟踪训练 3 (2013·浙江温州第一次联考)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 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 质营养外还有温度等
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 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总生产量的 10%~20%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系列丛书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52022/1/152022/1/152022/1/15
三、1.(1)化学元素 (2)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全球性 2.(1)①CO2 ②有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2)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燃烧 植物 动物 化学燃 料
回扣教材
1.教材 93 页[问题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2.教材 93 页最下面能量流动的分析。 3.教材 94 页图 5—6 和图 5—7 并结合[思考与讨论] 理解能量流动过程。 4.教材 95 页图 5—8 和[资料分析]理解能量流动的特 点。
的途径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2)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疑难突破
物质循环与能链中每一营养 级生物所含能量的
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有机物总量
特殊 形状
无(一定正立)
树→昆虫→鸟
人工养殖的鱼塘,生 产者的生物量可以 小于消费者的生物
量
误区剖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相关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 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 解 题 时 注 意 题 目 中 是 否 有 “ 最 多 ”“ 最 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 10%或 20%来 解题。
跟踪训练 2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 I、Ⅱ、Ⅲ、 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 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 1 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 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考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知识必备 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下图: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 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 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