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美小提琴名曲,令人神往的传世之作(收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美小提琴名曲,令人神往的传世之作(收藏)
400多年来,小提琴以它那美妙而迷人的音色,完美的造型,透过艺术家的天才想象和探究创作,以惊人丰富的演奏技巧和深度,宽广的音域,强有力的穿透力,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宛如活跃在音乐广阔星空的女神。

人们给它戴上皇冠,称其为乐器世界的皇后。

世代作曲家、演奏家为小提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其中不少久奏不衰、令人神往的传世之作,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最喜爱的小提琴古典名曲,也是世界音乐精品。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勃拉姆斯著名的抒情篇章。

第一段,以双簧管引出的基本主题在木管乐器和圆号中发展,具朴素的牧歌风味。

中段转入F小调,小提琴情绪化地以不同的音型交叉,显示出各种不同的情绪的混杂。

第三段回到双簧管独奏的那一支旋律,在短暂的陈述后,渐渐消失在静谧之中。

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同样是呈献给富利斯(Moritz Von Fries)伯爵的,富利斯是当时贵族中最著名的音乐爱好者,其府邸沙龙曾是维也纳音乐交流中心。

当时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问世时采用了与第四号小提琴奏鸣曲同一个编号,23号,后来才分开编号为24号。

作品作于1800年。

“春天”的标题也是后人因此曲表达了希望、温馨和幸福而赋予的。

第二乐章:极富情感的慢板,降B大调。

唯一一个抒情优美的旋律构成全乐章,这个主题与它的变奏,形成自由的变奏曲,其中两件乐器的对答充满“春天”的温暖感。

肖斯塔科维奇《牛虻》- “浪漫曲”
肖斯塔科维奇1955年为电影《牛虻》(The Gadfly) 配乐。

虽然该影片印数累计达百万,但据说作者伏尼契晚年在美国穷困潦倒,多亏中文版的近万美元版税才维持了生活。

现在这部影片几乎被很多年轻人遗忘了,但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却经久不衰。

在这部电影配乐中,有一段《浪漫曲》(The Romance)美得出奇,竟然在西方风行好长时间,成为音乐会上热门的安可曲和小品唱片上必备的招牌曲,后来还被冠以俄罗斯冥想曲的雅号。

的确,该曲和马斯奈的歌剧《泰伊丝》中的《冥想曲》十分相似,旋律非常的优美。

该曲70年代被英国影视界引用到BBC一部描写东西方冷战时期间碟案的电视剧中,作为苏联主题出现。

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
《母亲教我的歌》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将德沃夏克那种斯拉夫人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任凭你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

48位小提琴组成的重弦乐合奏,绵密的群感,特别厚实饱满的音色,都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成片舞动的丝绒。

我想曾经听过曼托凡尼乐团演奏的人,都可以找回那种叫人喜极而泣的“弦海”特质,并在心中激起最大的共鸣。

曲调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在简练的音乐语言中充满了怀念的愁思,感人肺腑。

表现出母亲心灵的颤动。

亨德尔D大调奏鸣曲
第三乐章,广阔的慢板。

缓慢地抒情与第一乐章略同,也像一首咏叹调,拉得愈宽广也就愈美妙动听。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一个极具浪漫风格的乐章,也是世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美妙的慢板乐章之一。

人们仿佛看到西贝柳斯仁立海边的礁石上,面对浩瀚的大海用他那心爱的小提琴抒发无限的情怀。

埃尔加《爱的致意》
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爱的致意》(或《爱的礼赞》)。

这是埃尔加题赠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

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恋人的绵绵情话。

在柔美的曲调中,又有一丝哀怨的情调。

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乐曲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音乐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让人一听倾情。

舒伯特《圣母颂》
这首曲子是舒伯特根据英国著名长篇历史叙事诗《湖上夫人》中的一首诗写的。

诗中的一些章节使他非常感动,其中有一个场面,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某一天黄昏,骑士罗德利克在郊野漫步,隐约听到舒缓的歌声,循着歌声找去,原来是道格拉斯国王的女儿埃伦,在竖琴的伴奏下唱出祈祷歌,倾诉她内心的烦恼。

两位小哥在短短十来分钟内
为大家再现了小提琴史上
那些最重要的作品的精彩片段
快来看看吧!


