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含真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
B.森林是各种动物生活的理想居所,破坏了森林,就破坏了动物的家
C.我们所使用的木材、石油及煤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森林
D.森林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2.我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教科书。
当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政策。
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有利于卫生防疫 B.为造纸厂创造经济效益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要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发畜牧业B.扩大旅游增加资金
C.兴修水利 D.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
4.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
A. 4月5日 B. 5月1日
C. 3月12日D. 6月5日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
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6.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
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7.下列对森林的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A.为了保护森林,不能砍伐树木
B.为了保护森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C.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栽树少种草
D.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要多种草少栽树8.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物减少的原因()A.造山运动 B.北方寒流侵袭
C.长年干旱
D.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10.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B.我国森林资源植物种类丰富,但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C.每年的3月2日是全国的“植树节”,我们都要积极参加植树绿化活动
D.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败的趋势
11.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移风易俗
C.减少固体垃圾 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12.下列关于目前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B.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趋势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的一半
D.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3.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候条件往往较好,如降雨量较多,夏天也较凉爽。
这主要是利用植物的何种生理作用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4.通过对黑猩猩与人的骨骼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和黑猩猩本质上是一样的
B.人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人和黑猩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D.黑猩猩可以进化成人
15.下列各项里的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的是
A.人与黑猩猩B.人与马C.人与果蝇D.人与向日葵16.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能人
17.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A.后肢
B.奔跑飞快
C.脑容量增加
D.群居生活
18.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一定好感,这时候,应该
A.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跟师长密切交流
B.集中精力想着对方
C.做许多事只为博取对方欢心,其他的事全部放两边
D.不学习,厌恶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19.人类起源于
A.类人猿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
20.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比“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更进化的特征是东非人时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 D. 吃各种食物21.以下说法正确的的是()
A.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B.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C.进化到人类的根本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D.“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制造并使用工具
22.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与古猿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产生语言和意识
B.制造和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学会劳动
23.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4.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相比,不属于智人独有特征的是 ( )
A.人工取火
B.会制造工具
C.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大小
D.能完全直立行走
25.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祖先是古猿
B.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没有共同祖先
C.人类进化过程是人为控制的
D.人类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二、判断题
26.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
()
27.为了绿化荒山,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国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
28.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29.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0.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 ()31.“十堰地区日前没有发现三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的说法属于观点
32.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33.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34.非洲以外的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事实。
35.人是上帝创造的,圣经上的亚当就是很好的例子。
()
四、填空题
36.经过十年的努力,荆门市终于被住建部评为2011年度“国家园林城市”。
城市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更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在茂密的树林里行走或休息,明显感觉比较凉爽而且空气比较湿润,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作用。
(2)大面积的植树种草,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促进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减缓温室效应,这主要靠植物的作用。
37.在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的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38.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___________,前肢___________,并逐渐学会了___________简单的工具。
久而久之,臂和手越来越灵巧,___________越来越发达。
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使相互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39.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等阶段。
40.人类祖先与类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五、综合题
41.简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2.图中A代表某城市中的一片森林,B为该树林附近的道路,请回答:
⑴比较A、B两处的氧气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和尘埃粒子数量(填“>”或“<”)。
①阳光下氧气浓度:A处 B处;
②夏季正午温度:A处 B处;
③噪声:A处 B处;
④相对湿度:A处 B处;
⑤尘埃粒子:A处 B处;
⑵上述事实说明生物能够(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43.(6分)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分析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
(2)联系实际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方法。
44.现在国家大力提倡退耕还林,种花养草,美化,绿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请写出(3—4)条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45.下图表示人类的进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8分)
(1)A的生活方式是由在________中生活转变到__________上生活。
(2)由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这样_______ 得到了解放,促进了________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________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精巧。
(3)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
(4)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大脑结构中特有的区域是___________ 。
46.生物体内都有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分析发现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可以确定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
即物质组成越相似,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 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
生称名称黑猩猩猕猴马果蝇向日葵
与人的细胞色素C有差
0 1 12 27 38
异的氨基酸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近,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
对前者的判断依据是。
(2)科学家通过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来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是。
(3)除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外,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还有。
47.
(1)较早提出人类史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著名进化论创立者 .
(2)图中生物的生活方式是由以生活为主转变为陆地生活,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
48.图示“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A、B两处填入恰当的词: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49.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7分)
(1)在A、B两处填入恰当的词:A﹍﹍﹍﹍﹍﹍﹍﹍﹍﹍﹍B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B的形成发生在﹍﹍﹍﹍﹍﹍﹍﹍内。
胎儿是在母体的﹍﹍﹍﹍﹍﹍中发育,并通过﹍﹍﹍﹍﹍﹍﹍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气、同时将废物排出。
(3)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恰当的做法是﹍﹍﹍﹍(可以选择多项)
A.与父母交流沟通 B.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 C.向生物老师请教
D.集中精力学习,不去理他
50.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首次发现了完整的、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在二战中从此下落不明。
北京人头盖骨的遗失是人类考古学历史上的“世界奇案”之一。
但近日,据二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理查德·鲍恩老人的回忆,提供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埋藏在中国秦皇岛某地的一个停车场下的新线索。
(1)材料中的头骨化石为研究人类的进化提供了▲。
(2)图9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头骨。
请你据图比较,判断甲是▲的头骨,你判断的依是▲。
(3)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因此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因此,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是错误的。
考点:森林的作用。
2.C
【解析】
试题分析: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
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课本的循环使用是保护木森林资源的措施之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解答此题需要知道森林是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
3.D
【解析】
试题分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在保持水土的作用。
4.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树节。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5.D
【解析】
试题分析: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而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在保持水土的作用。
6.C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7.B
【解析】
试题分析: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单纯的加大某一种生物的数量,否则不利于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花、草、树木都重要,其数量和比例要相对稳定,才利于生态平衡,才利于保护森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森林的方法,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森林是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
8.D
【解析】
试题分析:A、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B、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了气候,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C、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等,净化了空气,森林的树干、树叶等对还能够消除噪音的作用,故A、B、C都符合题意。
D、森林是地球之肺,没有植物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故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植物的生理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9.D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
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这些原因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
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的活动可以使当地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B、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D、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评价水平的1/5,故符合题意。
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了解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土地沙漠化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森林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的有利措施。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B、我国人均森林覆
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D、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评价水平的1/5,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3.C
【解析】
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类人猿。
15.A
【解析】
试题分析:黑猩猩属于现代类人猿,在四个选项的动物中,只有它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与马虽都同属于哺乳纲动物,但马属于奇蹄目,而人与黑猩猩同属于灵长目,在生物分类中,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同一目的动物就比同一纲的共同特征多,而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柳树属于植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远,共
同特征更少,故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特征最多,所以该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应该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
16.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进化。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进化。
18.A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生和女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心理开始变化,慢慢开始注意异性,或想吸引异性的眼光,这每个人都会经历,此时,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跟师长密切交流,和异性交往过程要展现自己优雅大方的一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健康教育。
19.D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
20.
【解析】C
试题分析:露西大概身高一米,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可以直立行走的人类,东非人比露西晚了将近两百万年。
所以明显的更加具有各种人类的特征。
已经被称为是前现代人,此时的古人类能制造工具。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的区别。
21.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已经学会使用工具,但是不能说明能制造工具,大脑很发达.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人和类人猿是近亲,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2.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所以此题答案选C。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3.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