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现实中的例子
关键词:首因效应例子
首因效应是什么?
所谓的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见面的时候,给对方留下的首次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种印象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例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
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

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

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

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

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

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

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

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
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2014年9月中国首届国际NLP大会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

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她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

首因效应:故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

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nlp网站编辑吗?”“不需要!”“那么nlp内容采编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内容出自NLP论坛:/bbs/thread-11-1-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