1674 比伯帕萨卡利亚舞曲
比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波西米亚作曲家,这首《帕萨卡利亚舞曲》传世经典。

端庄严谨,结构分明。

1712 科莱里 D大调协奏曲-快板
意大利作曲家科莱里,是小提琴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大师,他在那个时代是一位了不起的小提琴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协奏曲。

1705-1745 维塔利 G小调恰空
维塔利是一位只靠一首传世名作而为后人记住的作曲家。

这首《恰空舞曲》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它情绪变化多端悲怆深邃,透露着一种极其浪漫化、戏剧化的思想气质。

1720 亨德尔 F大调奏鸣曲-快板
亨德尔这首奏鸣曲短小精美,透露着一种宫廷的优雅情趣,也有着巴洛克咏叹调般如歌的风情。

1723 维瓦尔第四季之夏-急板
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集《四季》是广大听众最为熟悉的作品,他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奠定了协奏曲“快慢快”的三乐章基本结构,这首“夏”的第三乐章,以湍急的音流勾描绘出磅礴大雨中极速奔走的场景。

1730 巴赫恰空舞曲
巴赫的《恰空舞曲》是他的第二号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的最后一首,这首作品规模宏大,有着宇宙般经天纬地的布局和星空般深邃的意境,是小提琴殿堂中最珍贵的一颗钻石!
1740 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
相传塔尔蒂尼陷入创作瓶颈期,日夜忧虑。

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首美妙绝伦的曲子,醒来后立马凭着记忆创作了这部奏鸣曲。

第一乐章柔美忧郁,第二乐章激昂短促,第三乐章大悲大喜,激动非凡,疯狂的颤音令人着魔。

1769 海顿 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顿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上演机会不多,有着典型的维也纳宫廷舞曲风格。

轻巧典雅,无忧无虑,正是那个时代的音乐特征。

1775 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的第三、四、五号小提琴协奏曲是他上演频率最高的几首,这首第五号是创作最成熟的一首,在端庄的结构下,蕴藏着丰富的戏剧性。

1800-1801 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这首“春天”奏鸣曲,和他的“克鲁采”奏鸣曲是小提琴文献中的大名曲。

这首“春天”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钢琴与小提琴如影相随,配合得天衣无缝。

1817 帕格尼尼第24号随想曲
帕格尼尼这首随想曲中,有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段落,尤其是左手拨弦的段落,颗粒分明,惊艳无比。

1844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几乎每一个小提琴演奏者都不可能绕过的曲目,它气质阴柔,具有着一种迷人的诗意。

1852 巴奇尼小精灵舞曲
巴奇尼的的《小精灵舞曲》是一首著名的小提琴炫技曲,它热烈奔放,活泼可爱,连顿弓和左手拨弦如飞珠滚玉般玲珑剔透。

1855 维尼亚夫斯基谐谑与塔兰泰拉
波兰小提琴大师维尼亚夫斯基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开山鼻祖,这首《谐谑与塔兰泰拉》是他最常被演奏的代表作之一。

1858-1859 维厄当第五协奏曲-第三乐章
法比学派大师维厄当留下的七部小提琴协奏曲,每一部都个性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只有第四和第五两部为人熟知。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部,极尽抒情。

1863 圣桑引子与回旋律
这首小提琴与乐队作品,是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不朽名作,有着浓郁的吉普赛风格,忧郁的引子过后,进入了炫酷非凡的回旋律,每次主题再现都牵出更加热烈激昂的旋律。

1864 恩斯特夏日最后的玫瑰
《夏日最后的玫瑰变奏曲》可算得上“最难的小提琴曲”。

这首小提琴的变奏主题源自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曲子以复调手法,运用了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技法:在演奏琶音的同时还要兼顾左手拨弦、在和弦之余加入人工泛音、快速的跨弦跳弓要兼顾多个声部....每个变奏都极尽炫技。

1866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布鲁赫的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都是极为精彩的小提琴与乐队作品,其中《G小调第一小提协奏曲》是流传最广的一部。

1878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绝对算得上小提琴协奏曲中数一数二的伟大杰作,创作手法十分精妙,小提琴孤傲地在庞大的乐队织体中吟唱。

