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4化学反应1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无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实例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锈蚀变化:金属生锈其他变化:光合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考点3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生活中用于作燃料。
考点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类型定义代表式特点化合价变化备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物A 、B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C一变多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生成物中的B 、C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一换一肯定变化(就所有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金属和酸;②金属和盐;③氢气、碳和金属氧化物;④碳和水蒸气等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相互交换肯定不变(就所有反应中所有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酸+碱;②酸+盐;③酸+碱性氧化物;④盐+碱;⑤盐+盐(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6 化学用语 2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和化学式 1符号的

化学用语(18东营)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2(18苏州)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可用“H2O”表示的是A.冰B.可燃冰C.下冰D.水银(18潍坊)5.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H2B.2H2C.2H D.2H+(18衡阳)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SB.C60C.HD.Fe2O3(18泰安)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 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 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8河北)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Al3+——铝离子B.2K——2个钾元素C.F2——个氟原子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18乌鲁木齐)3.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 2H—2 个氢元素B. O2—2 个氧原子C. 2N2—2 个氮分子D. CO2—二氧化碳中含有 2 个氧原子(18烟台)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B.2Fe:表示2个铁原子C.: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8南充)3.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O2②Mg2+③④⑤⑥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B.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C.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D.由⑥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18青岛)17.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B.H2 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C.2Mg 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D.2NH3 中的“2”表示 2 个氨分子。
最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1物质的构成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常见的微观解释间隔【精品】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刷知识点及题库
物质的构成
(18河南)9.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8梧州)6.体积为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主要原因是()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8黄石)3.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距
B.分子大小
C.分子数量
D.原子大小
(18襄阳)9、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18潍坊)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这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很小
(18娄底)5.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气。
据介绍是秦岭深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必刷知识点及题库
小学+初中+高中
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
下列关于压缩罐高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B.空气被压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空气被压缩分子停止运动
D.空气被压缩分子变小
小学+初中+高中。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3物质的分类3概念的综合考查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3物质的分类3
概念的综合考查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8江西)3、硫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非金属单质
D.金属单质
(18河北)12.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
B.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
C.铁、木头、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
D.太阳能,风能、核能然是可再生能源
(18聊城)12.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物质归类
A 甲醛、霉菌毒素、可
卡因有毒物质
B 煤、酒精、天然气化石燃
料
C 甲烷、二氧化碳、醋
酸
有机物
D 钢、不锈钢、玻璃钢复合材
料(18吉林)12. 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022年上海初三中考化学一模卷分类汇编专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带讲解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022·上海交大附中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白磷自燃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A.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致使蜡烛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白磷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2022·上海交大附中一模)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生石灰做干燥剂B.石墨做电极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D.干冰做制冷剂【答案】A【解析】A、生石灰作干燥剂时因为生石灰能够和水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B、石墨做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导电性为物理性质,故B错误;C、稀有气体做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电流作用下发光,是物理性质,故C错误;D、干冰做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过程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
3.(2022·上海闵行·一模)火箭发射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运输火箭B.组装调试C.燃料注入D.点火发射【答案】D【解析】运输火箭、组装调试、燃料注入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点火发射过程中涉及物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4.(2022·上海闵行·一模)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C.干冰用于灭火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答案】D【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主要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焦炭冶炼金属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干冰用于灭火利用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系列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撰稿人:魏国福责编:张立[知识网络]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基本知识网络①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③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判断形成的阴、阳离子。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⑤知道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或物质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知识网络图[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NaOH、钢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
其他为物理变化。
答案:C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A.C3H6O2B.C2H6OC.C2H4OD.CH4O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因此X中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
答案:B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解析: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4化3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1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B.乙物质为氧化物C.参加反响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24 D.反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18〕12.以下图是某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X原子, ●表示Y原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物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物是混合物C.用符号表示为2X D.反响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18〕10.某两种气体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右。
该反响属于A.化合反响B.分解反响+创作;朱本晓C.置换反响D.复分解反响〔18〕8.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响的微观过程如以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8〕27、某反响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18〕8、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开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立的进程。
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响生成H2O 和CH4,该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根据图示,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创作;朱本晓A.反响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18〕14.以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一样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该反响属于化合反响 B.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D.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18〕8.“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
该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18〕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丙和丁。
202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附答案解析)

2021年山东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1•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果榨汁B.木柴燃烧C.湿衣晾干D.酒精挥发2.(2021•菏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吸附B.缓慢氧化C.氢气验纯D.胆矾炼铜3.(2021•潍坊)《天工开物》对钢铁冶炼过程有如下记载。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垦土拾锭”: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淘洗铁砂”: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能溶于水C.“生熟炼铁”:冶炼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锤锻成钢”: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升高4.(2021•泰安)经典永流传。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
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5.(2021•烟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6.(2021•临沂)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7.(2021•潍坊)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8.(2021•东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9.(2021•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1物质的构成3原子结构3微粒结构示意图2多个结构图(无答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1 物质的构成3原子结构3微粒结构示意图2多个结构图(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1 物质的构成3原子结构3微粒结构示意图2多个结构图(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1 物质的构成3原子结构3微粒结构示意图2多个结构图(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构成(18云南)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18南宁)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18南京)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2018•曲靖)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B. 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C。
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D。
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10.(2018恩施州,22,2分)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答案】B【解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甲、乙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B、甲、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乙属于稳定结构,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丁中x=18-2-8=8,故正确;D、乙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正确。
故选:B。
【知识点】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18自贡)10。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01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考点02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考点01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节放烟花B.端午赛龙舟C.中秋赏明月D.重阳插茱萸【答案】A【解析】A、春节放烟花,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端午赛龙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中秋赏明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重阳插茱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下列过程中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降温结冰B.溶解蔗糖C.电解水制取H2和O2D.蒸馏自来水获得蒸馏水【答案】C【解析】A、水降温结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溶解蔗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制取H2和O2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D、蒸馏自来水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火上浇油C.立竿见影D.杯弓蛇影【答案】B【解析】A、刻舟求剑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回到那个位置找回剑;这个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上浇油描述了向燃烧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势更加旺盛;在这个过程中,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立竿见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