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_网络的利与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的利与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使全班学生认识到:好的网络习惯会给人带来好处,坏的网络习惯会使人堕落。

为了祖国的命运,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的命运,必须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网络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网络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学生及时改正不良的网络习惯。

教学难点: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次网络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网络习惯努力。

教学过程:
一、网络就在我们身边
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现在你们与外界(或在外工作的)亲人用什么方式进行联系?用什么方式了解外界情况?(学生自由说)。

那么你们最喜欢用哪种方式?(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你们一般都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那么网络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吗?同学们,你们爱上网吗?你一般上网都做些什么?你觉得网络有什么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引入课题。

七嘴八舌聊上网问题:同学们上网都在干什么?
学生看完视频,说说体会。

引出以下要讲的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网络生活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七嘴八舌聊上网: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帮助?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作用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危害?
测一测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2. 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 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4. 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 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6. 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
7. 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 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 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 有孤寂失落感;
0—3: 4—10: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严重
网络成瘾者可能具有下列人格特质: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自我价值观也比较低,并与抑郁、交往焦虑有一定相关性。

五、说说由于自己良好的网络习惯而取得的成绩,谈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六、文明上网、保护自己
谨防网络伸出的“黑手”,在上网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出示如何安全上网。

1、提高自身素质,抵制网络诱惑
2、发现不良信息,通知朋友共同抵制,并报告有关部门
3、千万不要在父母或监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与陌生人约会
4、不要在网上轻易透露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
5、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信息资料。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七.师小结:
事实上,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可以给我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也可以考验我们健康的人格。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不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学习就一定会受到影响,人格品质也会受到歪曲。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
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上网习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人。

八.承诺书
创造绿色的网络空间,享受文明的网络生活.
我们决心:
绿色上网文明上网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一切从我做起,用我们的行动来
创造绿色网络,让网络伴我健康成长!
承诺人: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3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强,学习效率也较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在第一次上综合实践课之前,我做了一下调查,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的原因在于在课上可以上网,在本节课上课前,让学生填写了一份有关上网做什么的调查表,QQ占80%,收发电子邮件的占41.3%,浏览新闻占34.7%,查找学习资料占22.5%,玩游戏占20.1%。

学生上网最
主要还是QQ和娱乐,通过网络来学习的极少。

效果分析
综合实践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

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

因为综合实践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

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通过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

在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

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
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

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

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网络的利与弊》教学分析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是,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的作用是明显的。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滚滚而来,永不枯竭而又丰富多彩。

“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面对不可阻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网络的利与弊
一、网络就在我们身边
七嘴八舌聊上网
同学们上网都在干什么?
二、网络生活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七嘴八舌聊上网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帮助?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作用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危害?
测一测
❖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 2. 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 3. 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 4. 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 5. 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 6. 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
❖7. 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 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 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 有孤寂失落感;
0—3:4—10: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严重
网络成瘾者可能具有下列人格特质: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自我价值观也比较低,并与抑郁、交往焦虑有一定相关性。

五、说说由于自己良好的网络习惯而取得的成绩,谈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六、文明上网、保护自己
谨防网络伸出的“黑手”,在上网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承诺书
创造绿色的网络空间,享受文明的网络生活.
我们决心:
绿色上网文明上网
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一切从我做起,用我们的行动来
创造绿色网络,让网络伴我健康成长!
承诺人:
课后反思
一、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

这后一个“教”就是指导。

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

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

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

二、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

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

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
了。

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三、“单兵作战”与“集体协作”教师只是个召集人。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全部包下的。

综合实践课是集体课!怎么不叫学生去请其他指导老师呢?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间的集体协作才能高质量地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网络的利与弊》课标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称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为此,我们特别提出来加以强调。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