1878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勃拉姆斯、贝多芬、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着俄罗斯民族风情,柔情而不失热情。

1878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是顶级小提琴大赛上最常见的一首作
品,有着浓郁的吉普赛风情,艰深壮阔的小提琴演奏出吉普赛人的悲怆与激情。

1886 弗兰克 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弗兰克的这首《A大调奏鸣曲》有许多器乐的移植版本,包括大提琴版、长笛版和钢琴独奏版等,但小提琴版相比之下,更具有弗兰克原汁原味的法式风情。

1888 埃尔加爱的礼赞
《爱的礼赞》是埃尔加的一首温馨动人的小品,甜美如歌。

1894 马斯奈沉思
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斯》是一部相对冷门的歌剧,但作为幕间曲的这首《沉思》却是每个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熟悉的优美旋律。

1904 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1904 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西贝柳斯这部伟大的小提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始版本,一个是修改后更流行的版本。

1904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
这首查尔达什舞曲是一首非常通俗悦耳的小提琴作品,有着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风格,音乐一开始一咏三叹,伤感悲怆,突然一转进入了酣畅无比的狂欢,接着再次出现了情绪的变化。

1905 克莱斯勒爱之忧伤
克莱斯勒的小提琴小品中有许多经典之作,这首《爱之忧伤》是与他另一首作品《爱之喜悦》相呼应的一首曲子,它甜美而伤感,表现了初恋少年般的青涩朦胧。

1914 沃恩·威廉斯云雀高飞
这首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云雀高飞》是一首极美的音诗,作曲家以云雀,寄托了内心无限的思念与希冀。

1917 德彪西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这首小提琴奏鸣曲作于德彪西生命的晚期,从中能听到德彪西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对美好的无限向往。

1923 伊萨伊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伊萨伊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是无伴奏小提琴作品。

其中第三首,是一首单乐章奏鸣曲,常被称为“叙事曲”,展现出了伊萨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1924 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将拉威尔归为“印象派”,但纵观他的创作生涯,远远无法被“印象派”这三个字所概括。

这首《茨冈》是一首风格奇特的狂想曲,狂烈而瑰丽,表现了吉普赛人奔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1935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贝尔格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无调性小提琴协奏曲。

1935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有两部杰出的小提琴协奏曲,风格差异很大,这首《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更加浪漫通俗,没有过多凌厉凄艳的成分,而是富有童话般的色彩。

1938-1939 布里顿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布里顿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英国作曲家,他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十分独特,摒弃了“快慢快”的传统模式,第一乐章本来就情绪高涨,第二乐章则更加狂放热烈,第三乐章的帕萨卡利亚舞曲,悲喜交加、啼笑皆非,仿佛是对人生的讽喻。

1939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巴伯是二十世纪美国作曲家中最另类的,他在现代主义的潮流下,毅然坚持古典的、浪漫主义的作曲风格,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美到难以言喻。

1940 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哈恰图良的音乐中总有着浓烈的爱美尼亚风格,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题献给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的名作,十分精彩。

1945 康戈尔德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康戈尔德是一位电影音乐作曲家,这部协奏曲是献给小提琴大师海菲茨的名作,里面融合了他的许多电影音乐的片段,通俗耐听。

1947-1948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同样的题献给奥伊斯特拉赫的作品,但作曲家本人更欣赏柯冈的演绎。

这部作品从技术和思想深度上来说都算的上的极品中的极品。

1948 卡巴勒夫斯基 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卡巴勒夫斯基的创作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他是苏联时期非常成功的作曲家,这首协奏曲短小精炼、热情洋溢。

1982 皮亚佐拉遗忘
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是大家所熟知的探戈舞曲大师,这首《遗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有着皮亚佐拉那独特的忧郁风格。

1986 芬尼豪赫 Intermedio alla Ciaccona
芬尼豪赫的这首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是上述作品中最为冷门的一首,微信后台没有搜到它的音频资源。

1987 菲利普·格拉斯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菲利普·格拉斯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他的这首曲子和他大部分作品一样,在一个简单的旋律基础上一再反复,加入细微的变化将人
引入无限循环的审美体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