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集25课到27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品味语句,感触感染文笔。
3、浮想联翩,深化感悟。
4、探究根源,品味艺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触感染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贵的情怀。
2、学会以善待人。
教学重、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触感染“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分歧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抚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贵而真挚的感情;《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触感染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获得鼓舞和力量。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浮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熟读成诵。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丰富学生的积累。
1、配乐多种形式读。
2、背诵。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钟子期 死
知音
俞伯牙 绝弦
第三课时
课题
六、作业。
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第五、六课时
课题
阅读课
——“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针: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本身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式: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听完故事,说本身有什么感触感染呢?
齐读课题
二、 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标题问题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什么? 3、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
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主题。
A:伯牙再也不抚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2、随机指导。(因为钟子期死了) (因为他太悲痛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理解本身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1、学生动笔画画出相关句子。(2——4句)。
2、课堂交流。
3、有感情读。
五、解决质疑。
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懂得人生知己的佳境。
四、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感化。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本身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本地加进本身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师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师必然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
引导学生从故事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作者资料。
1、生字新词。
2、读文。
3、主要内容。
1、拂拭生字障碍,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1、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本身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3、全班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画出有关的句子。
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触感染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触感染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引导学生体会出: 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静心地听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样一个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听着乐曲展开了联想。 ③当哥哥看到妹妹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投入,他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变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爱音乐,懂音乐。又在本身清贫的家中迎来了著名的音乐家是多么的兴奋,她必然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哥哥非常了解本身的妹妹。
二、单元教学方针:
知识与能力: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触感染的方式。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按照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感情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
不那么深刻感人。
有感情读。
五、小结。
朗读全文,用本身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再次感触感染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应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感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过程与方式: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认读本课生 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学、交流、阅读感悟。
教学准备:
《月光曲》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方针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听写词语。
教师念词语。
复习生字新词。
学生写。
二、细读感悟。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师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月光曲》的片段) 能说说你的感触感染吗?(交流对学生的分歧感触感染都给予必定)
第二课时
课题
25、伯牙绝弦
教学方针: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按照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本身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触感染伴侣见真挚的友情。
过程与方式: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2、音乐渲染,诵读吟诵,体味感情。
3、对比阅读,深入感悟,明确宗旨。
4、探究课题,畅谈体验,升华感情。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触感染伴侣见真挚的友情。
2、学会与伴侣相处。
3、了解祖国悠长灿烂的古代文化,感触感染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触感染伴侣间彼此理解、彼此欣赏的纯真友情。
预设教法、学法:
单元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触感染的方式。
单元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触感染的方式。
第一课时
课题
限时作文
要求:
以《第一次学XX》为题写一篇习作,详细写出学的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从中又有什么感触感染。笔迹工整,语句通顺,内容详细具体。不少于450字。
2、放胆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3、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学生报告请示预习情况。
三、质疑。
提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不远离文本超常发挥。
学生随课后思考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贝多芬同 听:抚琴说话
情兄妹俩 弹:一曲又一曲
第四课时
课题
26、月光曲
教学方针: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式:
1、揣摩形象,领略人格。
26、月光曲
教学方针: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复苏、飞驰、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触感染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贵的情怀。
2、学会以善待人。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预设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学、交流、阅读感悟。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月光曲》。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方针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看到妹妹那样专注地听,就知道了妹妹已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已被这音乐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体会,去感触感染。
(2)再次播放音乐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
听片段,谈感触感染。
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1)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方针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
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抚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弗成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抚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队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抓句子报告请示。如:第3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要是......那么多好啊!”“......太贵了,......又太穷。””随便说说”等。)
第六、七自然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学生把写环境的语句画下来,分句体会。
(2)再读,感触感染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安祥......波涛汹涌。) 听音乐,想象这些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三、回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自读感悟讨论合作 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独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仿照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内容。
1、请大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式?师2、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3、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按照本身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触感染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